全球长期利率拐点之争:“再通胀”破解“格林斯潘之谜”?

自去年的国债收益率低点以来,许多投资者与研究者对该低点是否为拐点这一问题颇为关注,而明确这一拐点的核心似乎就在于“通胀意外”。“再通胀”概念目前主导了股市,同样也是债市的阿喀琉斯之踵。

财经老司机们一定对“格林斯潘之谜”相当熟悉,而要解释长期利率的走低,沿着伯南克提供的三分法——即通胀预期、未来实际短期利率的走势预期以及期限溢价的分解思路是最为明晰的。

  • 央行们目前非常重视通胀目标,如果央行是可信的,那我们也就相应得到了一个稳定的通胀预期。这决定了三个变量中的第一个。
  • 实际利率下行和维持低位的预期是被很多长期的宏观结构性因素所约束的,比如老龄化与债务积压。这些问题看上去很难在短期中得以解决——三个变量中的第二个也很难出现大幅波动。
  • 那么期限溢价呢?这确实是目前判断长期利率拐点与否的重中之重。从风险和市场意外的角度出发,似乎可以解释去年以来的期限溢价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