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全球更要投资自己
我的订阅

对话华西汽车首席崔琰(上)|如何挖掘电动智能产业链?汽车“缺芯”的启示?

article.author.display_name 张潜
字数 5,763
阅读需 15分钟

对话华西汽车首席崔琰(上)|如何挖掘电动智能产业链?汽车“缺芯”的启示?

 加入大师课《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 

  • 如何研究和把握汽车行业的周期性和成长性?
  • 为什么说2021是智能汽车元年?目前行业玩家的竞争格局?哪些细分领域最值得关注?
  • 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体系会发生哪些变革?有哪些从0到1以及从1到N的机遇?

汽车工业正在经历百年来未有之大变革,正处于由机械制造定义的时代迈向电动智能定义的时代,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创新技术将推动汽车从生产制造到服务环节的全链变革。作为能源变革与信息变革的交汇点,电动智能汽车将成为继 PC、智能手机后的第三代智能移动终端,重新定义人类生活与出行方式。

见闻大师课推出《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特邀华西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带你一同深度解析智能汽车产业链,挖掘汽车行业电动智能变革中的机会。

在本次大师课中,她将从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变革说起,解析汽车股的投资思路及其成长性和周期性的本质。在本轮的汽车产业大变革中,电动化引领了上半场,智能化将主导下半场。崔琰老师将深入解析智能汽车产业链,详细梳理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的产业态势。

作为下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座舱有望率先渗透迭代,这其中有哪些增量部件提供商将充分受益?传统部件有哪些从1到N的重塑机会?哪些细分赛道有望突破带来从0到1的创新机会?挖掘零部件行业成长股的核心是什么?……崔琰老师将在《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的课程中带你一同深入探讨和学习,挖掘汽车电动智能变革中的产业机遇与投资机会。

本期大师对话录特邀崔琰女士围绕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展开分享,分上下两集,更多更详细的课程解读,欢迎加入崔琰大师课《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

对话提纲

  • 汽车产业是制造业的重要支柱,是一个具有周期成长性行业,如何理解这种周期成长性?我们又该如何研究和抓住汽车行业周期性与成长性?
  • 在看制造业很多领域,“需求定方向,供给定格局”,我们先看需求景气。对于明年2022的汽车产业的销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如何预测的?这其中又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 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增长,意味着汽车的电动化正在加速渗透,最新的渗透率已经接近20%,电动汽车也是未来汽车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为什么说2021是智能汽车的元年?目前的行业几类玩家的竞争格局?未来智能汽车最值得关注的领域有哪些?
  • 回顾过去10年,伴随着全球数字化浪潮以及硬件计算能力的上升,消费电子市场迎来了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创新周期。展望未来10年,智能汽车能否有望复制智能手机的创新与变革?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值得借鉴?
  • 如果对标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智能手机供应链走出了像舜宇光学和立讯精密这样的龙头企业。在智能汽车这样一个大赛道上,未来有哪些领域有望诞生这样的增量型、平台型供应链龙头?
  • 从分工专业化走向垂直整合模式,谁会成为智能汽车行业的富士康(代工制造)、苹果安卓(操作系统)、高通英伟达(芯片)?
  • 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会发生哪些变革?
  • 智能汽车时代,汽车行业的商业模式会发生哪些变化?汽车销售模式上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 一台传统的汽车制造过程需要4-5万个零部件,在未来的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零部件领域会发生哪些变革?这其中有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 明年,随着PPI和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回落,对汽车板块如何展望?最看好哪几个细分领域?
  • 汽车行业的研究框架?这样框架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 回首过去的研究生涯,有没有经历哪些重大的关键节点?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下当时的经历和感悟,为什么对这些事件记忆深刻?
  • 缺芯是今年制约汽车销量增速放缓的重要原因,本轮汽车缺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目前行业的缺芯是否已经缓解?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从中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 11月,产量不足60辆的美国皮卡公司Rivian登陆纳斯达克,一度成为市值排名全球前三的车企,其最大亮点是押注滑板式底盘平台,崔总如何看待这一汽车底盘架构的变革?其市值是否被高估?

