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慕尼黑会议:元首谈判犯下的致命错误 | 峰会外交02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见识学院

本期为大家分享的是《峰会:影响20世纪的六场元首会谈》。本书作者是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剑桥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戴维·雷诺兹。11月30日至12月1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将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说起“峰会”,其实它的背后还牵扯出了许多历史脉络、政治根源和经济博弈,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了解。本期内容讲述的是构建峰会基准的慕尼黑会议,今年11月11日也恰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00年。

  • 1917—1918年,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相继崩溃,这在中欧和东欧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此前还在各个帝国统治下保持低调的各个民族一窝蜂地开始了自己的建国大业。在这一进程中,他们的民族思想变成了各国民族主义团体的“圣经”。
  • 和先前的会议做进一步的对比可以看到,慕尼黑会议的安排相当混乱。张伯伦中午降落,当然还有威尔逊随行,斯特朗和马尔金爵士也一同前往。他们从机场直接乘车前往元首宫并被告知会议马上开始。张伯伦事先没和达拉第进行磋商,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交流了很长时间。两个独裁者的外交部长也都支持他们的行动,但哈利法克斯再一次被留在了伦敦。会议的参与者们并没有坐在桌边,而是坐在椅子上围成一个大圈;英国人和法国人离得太远,没法相互沟通——这并不是说张伯伦不想沟通。
  • 对于为什么希特勒在能通过和平手段满足他所提出的所有要求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开战,张伯伦感到不解,这也揭示了他在认知上的一个重要盲点。在贝希特斯加登的会谈使他相信希特勒并不是一个疯子,他的一切准备都基于对希特勒个性的判断。然而希特勒现在的表现却是毫无理性的,提出的要求也是张伯伦的内阁和英国公众意见已经表示过不可接受的。
  • 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回忆录记载,在会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希特勒“用敏锐的眼神盯着张伯伦,用嘶哑的声音怏怏地说:‘您还是第一个让我做出让步的人。’”他留下的官方记录给人的印象是会谈的结束很突兀而又不友好。不过施密特的回忆录里也同样记录了希特勒这次罕见的退让,不过他声称气氛很轻松,两位领导人“在分别的时候气氛随和,在我的翻译下,两个人还单独交谈了一小会儿”。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