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特写 | 肆意挖掘数据、全力创造沉迷--科技巨头们的“利润增速”还能走多远?

潜伏幕后,操纵人心。科技巨头们在最大化利润的同时,也必然跨过那条红线,因为这是他们的核心商业模式,避无可避。

“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1993年,《纽约客》杂志在讨论互联网的匿名性时用了这么一张经典的漫画。

然而二十五年后的今天,随着移动互联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知道你是条狗,还知道你是什么品种的狗,喜欢什么口味的狗粮,习惯在什么时间出门溜溜,它甚至了解你的性格、偏好和价值观……今天的互联网可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甚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行为。

最近几日持续发酵的Facebook数据泄露事件就是最经典的例子。Cambridge Analytica未经许可收集了超过5000万Facebook用户的信息可能被直接用于影响美国大选和英国退欧公投等重大政治事件,再次引发外界对互联网巨头“能力通天”的恐惧。

无独有偶,在大洋彼岸,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0亿大关的微信也遭遇类似的隐私质疑。而腾讯的摇钱树网络游戏也因让大量青少年沉迷其中而遭到抨击。

挖掘出你的欲望和需求,并从中谋取最大的利益,这已成为Facebook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

对于重度依赖广告收入的Facebook而言,用户才是它的用以向广告商兜售的“产品”。它收集了海量的数据,关于用户的基本信息和社交关系,并且从每一次点击,每一个分享和点赞中挖掘用户的偏好和习惯,并将这些数据兜售给广告客户,帮助他们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

然而,当公众对互联网公司保护数据和隐私的能力失去信任,当监管开始介入加强对数据的管理时,科技巨头们的“利润增速”还能走多远?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主编精选》,每日五到十篇,覆盖投资精英必读核心资讯。请付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