对话实录

华尔街见闻:各位见闻的用户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大师对话录》,我是主持人张潜。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华西证券汽车行业的首席分析师崔琰女士。崔总有着10余年汽车行业的研究经验,专注于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的研究,同时善于在行业的变革中深挖投资机遇。

汽车行业是中国制造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周期成长性的行业。崔总如何理解这种周期成长性?我们应该如何抓住和研究汽车行业的周期性以及成长性?

崔琰: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兼具周期性和成长性。如您所说,汽车行业本身具备周期性,因为汽车的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所以它的需求其实是随着换车周期而波动的。

从成长性来看,对收入进行拆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对于整车,我们把它的收入拆分为车型数、单车销量以及单车价格,现在还要多一个指标,就是软件收入。对于零部件,我们把它的收入拆分为配套量以及单车配套价值量。

在挖掘整车以及零部件的投资机会时,一方面要顺周期,另一方面要找到其中的成长机会。对于整车,我们要去看它的竞争意愿、竞争能力,包括品牌向上的能力,以及现在很重要的,就是智能化未来可能会带来软件收入的能力。对于零部件,我们要去找拓展客户和拓展产品能力都非常强的公司。

华尔街见闻:制造业其实有一点共性,就是行业需求景气决定了方向,行业供给能力决定了格局。2021年全球的整车以及中国的整车销量平平,但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以及全球的新能源汽车是持续的渗透加速的状态。崔总如何看待这种K型分化的走势?

崔琰:新能源汽车由过去几年的政策驱动,现在转向供给驱动,而且这两年有越来越多好的新车型正在加速推出,就是我们所说的供给端的质变。这个质变会撬动需求,从而带动这个行业由导入期加速进入成长期。所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增速其实是越来越陡峭的。

汽车行业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渗透率的提升,现在已经基本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的状态。往后看,我们觉得新能源汽车,如果看未来10年,一定是年复合增速可能达到30%左右的高速增长的状态;如果看未来5年,它的增长斜率还会更为陡峭。

这背后的驱动力,不仅是供给端有越来越多好的车型正在加速推出,还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这个赛道,包括传统车企、新势力,还有科创公司。在这种驱动力之下,我们认为行业还会保持非常高速的增长。

2021年的汽车行业因为缺芯,供给端受限,我们认为2022年供给会逐步修复,行业也会呈现一个供需相对平衡的状态,销量也会实现相对平稳的增长。

华尔街见闻:对于2022年全球整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崔总是如何预测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机会点值得把握呢?

崔琰:我们认为2022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还是会呈现一个相对高速增长的状态。背后的驱动力来自,现在有越来越多正向开发的好的智能电动车型正在加速推出。在这种驱动力之下,我们认为电动车替代燃油车这个过程会进入一个加速通道。

因为缺芯,2021年汽车行业的供给端是受限的,我们判断这个因素会环比改善,所以我们认为2022年汽车的销量和需求会平稳增长。

其中的机会,对于整车而言,我们看好自主崛起。一方面,自主品牌会进一步在电动智能的变革中实现品牌向上,有望抢占市场份额。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我们认为2021年是智能化的元年,所以我们会非常看好智能电动带来的一些增量部件领域。

华尔街见闻:前面提到,2021年是智能汽车的元年,为什么这么说呢?

崔琰:我们把智能化分为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传统车企,包括特斯拉,在走的渐进式路线;还有一条路线是跨越式路线,像谷歌Waymo,包括百度阿波罗,还有一些科创公司,都是一步迈入Level 4。

这两条路线在2021年都开始进入加速向上的阶段。渐进式路线方面,2021年已经有企业通过硬件预埋的方式,加速推出Level 3以上的车型。跨越式路线方面,2021年也在寻求加速落地,像Robotaxi,包括干线物流,以及码头、港口、矿山等等,这些特定场景也会在这两年加速落地。

对于智能座舱而言,随着智能电动车、自动驾驶等的发展,需求也是越来越强的。

华尔街见闻:崔总之前也提到了几家巨头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布局,崔总觉得目前这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如何?

