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一 2025

國際拍賣行為何紛紛選擇香港設立亞太總部

陳勄如
專欄作家: 陳勄如

龍矚傳承有限公司總裁,畢業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藝術史學, 清華大學MPA及香港城市大學EMBA。曾就職於香港頂級當代藝術畫廊及國際藝術拍賣機構,熱愛藝術文化及旅遊。

《見聞生活家》是由華爾街見聞出品的人文類電子雜誌,編輯團隊坐落於上海、香港及海外地區,內容聚焦泛財經、科技、文化、生活方式與藝術等主題。

近這兩年內,國際藝術拍賣的四大巨頭佳士得、蘇富比、富藝斯及邦瀚斯不約而同地在香港打造全新亞洲總部,為疫情後的香港以及亞洲藝術版圖拉開序幕。

在全球藝術市場的激烈競爭中,香港近年來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吸引了眾多國際拍賣行的青睞,紛紛選擇在此設立亞太區總部。這一現象反映出香港在全球藝術與奢侈品市場中的重要地位。

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或重要分部的國際拍賣行成功案例:

1. 蘇富比(Sotheby’s):

蘇富比於1973年在香港設立分部,是第一家在亞洲開設辦事處的國際拍賣行。

2. 佳士得(Christie’s):

佳士得於1986年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並將其作為亞太區的重要樞紐。香港是佳士得在亞洲的主要拍賣中心。

3. 富藝斯(Phillips):

富藝斯較晚進入香港市場,但發展迅速。2015年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並迅速擴大其在亞洲的業務。

4. 邦瀚斯 (Bonhams)

邦瀚斯(Bonhams)是一家英國拍賣行,可以追溯至1793年。它在倫敦有兩個拍賣場,在北美洲的總部在紐約、而亞洲的總部在香港。邦瀚斯在2014年成立香港首個自設拍賣場地,為區內業界首創。亞洲客户佔邦瀚斯的全球業務總額達三分之一。

5.保利拍賣(Poly Auction):

作為中國大陸最大的拍賣行,保利拍賣於2012年在香港設立子公司,利用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平台。

6.中國嘉德(China Guardian):

中國嘉德是另一家重要的中國拍賣行,2011年在香港設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拓展國際業務。

這些拍賣行在香港的成功體現在幾個方面:

- 拍賣成交額持續增長

- 重要拍品在香港成功拍出

- 拓展亞洲客户羣

- 舉辦重要的藝術展覽和活動

- 與本地藝術機構建立合作關係

這些拍賣行選擇香港作為亞太區總部或重要分部的決策,使它們能更好地把握亞洲藝術市場的機遇,特別是中國大陸市場的快速增長。

1. 地理位置優勢

香港位於亞洲的心臟地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作為連接東西方的樞紐,香港不僅是亞洲的金融中心,也是通往中國內地及其他亞太地區的門户。這使得香港成為國際拍賣行進入亞洲市場的理想地點。

- 交通便利

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機場和港口,並且航班和航運網絡發達,可快速連接全球主要城市。這有助於拍賣行輕鬆地將藝術品和奢侈品從世界各地運送到香港進行拍賣。

- 時間區優勢

香港的時區也為跨國拍賣行提供了便利。香港位於全球商業活動的中心時區,便於同時協調歐美和亞洲的業務運營。

2. 亞洲市場的快速增長

亞洲,尤其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品和奢侈品市場上最重要的增長引擎。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中產階級的崛起,亞洲地區的高淨值人士(HNWIs)數量不斷增加,這一羣體對藝術品和奢侈品的需求激增。

- 中國買家的購買力

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內地的富裕買家,尤其是那些對藝術品和奢侈品有着強烈興趣的收藏家,成為國際拍賣行的主要客户羣。根據報告,中國內地買家佔全球高端拍賣市場份額的比例逐年上升。

- 亞洲藝術市場的崛起

不僅僅是西方藝術品,亞洲自身的藝術品市場也在快速成長。中國古代和當代藝術品、日本和韓國的藝術品,甚至東南亞的藝術品,已經成為國際拍賣行的重要資源。香港作為亞洲的文化樞紐,為這些藝術品提供了展示和交易的理想平台。

3. 税務與法規優勢

香港的低税率和相對自由的市場環境對藝術品交易極為友好,也是吸引國際拍賣行的重要因素。相比於其他亞洲國家或地區,香港在進口關税、銷售税等方面有着顯著的優勢。這大大降低了藝術品交易的成本。

