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联储缩表更可怕的是企业缩表……

1980年代,我们关注联储的公开市场操作;1990年代,我们关注央行的外汇储备;现在,我们G-SIBs的HQLA组合。而如今,我们还得进一步关注标志性的大企业的债券投资组合……

加入见智研究所的见识圈子,如果您喜欢见智研究所的内容,欢迎订阅见闻研究(此为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独立管理的付费特辑),了解我们的特辑请点击这里

过去的一年中,当我们谈到对全球经济影响最深远的两大财经事件时,美国税改与美联储缩表恐怕是绕不过去的两大议题。这两者看起来一个属于财政政策范畴,一个属于货币政策范畴,似乎并无直接的交集,但却在某些隐秘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有着耐人寻味的关联。

众所周知,启动缩表进程后的美联储将渐次停止对资产负债表上既有国债的再投资,这在客观上意味着其将逐渐把表上的国债释放回市场,从而使美债收益率面临一定上行压力。然而实际上,美国税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类似的如联储缩表般推高美债收益率的结果。

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代顶尖的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家,瑞信的Zoltan Pozsar在最新的一份研究中指出,在税改计划中的企业税改革中,有两项改革不容忽视。一项是开始对美国企业的离岸收益征税,另一项则是由全球征税制向属地征税制转变,这两项改革将解放先前出于避税目的而游离在离岸的美国企业离岸收益,这将导致这些企业离岸投资组合的结构或发生巨大变化,其中便包括对美债需求的减少甚至新一轮美债抛售潮(具体机制正文部分将详述),这与联储缩表叠加,或给美债收益率带来更大的上行压力等一系列影响。Pozsar先生在本文中用一个非常形象的词形容了这种由税改导致的美债利率提升效应,即“taper余震”(echo-taper)。

除此之外,Pozsar先生在本文中还批驳了认为美国企业离岸收益汇回会导致美元走强与货币市场收紧的观点,同时对美国企业离岸储蓄的投资组合结构——即,它们在离岸赚来的钱都投向了哪里?这些投资组合又是如何被融资的?美国企业如何绕过“美国税收长城”在避税的情况下用离岸收益给在岸股东分红等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十分精彩的论述。推荐一读!

欢迎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