崔琰:我们觉得过去5年,电动化的渗透率在逐步提升。2015、2016年,中国的车企有200多家,到现在,头部车企只有十几家,包括造车新势力、民企以及部分国企。除了这十几家在电动化中胜出的车企之外,又有了新的参与者,就是科技巨头,包括华为、小米,可能未来还有苹果等。所以在智能化的过程中,竞争可能会更为激烈。

对于未来的竞争格局,我们觉得现在来看还不是很清晰,但是我们会更加关注各家车企,包括科创公司,在智能化上的投入,未来5年一定是智能化上的比拼。

华尔街见闻:崔总也提到了非常多过去10年智能手机时代的创新机会,展望未来10年,智能汽车是否有望复制这样一种全球化的产业浪潮呢?

崔琰:如果说过去10年的最大投资机会来自智能手机加上移动互联网。

未来10年,最大投资机会很大概率会来自智能汽车加上车联网。

我们在几年前就专门写过关于汽车行业和手机行业的类比报告,其实也是期望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到当年智能手机渗透率不断提升以及变革过程中的一些机会,能够对智能汽车现在的变革有所借鉴。

我们发现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有很多类似之处:两者都是逐步由可选消费到必选消费,它们的需求都取决于居民收入的提升,而且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我们看到了苹果的崛起,看到了华为、OV,包括小米的崛起。

再来看智能汽车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其实就是要去找谁会成为汽车行业的苹果,谁会成为华为、小米和OV。而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华为也好,小米也好,开始加入汽车赛道。在这些新势力加入的同时,传统车企也在转型,所以我们认为下游的格局还是未定的状态。

智能手机时代的变革,不仅对投资市场,对产业也有很多借鉴意义。我们也在持续观察这些参与者的竞争力。另外,在智能手机渗透率逐步提升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智能手机的产业链崛起了一批优秀的中国公司,不断做大做强了。

华尔街见闻:尤其是像类似于舜宇光学、立讯精密这样的,由一个零部件的代工厂商变成了一个模组化的代工巨头,这其中又有哪些看点?

崔琰:如您所说,我们其实当时看到了像苹果产业链有一批好的公司,各个细分赛道的中国的公司都在变革的过程中做大做强,对于智能手机赛道来看的话,我们认为其实也会去找这其中的一些成长的赛道。

目前来看,虽然下游的竞争格局未定,但是特斯拉逐步证明了自己,所以它的市占率和渗透率也是在逐步提升的状态。特斯拉不仅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汽车的供应体系。所以特斯拉产业链的一些公司可能会获得更多的机会,我们也期待看到供应链的重塑会使产业链中的一些优秀公司能够脱颖而出。

华尔街见闻:在智能手机时代,消费电子的产业链从分工专业化走向了垂直整合模式,智能汽车时代是否有望复制这种模式?未来谁有望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富士康呢?

崔琰:我们觉得从现有的厂商的规划和布局来看,大部分厂商还是会把生产把握在自己手上,但是因为现在有了很多新的参与者,所以不排除未来会出现代工的可能性。所以我们也在观察,在变革的过程中,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现汽车行业的富士康。

华尔街见闻:谁又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苹果与安卓这样的操作系统提供商,谁又将成为智能汽车时代高通和英伟达这样的芯片提供商呢?

崔琰: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两个赛道的壁垒都非常高,我们觉得大概率会呈现寡头垄断的终局

对于芯片,头部车企会考虑自研。像英伟达和高通这些智能手机时代的头部芯片厂商,我们认为大概率也会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头部芯片厂商。

对于操作系统,主流的主机厂都会选择安卓操作系统,但我们认为鸿蒙有可能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与者。

华尔街见闻:一台传统汽车包含4~5万个零件,在智能汽车时代,汽车零部件又会发生哪些变革?这其中,有哪些传统部件以及增量部件的机会呢?

