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WhatsApp消息,喚醒一段千年歷史
前幾日,同事Terry在公司羣組發了句「Thank you」,配圖竟是古羅馬引水道,並幽默寫道「Thank 橋」。這張圖片瞬間勾起我的回憶。十年前,我曾親眼見證這座人類工程史上的奇蹟:塞哥維亞水道(Acueducto de Segovia)。
2015年4月,我從香港飛往葡萄牙波爾圖(Porto),短暫遊歷後,便驅車穿越西班牙,一路經過薩莫拉(Zamora)、巴利亞多利德(Valladolid),最終抵達塞哥維亞(Segovia),但最令我震撼的,卻是那座橫跨市中心、巍然矗立近兩千年的古羅馬引水道。
工程奇蹟:當「精準」成為永恆
在西班牙中部乾旱的高原上,塞哥維亞水道如神蹟般屹立。它是古羅馬水利工程的巔峯之作,建於公元1世紀,目的是將遠方的河水引入城市。
這座水道由兩萬多塊花崗岩砌成,無需任何黏合劑,僅靠精確切割的石塊相互咬合,以完美的力學平衡抵禦重力與時間的考驗。羅馬工程師運用拱門結構,使水道能跨越山谷與不平地形,將水源穩定輸送進城市。
「哪裏有水,哪裏就有秩序與繁榮。」
古羅馬人深諳此理。這條水道不僅供應飲用水,更推動了農業灌溉,使農田產量倍增,支撐帝國的經濟命脈。此外,它還為公共浴場、噴泉和市政設施供水,展現羅馬人對公共福利的重視。
兩千年風霜,見證文明興衰
這座水道歷經戰火、風雨侵蝕,甚至曾被改作防禦工事,卻始終屹立不搖。1985年,它與塞哥維亞古城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如今,它已不再輸水,卻仍在「輸送」歷史。遊客喜歡坐在水道下的咖啡館,啜飲一杯濃郁的西班牙咖啡,抬頭仰望那些滄桑的拱門。水聲早已消逝,但石頭的低語仍在訴説着古羅馬的輝煌。
站在歷史的肩膊上
塞哥維亞水道不僅是技術的巔峯,更是人類以理性馴服自然、以美學昇華實用的典範。兩千年後,它仍在西班牙的藍天下,刻下不朽的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