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經過餘承東的再次力挽狂瀾,鴻蒙智行的第二品牌智界終於“谷底翻身”,殺了回來。
10月8日晚華為發佈戰報,那個“賣一台就要虧3萬元”的智界R7爆單了,在上市14天后大定量破了2萬台大關,成了國慶假期間華為最叫座的產品,訂單甚至超越了問界M7和M9。
智界R7的這份成績單,無疑給華為與合作方奇瑞都注入了一針強心劑。餘承東感慨道,“R7起來了,構築一個全新品牌實在太不容易,智界終於從S7跌倒的地方又爬了起來”。
回溯去年末,被寄予顛覆Model3野心的智界S7登台上陣,它也是智選車在純電、轎車細分賽道的首秀。可隨後由於產能等原因,連續四個月銷量徘徊於百台低位,即便今年二季度重新發布,但市場表現再一次高開低走,在8月回落至三位數水平。
S7的折戟,讓華為與奇瑞關係“生隙”傳聞不脛而走。直到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親自站台表態“智界是奇瑞第一優先戰略項目”,隨後疊加R7的起勢,雙方關係的芥蒂得以化解,華為“金字招牌”上的蒙塵也被掃清。
一如餘承東所言,智界R7的成功不易。錨定Model X規格跨級競爭Model Y的它,就是想把轎跑SUV這條賽道擴大,給自己拓出塊新藍海。因此在20-30萬元純電SUV市場裏,智界拒絕單純“卷價格”的思路,轉而選擇突出自身品質和高級感,來差異化競爭。
因此,R7的25.98萬元起售價比ModelY貴出1萬,但其標配了30萬元左右同級車才有的“空懸+CDC”,此外還有800V平台、華為智駕、智艙王牌以及“滿血”途靈平台的加持。“R7是真正按百萬級車型的標準、用料、設計、性能和工藝質量來打造的”,餘承東直言。
他略顯倔強的表示,“R7前期一輛車要虧2-3萬元賣,後面靠着規模效應再賺錢,現在只想讓消費者感受到品質”。
幸運的是餘承東賭對了。據渠道人士透露,整體銷售重點區域中,對比Model Y的客户跟智界R7完全重疊。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欲從Model Y虎口奪食的對手眾多,這些“圍攻光明頂”的後浪們都各懷絕技,用租電下探到15萬元的樂道L60、會原地掉頭的智己LS6、革新增程技術的阿維塔07以及要比肩百萬越野的極氪7X。
智界R7的成功,意味着它在千軍萬馬中跑在了前面,也有了更多底氣將Model Y徹底拉下馬。要知道,去年後者在中國市場的份額是龐大的64.7萬台,根據懂車帝近一年SUV銷量榜單,ModelY以斷層優勢位居第一,銷量為46.7萬輛,比第二的比亞迪元PLUS還高出17.5萬輛。
對於華為和鴻蒙智行而言,R7的破局為純電序列打下了好基礎,更為關鍵的是整個智選車軍團有了存續並壯大的可能。
近期,餘承東描繪了鴻蒙智行的願景--未來五年內,成為中國高端汽車市場的領頭羊,覆蓋30萬-100萬以上價位區間。
他原先設想用“AITO問界”品牌串聯起四家合作車企的所有產品,為此三年時間對問界傾注了巨大心血和資源。不過由於政策和法規要求,每個品牌必須由車廠所持有且不能同名,才逐步形成了問界、智界、享界和尊界四大品牌。
不能複用問界的資源,意味着餘承東被迫走上了最難的一條路。
目前,問界已在50萬元+市場取得了一席之地,享界則要接棒繼續鞏固;智界則需覆蓋25萬元+的中端大眾市場,肩負走量重任;接下來尊界得要在百萬級市場佔據王者地位。
可作為後來者的“三界”品牌,都需要重走“0-1”的啓動過程,它們能否複製成功一炮而紅,一定程度上關係着華為汽車業務的成敗。此次,智界R7的爆火成了證明了這條“Hard模式”依舊能被走通,餘承東的百萬規模汽車夢,便有了着落。
但他此刻並不此鬆一口氣,一系列新難題正待他來解答。
眼下,“三界”在動力形式上和問界愈發趨同,隨着新車不斷增多,產品定位和售價區間很有可能重疊。此次主打純電轎跑SUV的智界R7,價格已經低於純電版本的問界M5 EV,這可能讓當下“本不富裕”的問界M5資源,被R7進一步分流。
另一邊,拆分獨立的車BU也在今年瘋狂擴展朋友圈,包括阿維塔、深藍、嵐圖、猛士、方程豹...,將來奧迪等豪華品牌也將用上華為的智駕系統,這意味着主打高端的“四界”,優勢可能面臨稀釋。
如何在追求銷量成功的同時做好內外平衡,帶領汽車業務盈利,徹底成為華為的第二曲線?這都是餘承東的必答題,智界的突圍不過是他通過的第二輪考驗,想真正成為產業巨擘、改寫百年汽車行業的劇本,餘承東還得繼續摸着石頭過河。
但重重困境裹挾下他依舊昂首挺胸,“我一般都失敗兩次,第三次一定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