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日 2025

雷軍也敢賣80萬的車了

柴旭晨、王小娟

作者 | 柴旭晨、王小娟

編輯 | 張曉玲

跨界來到汽車行業還不足一年,雷軍的野心居然衝上了“百萬”賽道。

10月29日,在小米新品發佈會上,神秘的SU7 Ultra版終於被揭開蓋頭。作為小米的性能、技術旗艦,這台車理所應當地成了小米最貴的產品。

但雷軍在曬出跑圈分數、秀出豪華配置...做足鋪墊後,81.49萬元的預售價還是讓現場不免喧譁,有人質疑小米是否太過狂妄。但只有雷軍深知,SU7 Ultra正是小米汽車通往下一階段的關鍵敲門磚。

上市6個月,小米SU7的月交付量已經突破了2萬台大關,與蔚來、極氪等站上了同一梯隊。

能快速取得如此成績,一定程度得益於雷軍本人的光環和小米數十年在消費電子領域的聲譽積累。可未來跨過流量風口、當消費者回歸理性,小米也需要面對其他新勢力經歷的拷問,只有硬核的產品力才是它不被競爭洪流捲走,最終立足的關鍵。

Ultra量產版因此而來,小米“秀着肌肉”展現作為後來者的入圈底氣。未來,這些搭載在“賽車”上的高精尖技術,也有望下放到小米其他車型上,助其加速搶佔市場。這是小米汽車向巨頭狂奔的重要一環。

但回到現實,當前80萬元以上市場對國產品牌而言,仍是“禁區”般的存在。即使有仰望、昊鉑等的攻擂,蔚來、華為、極氪的前赴後繼,但依然尚未有成功立足之人。對挑戰者們來説,高端的性能豪華市場是片充滿誘惑,卻荊棘遍佈的“險境”。

SU7 Ultra能否紮實地走向市場,並奪取屬於它的一席之地,已然關係着小米汽車未來在行業的立足。接下來,雷軍要闖的關卡還有很多。

爆單

一年前,極氪祭出76.9萬元的“性能怪獸”001FR,並放言“友商們五年內也造不出來”。眼下,雷軍便帶着“王炸”殺了進來。

10月29日,預熱許久的小米SU7 Ultra量產版終於開啓預售。81.49萬元的價碼讓一眾網友感慨,“再不努力,只能開BBA了。”

這定價似乎頗有寓意。早在小米SU7上市時,直接對打的車型是特斯拉Model 3,但作為對標產品出現在PPT上的卻是“百萬級”的保時捷Taycan與特斯拉Model S。而小米SU7 Ultra量產版81.49萬元的預售價,與Model S Plaid性能版當前售價完全一致。

雷軍直率地表示,“Model S Plaid要花錢選配的賽道套件,小米SU7 Ultra將直接標配”。

儘管雷軍早就説“這車有點小貴”,但是米粉們的熱情還是直接體現在了訂單上。預售開啓10分鐘之後,小米SU7 Ultra量產版的小定數量就達到了3680台。作為對比,保時捷Taycan去年全年在國內銷量也不過4100輛左右。

作為一款80萬元級別的四門跑車,小米SU7 Ultra量產版毫無疑問取得了開門紅。

有些因價格望而卻步的網友選擇購買車模來滿足一下情緒價值。但標價599元~999元的小米SU7 Ultra版1:18的合金車模也在當晚售罄。面對網友沒有搶到的抱怨,雷軍在評論區回應:“目前車模基本上都是手工做的,產能很低”。

讓米粉們“上頭”的,是雷軍對量產車性能的許諾。

小米方面介紹,這款車定位巔峯性能科技轎車,量產版將擁有與原型車相同的動力系統,零百加速度1.98秒,設計最高時速350km。雷軍介紹,小米SU7 Ultra量產版就是一輛“可合法上路的四門賽車”。

為了展現這款車的速度,雷軍和團隊從6月就將測試車運到紐北,在賽道上調教。在最初定下的10月9-10日,因為天氣原因沒有測試成功,但最終趕在預售前的10月28日,小米SU7 Ultra原型車抓住一小時的窗口期,成功留下6分46秒874的圈速成績,刷新了該賽道四門車圈速紀錄。

“紐北是每個做汽車的工程師心目中的聖地,幾乎世界上所有的高性能車,無一不是在這個賽道上被打磨出來的”。小米汽車高級顧問胡崢楠如是説道。這位“後浪”的命運走向,也在悄然中改寫。