崔琰:智能电动车时代,第一个变化就是平台化。因为在电动车时代,有很多电动平台正在加速推出,平台化使得零部件的数量大幅减少。

第二个变化是集成化,包括底盘的集成,还有一些关键零组件的集成。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公司开始从单品向总成过渡。

第三个变化是底盘的线控化,最早是由机械相关的底盘到电子,再到线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好的细分赛道就是智能电动的增量赛道。过去5年,其实电动化,像三电系统这些增量部件,包括电池以及电池产业链,已经有一些头部的公司跑出来了。

而智能化的过程,我们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所以我们要去找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一些增量部件。

华尔街见闻:关于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崔总又看好哪些细分的领域?

崔琰:智能驾驶的整个产业链包括感知、判断、执行到互联。对于感知层,大概率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现在除了特斯拉是走纯视觉路线之外,其他所有车企都会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方式,所以我们会看到摄像头、超声波雷达以及毫米波雷达的量的提升,以及对性能要求的提升带来的价格提升。而激光雷达作为一个增量部件,我们判断未来两三年也会随着主机厂下游的搭载率提升,呈现一个增长的态势。

对于判断层,我们看好的是大算力芯片,包括操作系统。具备这样生产能力的公司,在这个过程中是有希望能够成为优秀的第三方供应商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头部的主机厂也会考虑自研芯片和计算平台。所以现在这个赛道呈现的是高速增长,但竞争格局未定的状态。

对于执行层,我们现在看到是由机械向电子,再向线控化,所以我们看好线控制动以及线控转向这些细分赛道。

智能座舱的推进速度会比智能驾驶更快。因为智能座舱的一些产品,应用到终端时,消费者是能切实感知到的,所以智能座舱的渗透率其实是一个加速增长的状态。这其中,我们看好IVI大屏,以及天幕玻璃、HUD,还有座椅的升级、声学的升级等等这些细分赛道。

华尔街见闻:缺芯是制约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崔总认为这种缺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崔琰:汽车缺芯,其实是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的。当时由于全球疫情开始发酵,主流的主机厂对未来的需求判断出现了偏差,所以对于芯片厂商的需求是略低的,需求和供给的错配就带来了持续的缺芯。

之后又出现了马来西亚的疫情加剧,以及日本的火灾,包括美国的寒潮等等这些突发因素,导致供需持续失衡。

我们现在看到,缺芯的情况,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已经出现了环比改善,我们判断未来的一年时间,缺芯的情况会持续改善。

华尔街见闻:供需错配是造成本次缺芯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呢?

崔琰:因为2021年的缺芯,下游的主机厂发现原来汽车行业的供应体系是非常封闭的,而且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抗风险能力是偏差的。所以缺芯会导致在一些关键的零部件上加速推进国产替代。

国内的一些具备能力的供应商,原来缺的是机会,在缺芯这个背景下,其实部分赛道有了这样的机会。比如一些关键的汽车电子领域,以及线控底盘领域,有一些赛道已经加速进入国产替代的阶段。

华尔街见闻:也就是说有更多的中国玩家会进入汽车供应链。

华尔街见闻:非常感谢崔总做客见闻大师课,带来了《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的大师课,您心目中的投资大师又是怎样一个形象?

崔琰:我心目中的投资大师,是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研究是一门科学,投资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研究和投资结合起来赚知识边界的钱,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华尔街见闻:崔总认为见闻大师课可以传递给用户怎样的价值呢?

崔琰:我觉得见闻大师课传递给用户的,就是做好基本面研究,把研究和投资相结合,去拓宽知识边界,从而在投资生涯中能够赚取更多的回报。

- E N D -

加入大师课《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 

— — 大师课《掘金汽车电动智能变革》目录— —

风险提示:大师课为甄选第三方合规机构人士,讲授投研理论课程之平台,所授内容不构成对任何具体产品的买卖或投资建议。平台课程所表述的意见仅供学习与参考,不代表华尔街见闻意见或观点,也不解决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具有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平台不对任何与您依赖课程观点或信息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责任。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写评论

icon-emoji表情
图片
1 条评论
周能
举报

没有倍速播放呢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