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日 2024

靜奢風網紅品牌來中國開店了

鄭巧
專欄作家: 鄭巧

作者 | 鄭巧

編輯 | 王小娟

因“老錢風”盛行而興起的靜奢品牌LEMAIRE把目光投向了中國。

11月12日,法國設計師品牌LEMAIRE在成都太古裏開設中國首家門店,進一步拓展了其在亞洲市場的版圖。

LEMAIRE是由設計師Christophe Lemaire於1991年創立的品牌。然而,在2000年至2014年期間,Christophe Lemaire將Lemaire置於次要位置,轉而擔任Lacoste和Hermès的創意總監。直到2014年離開Hermès後,他才開始專注於個人品牌,並與Sarah-Linh Tran聯合設計,將品牌正式更名為LEMAIRE。

LEMAIRE真正在國內打響知名度是因為它與優衣庫的合作系列。 

2015年,優衣庫邀請Christophe Lemaire推出了設計師聯名系列Uniqlo x Lemaire,該系列以“愛馬仕前創意總監設計”和“用優衣庫的價格享受愛馬仕品質”為賣點,很快就引發了搶購熱潮。

彼時,對於知名度尚不高的LEMAIRE來説,藉助優衣庫的渠道迅速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而對優衣庫而言,與愛馬仕前設計師的合作也為品牌增色不少。

於是,這次嘗試性的合作最終發展成為了長期的合作伙伴關係。

一年後,優衣庫正式邀請Christophe Lemaire擔任巴黎研發中心創意設計總監,負責帶領團隊打造升級版基礎款Uniqlo U系列。 

從愛馬仕到優衣庫,品牌定位看似差異巨大,但Christophe Lemaire並不認為它們之間存在本質的差異。他強調:“時尚趨勢每六個月就會更新一次,但個人風格不會,前提是你清楚自己是誰。我們一直致力於設計‘高可穿度’的衣櫥,我們所理解的奢侈不應該是消費主義,而是實用主義。” 

作為實用主義的浪漫設計師,Christophe Lemaire公開表示,他希望設計那些能夠長久留在衣櫥中的衣服,而不是那些僅流行一兩季的短暫潮流款式。

出色的設計實力不僅為LEMAIRE贏得了大量普通消費者的關注,也深受金敏喜、高圓圓、倪妮、Jennie等一眾明星的喜愛。

隨着LEMAIRE的知名度越來越高,電商平台上已經出現了不少平替款,這些仿版的價格從幾百到上千不等,難免影響品牌原本的調性。 

好在大牌的款式並不是那麼容易被仿製的,仿製品在服裝的用料、版型、剪裁等方面與原版存在顯著差異,而這些正是LEMAIRE所擅長的領域。

據瞭解,LEMAIRE在面料選擇上投入巨大,並將大部分資金投入於面料和設計的研究,而非品牌營銷。

專注於面料與設計也為LEMAIRE帶來了積極的影響。2015年,LEMAIRE推出了官網電商,線上渠道對品牌的增長貢獻顯著;2017年,品牌的銷售額比兩年前翻了一番;2018年,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以450萬歐元收購了LEMAIRE的少數股權;2019年品牌電商銷售額同比激增300%。

根據2020年的數據,LEMAIRE的年銷售額達到了1900萬歐元,其中85%的銷售額來自海外市場,亞洲市場和北美市場各佔LEMAIRE總銷售額的35%。

而此次入駐中國也是LEMAIRE擴展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 品牌運營機構Bluebell集團發佈的《亞洲生活方式消費者概況》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小眾品牌的興趣度增加了34%,增幅居亞洲市場第一。

為了讓中國消費者更便捷地購買到LEMAIRE的產品,品牌早已開始佈局線上渠道。2022年,LEMAIRE開設了天貓旗艦店,並在同年4月開通了小紅書賬號。目前,其天貓旗艦店已經積累了24.8萬粉絲。

如今,LEMAIRE在中國開設線下門店,也正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隨着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個性化,“首店經濟”正成為推動城市消費潛力挖掘、市場消費活力激發的重要力量。

近年來,不少海外品牌選擇成都作為其在中國開設首店的地點。此前,The Row的中國首店也落户成都SKP。

成都零售商協會與上海中商數據聯合發佈《2023年度成都首店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成都的首店總量達到了813家,創下了近五年的新高,在全國城市中穩居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2024年,成都商業領域對首店的投入與期待仍在持續升温。 

LEMAIRE品牌藝術總監Christophe Lemaire和Sarah-Linh Tran表示,成都的獨特節奏和低調優雅與LEMAIRE的理念不謀而合。新店不僅展示了品牌的核心設計美學,還表達了對中國文化傳承的敬意。

不過,開店只是其走進中國市場的前期故事,能不能獲得更大的成就,還要看Lemaire後續的運營和產品。畢竟,靜奢風格已不再是小眾市場,在中國,許多品牌已經加入這一競爭領域。

若想在激烈的細分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LEMAIRE不僅需要持續發揮其在設計和麪料方面的優勢,還得緊跟市場趨勢,不斷推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聯繫人:莉薇 livy@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