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5G上游供应链的竞争格局
戳此加入武超则的《5G投资方法论》
本期提要
1. 5G上游供应链的竞争格局
本期内容
再来看网络建设部分。我们大概估算了一下,5G基站的数量将会是4G的1.3倍,也就是430万站,这里面不包含小站,因为小站的量非常大,比较难算,所以我们只算宏站的部分,再加上一些加强室内信号覆盖的室分站。
我们是在3.5GHz的基础上进行的估算,估算的假设必须非常严谨,因为用毫米波去建和用700兆去建完全不是一件事,用联通的3.5GHz和移动的4.9GHz去建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基础上算了一下,中国5G的资本开支会比4G增长55%,大概是1.16万亿,其中基站设备占比45%,传输设备占比22%,工程配套占比16%。
如果把它拆分得再细一点,或者说这张图中我觉得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5G里面几个弹性比较大的板块。
单从建设的角度来讲,资本开支占比最大的一定是无线设备,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中兴、华为、爱立信、诺基亚所做的这个部分,大概占到了5G总投资中的5200亿左右,相比于4G增长了86%,从弹性和绝对体量来讲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部分。而且这个部分只有4家主要设备商在做,所以它的竞争格局非常清楚,这应该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确定性最高的一个板块。
然后是传输设备,如果把无线设备理解成家门口的小路,传输设备是什么呢?就是城际高速公路,对应的是再上一级的承载网络。这个领域最典型的公司是烽火通信,以及我们刚刚提到的上海贝尔。
这个领域的5G投资相比于4G实际上只增长了44%,为什么?因为传输有一个数量级的问题。无线它是这样的,多一个终端或者多一个用户,它就要多一个基站,是一个线性的增长。但是在传输这一侧,其实是一个指数级的增长,什么意思呢?它不是从一到二,而是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所以它会有一个光设备的复用。
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这两块加起来,我们统称为设备商,设备商领域的投资大概占到总投资的2/3,实际上是最大的一块。我们一直说5G的白马是什么?就是这个领域的公司。
接下俩就是设备零部件,比如基站天线。刚才我们谈到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天线的数量从4根变成128根,甚至192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天线的量一定是增加的,但是我们需要去考虑一个问题,价格会不会增加,或者说竞争格局会不会发生变化。
总体来讲这个领域的弹性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天线厂商过去是非常独立的,天线由运营商采购,但是现在大部分天线开始由设备商采购,所以我们会看到天线厂商已经被纳入供应链。
滤波器可能也是变化比较大的一个领域。滤波器是做信号调试的,其实滤波器也会走向小型化或者陶瓷化,就是更多的用介质滤波器。我们预估这个领域大概是300多亿的市场,但是它的增量非常大,有3倍的增长,所以我个人觉得滤波器还是弹性非常好的领域。而且这个板块的技术全面重塑,就是产品完全变了,所以可能供应商也不是原来的供应商。过去一段时间,A股的滤波器公司实际上涨得都还是不错的。
还有像光模块,光模块是做什么的?是做光电转换的,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过去我们也会用到光模块,比如数据中心的100G光模块,而未来5G建设将用到25G光模块,这也是中国企业特别多的一个领域。
我们预测5G时代光模块领域的投资大概是500多亿,相比于4G的话有2倍左右的增长,也是一个很好的领域。但是光模块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建站初期,实际上光模块行业的技术壁垒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成本也很高,就是需要解决利润率的问题。但是相比前面两个领域,其实我觉得它的规模效应或者说技术门槛要更高一些,所以这也是我们比较看好的。
还有像PCB(印制电路板),就是我们讲的基站的线路板。其实这个行业的技术难度没有那么高,但是伴随着5G的增长,它其实也会面临非常确定的量和价的提升,因为PCB也会走向高频和高速。实际上它的涂层越来越多,材料也是新的,所以其实技术难度还是有的。我们看到这个领域大概有2倍左右的增长。另外这个行业的集中度还在提高,就是行业本身有增长的时候,它的竞争格局也发生了变化。
总结一下,从这张图来看,我觉得第一类要选的公司,应该出自总体基数比较大、竞争格局又好的领域,也就是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是比较清晰的,比如设备商,实际上伴随5G的建设,它会出现非常清晰的一轮增长。
下面这张图专门分析了全球四大主设备商的份额演变。
其实最早的时候爱立信是全球的龙头,份额一直保持在40%左右,到今天爱立信和诺基亚加起来大概是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0%,中兴和华为加起来占了另外一半,也就是说起码在通信设备这个领域,我们占了全球一半的份额,这非常重要。
其实我刚刚做了很多铺垫,为什么中兴、华为能够成功,因为三大运营商的投资加起来占了全球总额的一小半。反过来,如果有一天我们上游供应链的公司能够做大,比如华为供应链或者中兴供应链,那就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份额加起来占了全球设备商份额的一半。当然这是从全球来看,中兴和华为在中国市场的占比就更高了。
其实单从这个领域来讲,它的体量和研发投入巨大。举个例子,刚刚我们提到华为一年的研发投入大概是一千亿人民币左右,现在中兴的体量已经比较小了,但是基本上每年的研发投入也在一百多亿。
在这样一个行业,我不知道谁能说自己能够异军突起,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来不及,因为在这个领域已然形成了头部效应。
过去的3G时代,设备商领域有几十家公司,比如大家最熟悉的阿尔卡特-朗讯,当年很有名,但很多公司都消失了,原因就是在这样一种激烈的竞争中根本无法活下来。
行业最优秀的企业是华为,我可以跟大家讲,运营商现在的利润率还是不错的,但如果把手机链条整个的利润率算上去,综合净利润率都是个位数,也就是说虽然有6千亿的收入,但利润可能只有几百亿。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这样一个行业,没有相当的收入体量就不用做了,因为连研发都投不起。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心血来潮,它实际上有这样的一个规模效应。
而且5G的研发基本上已经进行了3—5年,在这个过程中设备商们参与了大量的标准制定和专利研发,中国向3GPP申报的专利已有1000多个。如果没有专利就要向别人交专利费,当年我们在用3G时就要向高通交专利费,因为主流的标准是人家制定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会看到,中国的厂商其实有挑战,但是也有机遇。
而爱立信和诺基亚,大家都应该都用过它们的手机,虽然现在没有手机了,但是它们的设备做得还是很好,这些公司还在。有一天我发了一个诺基亚的报告,有人问我这个公司还在吗?我说在,人家活得还挺好的。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看到它已经收缩了,它只聚焦在最赚钱的那个部分,就是设备。
其实最早做手机的公司都是做设备起家的,手机是稍带做的,就像华为一样,最早就是做设备的,后来发现自己也能做手机,于是就稍带做了一下手机。总体而言,应该说这个行业的确定性或者竞争格局是很清晰的。
以上就是本期课程的全部内容,我是武超则,谢谢大家!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