- 零關税政策

作為自由港,香港對於藝術品的進出口不徵收關税,也沒有增值税,這使得藝術品的運輸和交易更加便捷和經濟,比起鄰近地區的各種保護主義的關税政策,香港在吸引國際買家和賣家方面具有關健的優勢。

- 法律框架穩定

香港擁有健全且透明的法律制度,繼承了英國的普通法系統,這為拍賣行的業務運作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相比於亞洲其他國家或地區,香港的法律環境更具吸引力,尤其是在涉及高價藝術品和奢侈品交易時,穩定的法律保障至關重要。

4. 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銀行和金融基礎設施,這對於處理高價藝術品和奢侈品的交易至關重要。拍賣行通常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香港完善的銀行系統和外匯管制政策使得資金轉移和跨境結算更加高效和安全。

- 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香港的國際級別的銀行能夠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包括藝術品抵押貸款、信託與私人財富管理等,這使得拍賣行能夠為高端客户提供更完善的售後服務,進一步增強了香港作為亞洲藝術市場樞紐的地位。

- 穩定的貨幣體系

香港的貨幣制度穩定,港元與美元掛鈎,使得跨境交易更加簡便,這對於來自全球的拍賣行和買家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5. 成熟的藝術生態系統

香港不僅是一個金融和貿易中心,還擁有成熟的藝術與文化生態系統。香港的畫廊、博物館、藝術博覽會、藝術教育機構和藝術媒體等,為藝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設施。

-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

這是全球最重要的現代與當代藝術博覽會之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收藏家、畫廊和藝術家。在這樣的國際性展會中,拍賣行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潛在買家和賣家,並能展示其最新的藝術品。

- 文化和市場的交叉點

香港作為曾經的英國殖民地及現時中國的特別行政區,因着天時天利而兼具東西方文化,並且有着豐富的國際背景,這使得它成為全球藝術與奢侈品市場的關鍵節點。這種文化多樣性和國際性也為拍賣行的全球化業務提供了有力支持。

6. 自由市場與信息透明度

香港擁有高度自由的市場經濟,並且信息透明度高,這對於國際拍賣行至關重要。自由市場能夠保證競爭的公平性,信息透明的市場則可以幫助拍賣行更好地評估市場需求和趨勢,並根據市場動態調整其策略。

- 市場信任度高

香港的司法制度完善,市場信息透明,這讓買家和賣家都能夠獲得充足的市場資訊,增加了對藝術品價值的信心。這種信任感對於高價拍賣品的交易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涉及數百萬甚至數千萬美元的交易時。

7. 政策支持與政府態度

香港政府對於藝術和文化產業的支持也促進了拍賣行在此設立總部。香港特區政府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投資於藝術設施建設,如西九文化區,並引入更多的國際藝術盛事活動,這些都提升了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市場的地位。

- 西九文化區

香港近年來在藝術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也功不可沒。西九文化區的建設,尤其是M+博物館的開幕,大大提升了香港在當代藝術領域的地位。這個文化區的建設不僅提高了香港的文化形象,還為藝術相關產業(如拍賣行、畫廊、博物館)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資源。

香港作為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地位也因這些拍賣行的成功而得到加強。自2014年起香港和紐約、倫敦成為全球三大藝術品交易中心。據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顯示,2021年,香港的藝術品、珍藏品和古董拍賣交易總額超過660億元,位居世界前列;而2023年相關交易額更增至1,054.65億元。然而,近年來新加坡、 韓國首爾、日本東京、中國台灣、中國上海及北京等其他亞洲城市也在積極發展藝術市場,再加上持續多時、複雜多變的地緣政治因素, 這都為香港帶來相對的競爭挑戰。

雖然面對不少挑戰,作為是國際拍賣行設立亞太總部的首選地,香港仍然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蓬勃發展的亞洲市場、税務和法規優勢、金融基礎設施以及成熟的藝術生態系統。這些因素的結合,使得香港成為國際藝術品和奢侈品交易的關鍵節點。

隨着亞洲市場的持續增長,香港在全球藝術市場中的地位無疑將進一步加強,國際拍賣行也將繼續在這裏發展其亞太業務。雖然現時各大藝術拍賣行積極升級轉型,拍賣依舊是它們的核心業務,但現時的商業模式已遠遠超越了傳統拍賣經營的界限,向全年無休的沉浸式藝術體驗、博物館級展覽及精彩展演華麗轉身。它們也將繼續深耕收藏文化,攜手亞洲乃至世界各地的藏家,共同構建更加緊密、多元的藝術生態體系。香港作為連接東西方藝術世界的橋樑,在全球藝術版圖中的地位必將更加舉足輕重。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