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生活家
星期五 2025

在三江源,廣汽豐田的ESG長跑

周智宇
專欄作家: 周智宇

抵達玉樹的那個秋季的午後,迎接我的是稀薄的空氣和幾乎要將人掀翻的烈風。頭痛欲裂,每一次呼吸都變得奢侈而用力。在這裏,在平均海拔超過四千米的青藏高原腹地,時間和商業世界的邏輯似乎都被重新定義。

作為一名財經記者,我習慣於用季度財報、市場份額和技術迭代的標尺來衡量一家企業的價值。然而,當我跟隨廣汽豐田的“一路青山·生機森林”項目團隊,踏上這片被稱為“中華水塔”和“地球第三極”的土地時,我意識到,或許存在另一種更宏大的敍事。

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所在,一片比三個江蘇省面積還要巨大的區域。這裏是世界級的生態敏感區,其冰川、凍土、濕地和森林構成的巨大“天然水庫”,不僅滋養着中國幾億人口,其生態環境的微妙變化甚至能對全球氣候系統產生重要影響。

在當下的汽車行業,競爭已趨白熱化。當一些車企將鉅額預算耗費在“譁眾取寵的營銷噱頭”上,在流量的裹挾中日益焦慮時,廣汽豐田為何選擇將目光投向這片遙遠、嚴酷卻至關重要的土地?這看上去是一次遠離主戰場的“務虛”之舉,但深入其中,我發現這或許是在喧囂的商業世界裏,關於“長期主義”最務實的一次作答。它關乎一家企業如何超越產品本身,深度思考“量產幸福”,並將其升維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層面。

生態系統的“中場”

傳統認知裏的環保公益,往往被簡化為植樹造林。然而,在三江源,廣汽豐田給出的答案遠比這複雜和系統。他們關注的並非單一物種或單一環境指標,而是整個生態系統的“連接性”與“完整性”。

這裏的關鍵角色,是一類長期以來遠未得到足夠關注的動物——有蹄類。

在分享會上,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負責人陳熙爾向我們解釋,豬馬牛羊鹿等有蹄類動物,是生態鏈中至關重要的紐帶。它們上承頂級食肉動物如雪豹、金錢豹,下接草地、森林等初級生產者,維繫着整個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它們的健康繁衍,是整個高原生態系統健康與否的“晴雨表”。

因此,“一路青山·生機森林”項目在三江源的核心工作之一,便是圍繞有蹄類動物展開。在玉樹市哈秀鄉雲塔村,項目團隊與當地社區合作,對白唇鹿、馬鹿、馬麝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進行監測與保護。

這項工作並非由外部專家包辦,而是構建了一套“社區參與”的高效協作機制。項目通過培訓當地的牧民和護林員,讓他們成為最前沿的監測員。他們利用自己對這片土地的熟悉,進行日常的反盜獵巡護和動物痕跡調查。陳熙爾分享了一個細節:為了給藏原羚佩戴GPS追蹤項圈以研究其遷徙習性,科學家們需要與牧民朋友們一同騎着摩托車、開着越野車,在大草原上協同“引導”藏原羚進入精心佈設的柔網。這種深度的合作,讓現代科學研究與在地傳統智慧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這些研究並非紙上談兵,而是直接回應着現實的管理與保護問題。例如,通過長期追蹤藏羚羊等有蹄類的遷徙數據,可以為青藏鐵路、青藏公路等重大工程的動物通道選址提供科學依據,在何處為它們留出通道,既對動物最友好,又能節約工程成本。

如果説有蹄類是維繫生態系統的“中場”,那麼金錢豹則是衡量這片“賽場”健康水平的頂級“前鋒”。

與聲名遠播的“高山之王”雪豹相比,活躍在海拔稍低森林地帶的金錢豹,長期以來大眾認知和保護關注度都顯不足。然而,它們的存在,深刻反映着森林生態系統恢復的層次與健康程度。一個區域金錢豹種羣的穩定,意味着其下方的整條食物鏈——從狍子、林麝等食草動物,到雲杉、圓柏等植被——都處於一個相對健康和完整的狀態。

早期,由於監測手段落後和人為干擾,金錢豹的監測異常艱難,2015年全年僅記錄到3只個體的8次活動痕跡。近年來,在多方努力下,情況大為改觀。截至目前,僅在瀾滄江源頭的囊謙縣和雜多縣,科研人員已累計監測到43只金錢豹個體。

廣汽豐田的加入,則旨在將這一監測體系變得更系統、更深入。項目計劃在玉樹市巴塘鄉東仲林場及囊謙縣,佈設100台次紅外相機,構建一個網格式的監測網絡。這些不知疲倦的“電子眼”,將持續不斷地記錄金錢豹的活動影像,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富而準確的第一手數據,從而摸清其種羣狀況、個體數量乃至與其他物種的關係,為制定更科學的保護策略提供依據。

從恢復植被,到監測“中場”的有蹄類,再到守護頂端的金錢豹,廣汽豐田在三江源的實踐,展現了一種系統性思維:保護不是孤立的行動,而是要修復和維護整個生態系統內部環環相扣的“連接”,讓生命之網重新變得堅韌而完整。

