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宋雪涛:也许,我们根本认不出灰犀牛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宋雪涛
00:00
00:00
请购买文章,解锁音频

本期由天风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宋雪涛为你讲读

“灰犀牛”这个概念最早由本书的作者Michele Wucker(米歇尔·渥克)在2013年1月的达沃斯会议上提出,但确实是2016年4月出版的《The Gray Rhino》这本书让大家认识了“灰犀牛”这个词。

“黑天鹅”比喻小概率而又影响巨大的事件,比如911事件。“灰犀牛”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相对于黑天鹅的偶发性和难以预见性,灰犀牛不是随机突发事件,而是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但这种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事件,因为距离我们较远,所以经常被忽视。

作者说:在每一个黑天鹅事件的背后,都潜藏着一个巨大灰犀牛式的危机。

远一点,比如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难背后的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失灵,2007年明尼苏达大桥坍塌背后的基础设施维修缺口,2008年金融危机背后的地产泡沫、监管缺位和金融体系的激励机制问题。包括1990年的苏联解体和2001年的911事件,背后都有灰犀牛危机。

近一点,比如2016年英国公投退欧、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着代表精英的主流媒体和投票占多数的主流社会的民意割裂。

作者提出应对灰犀牛危机的五个阶段,比如我们要直面危机、承认危机、主动出击制定防御机制,要成为发现灰犀牛、控制灰犀牛的人。但现实不会这么简单,现实是我们可能连“灰犀牛”都不认识。如果我们看到的都是离我们遥远且不知道向着哪个方向的灰犀牛,或是离我们比较近但方向不对着我们的灰犀牛,或根本看不清灰犀牛,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否都要当作危机处置,主动出击呢?

比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人们没能及时应对灰犀牛?究竟是有意忽视了灰犀牛的存在,还是高估了最后的守夜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本期的讲读中,希望你能得到答案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付费栏目《见闻阅读》,每晚10点10分发布。请付费阅读。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