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商業世界瞬息萬變,創建人脈與洽談生意的方式亦在不斷演進。數十年來,高爾夫球一直是全球商界精英社交的黃金標準——它考驗耐性、策略,並在長達數小時的過程中提供充足的交流時間。然而,隨着新世代管理者崛起、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價值觀普及,以及對效率和健康的高度重視,一個問題浮現眼前:我們是否需要一種運動更符合當代節奏的商業社交模式?
自問是一位羽毛球極端愛好者,近一年,真心感受Pickleball (匹克球)的來勢洶洶,身邊的波友們紛紛轉打Pickleball,即使平時不太做運動的朋友,也忽然好動起來,加入這項被譽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興運動。
如以單純體育運動的方向發展,Pickleball 最近在香港啓德新場館舉辦了「PPA亞洲職業匹克球巡迴賽香港公開賽2025」,反應熱烈,相信未來數年定能培育更多專業好手。而瞭解到Pickleball的玩法、上手度、裝備及所需空間等元素後,筆者覺得這項運動如以商業社交方向發展,不但可成為新一代高管們創建聯繫的新寵,挑戰甚至取代高爾夫球,成為下一個常規商業社交的運動。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與商業中心,又能否把握此機遇,引領這股新興社交潮流,令體育運動給合商業活動,成為新IP推廣出去。
圖片取自thisisbillgates IG
為現代商業社交而生的「泡菜球」
要探討Pickleball的潛力,必先理解高爾夫為何能長期佔據商業社交的頂端。高爾夫的成功並非偶然,它提供了:
1. 充足的交流時間:一場18洞的球局動輒四至五小時,為深度對話創造了絕佳環境。
2. 非對抗性的競技:參與者並肩而行,共同挑戰球場,而非直接對抗,氛圍更為和諧。
3. 身份與圈層的象徵:高昂的會籍與消費,使其成為一種天然的身份篩選器,是精英階層的社交符號。這樣的優勢令商界形成一種心態:會打高爾夫球就能結交商界AA級別人脈。
然而,這些優勢在今天追求效率、時間碎片化的新生代決策者而言,半天甚至整天的投入是一種奢侈。高昂的門檻和漫長的學習過程,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商業社交正在尋求一種更「輕量化」、「高效率」且「更具包容性」的載體。Pickleball的崛起,恰好填補了高爾夫留下的市場空缺。它之所以能在近年中迅速獲得青睞,源於其內在的「社交基因」與現代商業精神的高度契合。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曾是Pickleball的早期愛好者,他形容這項運動「極易上手且極具社交性」。當今的商業領袖們需要的,正是一種能快速創建融洽關係 、在輕鬆氛圍中評估潛在合作伙伴的工具。匹克球的快節奏、合作性與趣味性,使其成為觀察一個人反應速度、團隊精神和風度的理想場景。
圖片取自hkctapickleball IG
香港的機遇:從「聯繫人」到「引領者」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聯繫人」的角色根深蒂固。我們擁有全球頂尖的金融、法律、商界人才,他們對高效的社交網絡有着龐大而迫切的需求。若能將Pickleball與商業社交系統性地結合,香港不僅能滿足本地市場需求,更有潛力將此模式「產品化」,向全球輸出。
香港Pickleball發展藍圖可向這四點探討:
1. 打造頂級商業Pickleball社交平台:創建專為商界人士服務的Pickleball Club,提供的不僅是場地,更是一整套社交解決方案,包括按行業劃分的聯賽、CEO私人對賽、以及結合商務論壇的Pickleball活動。
2. 創建地標性場館:在中環、金鐘等核心商業區附近,或在西九、啓德等新發展區,規劃建設地標性的Pickleball中心。它應結合高端餐飲、商務會議設施與健康服務,成為城市商業生活的新地標。
3. 舉辦國際級商業Pickleball賽事:仿效達沃斯論壇或瑞銀藝術展,創辦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商業Pickleball峯會」,邀請全球各地的商界領袖、政要和思想家,在球場上創建聯繫,在論壇上交流思想。
4. 政策引導與推廣:政府與相關機構應將Pickleball視為推動「體育+旅遊+商業」融合發展的戰略性項目,在場地規劃、人才培養和國際推廣上給予支持。
結論:一個新潮時代的開端
Pickleball或許永遠無法完全複製高爾夫那種橫跨半日的從容與莊重。但它所代表的高效、健康、包容、趣味,正正切中了這時代的脈搏。它不是要取代高爾夫,而是為商業社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更符合當代價值觀的選擇。
對香港而言,這不僅是發展一項新興運動,更是一次重新定義和引領國際商業社交潮流的歷史機遇。當全球的目光聚焦於此,在香港的Pickleball場上,一筆數十億美元的交易可能就在一次輕鬆的揮拍和擊掌之間達成。這不僅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商業樞紐的地位,更將向世界展示這座城市與時俱進、充滿健康和活力的文化魅力。
希望不久將來,大家的社交不再限於Happy Hour,而是一起去Pickle H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