從“在地”到“賦能”

在三江源的幾天裏,我反覆聽到一個詞:“社區”。無論是科學家還是項目執行方,都強調一個共識:任何脱離了本地社區的保護行動,都難以持續。

這正是“一路青山·生機森林”項目區別於傳統企業捐贈模式的內核所在。它並非簡單地提供資金,而是致力於構建一個“森林恢復、科研監測、社區發展、自然教育”四位一體的可持續模式。這一模式最早在雲南雲龍天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功實踐並被稱為“雲龍模式”,如今正被有機地複製到三江源。

在雲龍,2014年的一場森林大火曾留下一片4200畝觸目驚心的火燒跡地。而這片土地,恰恰是瀕危物種滇金絲猴種羣之間遷徙的關鍵生態廊道。從2017年起,廣汽豐田攜手中國綠化基金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夥伴,開啓了多重效益森林恢復項目。

來自雲龍保護局的分享者講述了一個動人的細節:他們邀請當地村民加入巡護隊,讓過去“靠山吃山”的鄉親們,轉變為“護山愛山”的守護者。他們會驕傲地指着一片恢復的山林説:“那一片山坡是我帶人種下的。”這種發自內心的身份認同和榮譽感,是任何外部力量都無法替代的。

如今,這一理念在三江源得到了延續和深化。項目不僅為參與監測的牧民巡護員提供補貼和工資性收入,解決部分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賦能”。一位當地的環保組織負責人分享説,牧民們生活在這片草原上,他們憑藉世代相傳的經驗,遠比外來的研究者更清楚雪豹等動物的活動區域和習性。教會他們如何安裝和讀取紅外相機數據,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科研監測的效率,更讓他們成為了科學保護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更深遠的改變,在於價值觀念的重塑。項目支持社區開展有蹄類相關的自然體驗活動,進行設施和知識水平的提升。這為當地探索生態旅遊等可持續發展路徑提供了可能,讓綠水青山真正有機會變成金山銀山,從而形成一個“生態保護—社區發展—保護投入”的良性循環。

這種“在地賦能”的模式,其影響力是深遠的。它不僅保護了生物多樣性,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更為重要的是,它將保護的種子播撒在當地人的心中。當保護行動內化為社區自身的意願和能力時,這種力量才是最持久、最強大的。

正如廣汽豐田所踐行的,企業社會責任不應僅僅是財務報表之外的點綴,而應是與核心業務共生,能夠整合各方資源,為社會創造多元價值的系統工程。從提供資金、車輛支持,到匯聚專家資源,再到發揮橋樑作用帶動公眾參與,它正在探索一條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的生態公益之路。

尋找最確定的價值

行程的最後,我不禁迴歸到一個最本質的商業問題:廣汽豐田做這一切,究竟圖什麼?

短期內,這些投入似乎並不會直接轉化為汽車銷量。然而,將視線拉長,這背後隱藏着一家成熟企業在應對時代不確定性時的深刻戰略思考。

這是對品牌價值的長期投資。今天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越來越傾向於選擇那些具有明確價值觀和責任感的品牌。當一家企業真正致力於守護我們共同的生態家園時,它所建立的品牌信任度和美譽度,是任何營銷活動都無法比擬的。這是一種超越了功能屬性的情感連接,是品牌最堅固的“護城河”。

同時,對企業發展根基的深刻洞察。汽車工業作為現代文明的產物,其發展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從推廣可持續發展的產品,到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工廠,再到投身可持續發展的公益,廣汽豐田正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守護三江源,守護這個“超級水庫”,本質上也是在守護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企業自身的長遠未來。這是一種“厚德載物”的東方智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或許是在為企業尋找一種超越商業成功的“意義”。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容易迷失在對短期利益的追逐中。而三江源之行,彷彿一場“推本溯源”的生命修行。在這裏,我們見證了大地裂縫處的頑強新生,感受到了萬物生長的堅韌與倔強。這種源自生命本身的力量,能賦予一家企業更穩定的內核和更堅韌的品格,去抵禦外部環境的瞬息萬變。

從雲南的滇金絲猴,到四川的各類珍稀物種,再到三江源的金錢豹與有蹄類,廣汽豐田的“一路青山·生機森林”項目,足跡已遍佈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熱點地區。它所守護的,不僅是珍稀的動植物,更是人與自然之間那種隱秘而深刻的“共生關係”。

這最終指向了一個宏大的願景——“地球生命共同體”。當一家企業開始自覺地將自身視為這個共同體的一員,併為之付出切實的努力時,它便找到了在不確定性時代裏,那份最確定、也最寶貴的價值。

離開高原時,缺氧帶來的不適感逐漸消退,但那片廣袤草原的景象,以及那些為之默默守護的人們,卻深深烙印在腦海中。這不僅是一個關於環保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在時代的十字路口,選擇眼前的流量還是長遠的價值,選擇喧囂的噱頭還是寧靜的耕耘,最終將決定一家企業能走多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聯繫人:莉薇 livy@wallstreet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