小米SU7上市之後,因為造型撞臉保時捷而被稱為“保時米”。半年過去,如今再對比保時捷和小米,似乎已經是兩個反方向的敍事。後者價格一再下探,甚至一度跌破40萬元,而小米選擇乘風而上,直接來到80萬元。

不論是先推出“吸金定價”的高價版,再推出向大眾日常款走量,還是從走量款入手,再一步步品牌向上,推出高價版秀肌肉,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的這條路都走了數年。小米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兩款車接連推出,速度確實不一般。

且小米SU7從正式發佈到邁過月交付量2萬台的整數關口,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也刷新了行業的速度。

但雷軍依舊需要回答行業發出的“靈魂拷問”,在創始人光輝和營銷流量之外,小米汽車的未來究竟能走向何處;當將來“米粉”的熱情褪去,小米還能在這個百年產業站穩腳跟嗎?

或許不為走量的小米SU7 Ultra,要為雷軍回答這一問題。

衝鋒

雷軍擅長講故事,紐北賽道作為囊括近百年性能車的發源地,是最好的故事樣本。畢竟對速度與激情的嚮往,始終刻在人們DNA裏。

倘若沒有Ultra的圈速支撐,最終量產版能否大賣仍是未知數。好在發佈會前一天,Ultra原型車摘得“地表最快四門量產車”頭銜,將保時捷Taycan Turbo GT、特斯拉Model S Plaid這些賽道明星都甩到身後。雷軍直呼,“這就是我的Dream Car”。

努力學習漂移、考取賽照再到紐北刷圈...雷軍太懂米粉們想要什麼了。不過,從他宣佈將要挑戰紐北賽道開始,就不斷有人質疑其不過是在博眼球。

作為汽車行業的後來者,輿論場對其發出質疑並不奇怪。

在業內人士看來,初戰告捷的小米SU7,本身有着不錯的機械素質和智能化加持,但其成功的關鍵,卻仍無法剝離小米和雷軍本人的光環加持。因此在小米SU7交付後不久,米粉們就迫不及待地將它開上賽道試車,大家想探明小米造車的底氣有幾何?

誠然,“雷布斯”的背書是與小米汽車深度綁定的“賣點”之一,更是其踏入車市的門票。但若想真正在行業站穩腳跟,靠故事和光環遠不足以服眾,更何況雷軍已經把征途拔向了“百萬”層級,這是此前國產品牌從未成功根植的巔峯。

仰望U8/U9、昊鉑SSR也只是短暫閃耀過的星芒,銷量早已大幅回調;曾經對標保時捷、勞斯萊斯的高合成了“曇花一現”,被宣告破產;問界、極氪、蔚來則仍在攀登的路上。而一直以“性價比”打天下、沒有豪華性能車基因的小米卻半路殺出,它該如何自證實力?

小米汽車需證明自己有拿得出手的技術。將壓箱底的“黑科技”都押注在一台性能車之上併成功挑戰紐北,不僅展示了它在動力、整車調教等方面的能力,還有望提升品牌溢價力,助力小米汽車、乃至小米集團的高端化進程。

這背後,是小米對站穩腳跟的渴望。

在熟悉新勢力的人士看來,SU7 Ultra的調教經驗、動力系統、自研技術,都有可能“下放”到小米後續的車型之上,殺入市場,屆時在20萬-30萬元賽道小米會有更強的號召力。

可以説,SU7 Ultra就是為未來小米車型做的預演。雷軍也強調,挑戰紐北是在賽道上檢驗自己的造車技術,繼而造出質量更優的量產車。

只是,Ultra這個“樣板間”的塑造並沒有那麼容易,帶其走入市場更加艱難。

雷軍坦言SU7 Ultral原型車的成功只是第一步,因為原型車只需聚焦性能跑出最快的成績,不用考慮成本代價。但這台雷軍都直言“貴到買不起”的原車距離量產、進入消費市場還有一段路要走。

“後面真正的挑戰是用Ultra量產車繼續征戰紐北,如果量產車也能跑進7分鐘以內,那才算是真正意義上超越保時捷和特斯拉”。雷軍説,“小米麪前的路非常漫長,需要以敬畏之心前行”。

不過此刻的雷軍已經選擇孤注一擲,押上所有聲譽和成就ALL IN造車的他,定要拿下匹配行業巨頭的體量。起牽引作用的SU7 Ultra,就是雷軍奪取終局席位的入場券,它的成敗關係着小米汽車的命運。

此刻,雷軍的方向和信心無比堅定。不過,他和小米汽車搶佔“上甘嶺”的戰役才剛剛打響。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聯繫人:莉薇 livy@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