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二 2025

百年清華:從頂尖學府到文旅勝地

何承鍇
專欄作家: 何承鍇

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主修數學和經濟,回港後曾擔任幾大地產基金及發展商的投資和操盤手,其後自立門户,開拓屬於自己的CEO人生。

中國高等教育的版圖上,北京清華大學無疑佔據着一個無可撼動的位置,其名聲及價值早已超越學術領域,猶如一座承載着百年風雨、融合深厚文化底藴的博物館,在文旅風潮流下,更成為獨特的旅遊目的地。碰巧,筆者因受邀訪問首次踏足北京,馬上安排行程,遊走聞名的「水木清華」,來一次實打實的文旅體驗,亦正好為筆者主理的香港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找點研究素材。

守護百年文化的建築物

清華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其前身是清華學堂,校址選在了曾經的清代皇家園林——清華園。這段與帝王園林相關的歷史淵源,為清華大學注入了一種與生俱來的典雅與莊重。漫步校園,古木參天,荷塘月色,處處皆景。然而,比自然風光更引人入勝的,是那些散落在校園各處的歷史建築。

從象徵着學術尊嚴的清華園正門,到見證了無數歷史時刻的標誌性建築二校門,再到風格樸實、承載着早期記憶的古月堂,每一座建築都在無聲地訴説着自己的故事。這些建築,連同巍峨的大禮堂、莊重的圖書館和科學館等早期「四大建築」,共同構成了一幅宏偉的歷史長卷。它們的建築風格多樣,從傳統中式到宏偉的西式古典,再到簡潔的現代主義,清晰地勾勒出清華大學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與承擔的使命。這刻不禁讓筆者想起當年於美國的UCLA,首次體驗到建築風格帶給來的震撼,時隔十數載,身心歷練昇華後,這些建築不只帶來視覺上的衝擊,每一次駐足凝視,都能讓人深切感受到歷史的脈搏與文化的厚重。

科學館與「BVILDING」之謎

在清華大學眾多的歷史建築中,科學館以其獨特的細節吸引着人們的目光。這座由美國著名建築師亨利·墨菲(Henry Murphy)設計、於1919年落成的建築,以其莊重的紅磚灰瓦和古樸的黃銅大門,彰顯著那個時代的建築美學。然而,真正讓它與眾不同的,是其門額上鐫刻的英文——「SCIENCE BVILDING」。

 對於熟悉現代英語拼寫的人來説,「BVILDING」中的「V」無疑是一個顯眼的「錯誤」。然而,這並非無心之失,而是一個精心設計的歷史密碼。在19世紀之前的數個世紀裏,英文中的「U」和「V」的寫法和用法常常可以互換,這種現象在拉丁文和古英語的碑文中尤為常見。例如,羅馬數字中的「V」既可以代表數字五,也可以在某些情況下代表字母「U」。這種書寫習慣的延續,使得在清華科學館建造時期,將「BUILDING」拼寫為「BVILDING」並非孤例,而是對古典傳統的一種繼承與致敬。

這個「錯誤」跟筆者今年創立的文體旅發展研究中心(THESE HUB)有異曲同工之妙,中心的標誌是「TH與SE 」4個英文本母分別代表 T – Tourism (旅遊), H –Heritage (文化遺產), S- Sport (體育) 和 E- Education (教育)。 四個元素由中間貌似「E」字的「與」字代替,在古漢語中,「與」字有「給予」和「連接」的功能。「與」的延伸,就像是一道橋,可以將不同領域連接起來,由中方到西方,從古到今,融聚於此,有創意地將「文體旅」連接成為各種新型態的服務、產品及IP等產業,為香港乃至全球的文化、體育及旅遊創造更大的價值。

回到科學館,清華大學選擇這座象徵着現代科學精神的建築上,採用如此古老的拼寫方式,其用意是深遠的。此舉不僅僅是為了追求一種復古的審美情趣,更是對清華大學深厚歷史底藴的一種無聲宣示。它巧妙地傳達了一個信息:科學的發展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創建在悠久的人文傳統和智能積累之上的。它提醒着每一位走進這座科學殿堂的人,清華大學不僅是追求前沿科學的先鋒,更是承襲和發揚古老智能與文化傳承的學府。這個看似微小的細節,卻為科學館增添了一抹神秘而引人深思的色彩,也使其成為清華大學文化歷史之旅中一個極具象徵意義的節點,引導着參觀者在探索科學的同時,也能回溯歷史,思考文明的演進。

學術與人文的深度融合

清華大學的魅力,遠不止於其宏偉的建築和悠久的歷史。瀰漫在校園中的濃厚學術氛圍與豐富的人文精神,為遊客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文化體驗。坐落於校園內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其豐富的館藏和高品質的展覽,展現了清華在藝術教育與研究領域的卓越成就,讓學術與藝術在此交融生輝。科學館則透過各種展覽和活動,讓參觀者得以一窺清華在科研領域的領先地位,感受科技創新的無限魅力。而漫步於寧靜的圖書館中,那份沉靜而專注的學習氛圍,更能讓人真切體會到知識的力量與學術的嚴謹。

近年來,清華大學積極推動「深旅行」(Deep Tour)的理念,將校園的開放與文化體驗進行深度結合。校方定期舉辦以「歷史文化」為主題的開放活動,邀請公眾走進校史館,透過觀看大師長廊、英烈浮雕、珍貴的歷史文件和最新的創新成果,與清華的百年曆史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此外,校方還精心設計了多條「獨家推薦」參觀路線,如「全景清華」、「紅色印記」、「文物尋訪」和「學在清華」等,並安排在校師生擔任志願者,提供專業而生動的講解服務。這些舉措,旨在引導遊客從單純的觀光者,轉變為文化體驗的參與者,從而實現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人文之旅」。

在現今急速節奏的時代,旅行的模式反行其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超越景點打卡的深度體驗。從這個角度看,清華大學無疑是理想之地。它以其獨特的歷史底藴、卓越的學術成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構成了一個層次豐富、值得反覆探索的文化旅遊目的地。無論是徜徉於其宏偉的建築羣之間,驚歎於中西合璧的設計巧思;還是專注於探尋「SCIENCE BVILDING」背後的語言學奧秘,思考傳統與現代的關係;抑或是沉浸在濃厚的學術氛圍中,感受知識傳承的莊嚴與喜悦,清華大學都能為到訪者帶來一場難忘而富有啓發性的旅程。它不僅是一所大學,更是一部厚重的、仍在不斷編寫的歷史文獻,等待着每一位有心的尋訪者細味品讀那獨特的文旅課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