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六 2025

智己造出了智駕“老司機”

柴旭晨
專欄作家: 柴旭晨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此前一直略顯低調的智己,突然甩出了智駕“王炸”。

10月28日,智己與Momenta推出新智駕方案——IMAD3.0,智己宣稱這一搭載端到端大模型的智駕系統將具備人類的“直覺”能力。同時,聯席CEO劉濤宣佈,智己將成為首個同時具備L2、L3、L4級智能駕駛量產能力的品牌,並順勢公佈了計劃時間表。

其中,L2+高階輔助駕駛已於本月開通“全國無圖城市NOA”,同時,智己還啓動了歐洲市場的L2+道路測試;L3級自動駕駛則將於2026年正式具備量產條件;另外,智己預計將在年內獲得首批“L4級無駕駛人道路測試牌照”,其研發的Robotaxi也將很快上路。

似乎就在一夜之間,智己從後來者轉身成為智駕賽道的“頭號玩家”,還攀上了L4的高地。

至於為何能迅速“超車”,智己CTO項嬌向華爾街見聞表示,關鍵在於其技術架構層面的優勢,“我們把感知與規劃整合進了一個端到端大模型,模仿人類的長期記憶,同時保有D.L.P人工智能模型,類似人類的短期記憶,可以快速學習累積高質量訓練數據”。

這便讓智己的智駕系統有了接近人腦的思考方式,可以像“老司機”一樣綜合分析道路環境。在應對突發狀況時提前預判,形成直覺反應,能做到禮讓盲區橫穿、繞行水坑等障礙物。在面對人車混流場景時也能像人一樣思考,試圖與車流、人流博弈。

踩上AI爆發節點的智己,迅速獲得了智駕的突破。

今年年初,車企們在智駕領域比拼的還停留在開城數量,如今,被特斯拉帶火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車,已成為智駕競爭的新陣地。智己直接繞過“感知+規劃”的分模塊智駕結構,選擇了最激進的One Model(一段式端到端)路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One Model大模型要比分段式大模型要好得多,信息可以無損傳遞,上限也變得極高。

看起來“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為智駕行業帶來了終極解法,但問題在於它的下限同樣也很低。

有熟悉智駕行業的開發人員指出,由於神經網絡模型統管着整個駕駛行為決策,One Model運行過程類似於“黑盒”,很難控制系統輸出的內容,工程師也難以查明並修復系統中的決策漏洞,從而面臨更難的長尾問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智己選擇在一段式的端到端前提下,加入“安全邏輯網絡”兜底,保證直覺決策的安全性。

在“一段式端到端”與“安全邏輯網絡”的結合下,智己組成了“人腦直覺”+“邏輯分析”的新架構。這使得智己的智駕系統能快速迭代,並且能在L2到L4之間複製,同時還可節省10-100倍的訓練成本。

如此激進地抓住這波智駕浪潮,背後是智己對提升規模的迫切追求。

作為上汽集團的“一號工程”,智己短暫地在去年12月衝上過“萬台月銷”,而後便再次回落。在業內人士看來,銷量難有突破在於其一直未能找到鮮明的標籤,智己此前宣傳的“駕控”等標籤暫時沒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共鳴。

智己苦尋脱穎而出的機遇,直到此番智駕行業的崛起。事實也證明它賭對了。

一個月前,搭載智己最新智駕系統的新LS6上市,30天內攬獲3.3萬台大定量,在純電SUV細分賽道的銷量排名迅速上升。智己CMO李微萌向華爾街見聞表示,“發佈會預定期內,訂單量每天都保持20-30%的增幅,感覺智己可能真的要紅了”。

智駕方面的領先,可以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已經有車企用數據證明了這點,去年決心要大力“補課”智駕的理想汽車已經嚐到了甜頭。

理想方面向華爾街見聞透露,自旗下無圖NOA智駕推送後,近兩個月試駕翻了一倍。30萬以上的車型智駕版本佔比達到70%,旗艦車型L9的智駕版本甚至佔90%以上。理想董事長李想就表示,未來3-5年,AI將成為汽車市場最大的變量。

與此同時,引得各家卷智駕的華為也在高端市場快速攻城略地,問界M9、M7等產品已經成為對應細分賽道的頭部車型。

這意味着,智駕能力已然成為高端車型上量的殺手鐧,搶佔到智駕高地的智己正扭轉着命運。接下來,它還有着更大的智能化“陽謀”——“數字底盤”。

李微萌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智能汽車要成為一個智慧生命體,一定要把智艙、智駕、數字底盤的拼圖做完整,這是下一階段競賽的趨勢。“現在完成拼圖的企業只有智己和華為,比亞迪也在底盤上發力,這背後是戰略角度的認識”。

經歷過跌宕的智己終於迎來了涅槃的窗口,它也初步描繪出了反攻的藍圖。接下來智己能否順勢擠進國內電動車頭部陣營?或許未來幾年市場會給出答案。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聯繫人:莉薇 livy@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