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四 2025

全球目光聚焦:各國元首齊賀巴黎聖母院重開

陳勄如
專欄作家: 陳勄如

龍矚傳承有限公司總裁,畢業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藝術史學, 清華大學MPA及香港城市大學EMBA。曾就職於香港頂級當代藝術畫廊及國際藝術拍賣機構,熱愛藝術文化及旅遊。

《見聞生活家》是由華爾街見聞出品的人文類電子雜誌,編輯團隊坐落於上海、香港及海外地區,內容聚焦泛財經、科技、文化、生活方式與藝術等主題。

2024年12月,經過五年的艱難修復,巴黎聖母院再次敞開大門,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這一歷史性時刻不僅是法國文化的一大盛事,更是一場全球性的慶典,象徵着人類對文化遺產的珍視與重建的決心。在重開典禮上,各國元首紛紛致賀,向這座承載八百年曆史的建築致以崇高敬意,並共同見證這一重生的奇蹟。

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歷程:從災難到希望

2019年4月15日,巴黎聖母院突發大火,導致尖塔倒塌、屋頂被燒燬,這一事件震驚全球。作為法國和世界文化遺產的象徵,其修復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火災發生後,各國政府、企業、藝術家及普通民眾踴躍捐款,短短几天內籌集了近十億歐元的修復資金。

修復工作中,法國政府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運用最先進的技術與手工藝融合:

- 尖塔重建:根據19世紀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的設計,使用與原先相同的橡木和鉛材料進行復原。

- 三維掃描:利用火災前的數字建模數據,精確還原建築的每個細節。

- 傳統技藝:匠人們依靠中世紀的工藝修復雕塑和彩色玻璃窗。

經過超過2000名工匠和工程師的共同努力,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工作在2024年如期完成,為法國、乃至全世界送上了一份珍貴的文化禮物。

重開典禮:全球領袖共襄盛舉

巴黎聖母院的重開典禮於12月8日舉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名嘉賓。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在致辭中表示:「巴黎聖母院的重生,不僅屬於法國,它是全球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里程碑,象徵着我們共同的歷史、信仰與希望。」

各國元首的致賀

1. 美國總統

美國總統在賀詞中稱讚巴黎聖母院是「人類文明的燈塔」,並強調「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它們是我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2. 中國國家主席

中國國家主席通過視頻致辭,向法國政府和人民表示祝賀,並提到「巴黎聖母院的重建是文化交流的典範,中法兩國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合作將更進一步」。

3. 教皇方濟各

作為天主教的重要象徵,教皇也參與典禮,並主持了一場莊嚴的彌撒儀式。他表示:「巴黎聖母院既是信仰的象徵,也是人類精神的瑰寶。」

4.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在致辭中提到,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展示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並呼籲全球加強對文化遺產的保護。

巴黎聖母院的重開意義

文化象徵的重生

巴黎聖母院是哥特式建築的典範,也是法國曆史文化的縮影。它的重生不僅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啓迪,提醒世人珍視歷史,保護文化遺產。

全球合作的典範

修復巴黎聖母院的過程中,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與技術團隊共同參與,展現了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國際合作模式。這一案例將為其他受損文化遺產的修復提供寶貴經驗。

科技與傳統的融合

從三維掃描到人工智能分析,從中世紀的傳統工藝到現代建築技術,巴黎聖母院的修復完美詮釋了科技與傳統的融合,為文化遺產保護開創了新方向。

未來展望:巴黎聖母院的全球影響力

巴黎聖母院的重開將為法國文化和旅遊業注入新的活力,預計每年將吸引1200萬遊客。此外,它將繼續作為文化交流的平台,舉辦各類藝術展覽、音樂會和宗教活動。更重要的是,巴黎聖母院的重生提醒全球,人類歷史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記憶,更在於我們對未來的承諾。文化遺產不僅是過去的遺蹟,更是連接世代的橋樑。巴黎聖母院的故事,將激勵更多人蔘與到文化保護的行動中,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共同努力。

巴黎聖母院的重開是一場文化的勝利,也是人類精神的勝利。在全球目光的見證下,這座歷經風雨的建築以嶄新的姿態迴歸,提醒我們:無論面臨多大的挑戰,文化的韌性與人類的創造力總能為歷史寫下新的篇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聯繫人:莉薇 livy@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