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空势力扩军,“无名之辈”斩下港股新年做空第一单

港股农历新年的第一次做空,再次被新出现的“无名之辈”占据。随着一支支做空“新势力”的崛起,港股市场已成为众多新手机构争锋“碰瓷”的名利场。

又一做空新势力来袭。

2月21日,做空机构空城研究发布了做空报告《新高教:一个坑害学生的造假者》,直指新高教集团(以下简称“新高教”)利润注水成分高达50%,还存在违法的回扣交易,给予公司1.62港元的目标价及强烈卖出评级。新高教当日大跌13.39%,报4.4港元。

新高教22日早间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董事认为报告所载的指控及资料具有误导性、不真实及毫无根据。公司已细阅报告,并认为编制报告的实体/个人并不专业及缺乏高等教育界方面的基本知识。

新高教公司宣布,拟于近期邀请投资者前往下属学校实地考察,以正视听。当日,新高教股价全日反弹6.77%。

这场效果看似不太大的零和博弈,背后折射的做空机构趋势远远超越做空事件的本身。

游戏胜负或已决定

有趣的是,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零和博弈”,胜负似乎早已分出。

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一场新战役的打响,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而空城机构,似乎并未悟出其中的真谛。

光从时间上看,空城已比较被动。

一般而言,做空机构往往会结合宏观经济、中观行业,选择正处于转型升级,或者新兴阶段的产业目标下手,寻找上市公司的薄弱之机出手。

而今年2月初至今,我国已经陆续有《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利好教育板块的政策出台。 论政策形势,空城这个时机出击,似乎显得不合时宜。

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表示,空城研究的做空报告中出现了较多篇幅的实地调研和访谈,具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足之处是其调研对象比较单一,缺少交叉印证,力度稍显不足。

另外,赵璞认为, 空城研究主要指控的两点,隐瞒高额招生佣金和关联交易炮制利润,对于教育公司来说,的确是较为敏感的点。但同样,论证过程并不严谨,对市场影响程度也有限。但从今日的表现来看,空城可能已经完成本次做空,至于收益如何,外界不好估算。

在此之前,国金证券教育和消费行业研究员亦发表研报称,关于新高教的“做空报告”,希望作者可以稍微提高一些对“常识”的理解。

新空头纷纷出生

虽然新高教和空城研究的胜负仍未知,但“无名之辈”在做空领域崛起似乎已成趋势。

作为一家新的做空机构,空城研究和去年崛起Blue Orca Capital和Bonitas Research不同的是,它并没有任何的研究及做空背景。(关于Blue Orca Capital和Bonitas Research“战绩”在《复盘港股做空2018:这届空头有点新、有点杂、有点逊》中有详细介绍)

空城研究官网显示,目前它的研究报告仅有新高教一份。国金证券分析师称,一个从来没有出过研究报告的“机构”,难免让人觉得有碰瓷的嫌疑。

不过,对于具有做空机制的市场,无背景机构早已跃跃欲试。

去年11月,一家注册于美国爱达荷州西北部小城桑德波因特的广告监测公司Kochava,也参与到这场盛宴中。当时,Kochava发布一份做空报告,成功使得中概股猎豹移动股价暴跌32.84%。一夜之间,中国股市里,Kochava暴得大名。此前华尔街见闻在《解密新“浑水”Kochava:技术公司的做空理想》已做详细报道,在此不作太多表述。

寰盈证券首席策略官赵璞表示,港股市场的做空机构崛起正在成为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宏观上看,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证券市场都在波动期,去年以来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港股市场七成市值都在中国内地,波动的环境中,过去被发展掩盖的一些问题会逐步暴露。比如债务杠杆、资产并购、隐性成本以及公司高层的个人行为等,都会为沽空机构提供线索和切入点。

第二,内地的研究能力和对港股市场的熟悉程度与日俱增,这部分研究能力外溢到港股市场,成为做空机构的生力军。内地公司赴港上市在过去一年快速增长,这些公司相应缺乏应对沽空的经验,也为沽空机构提供了可乘之机。

“由于港股数量众多、质量参差不齐,且与大陆有着高度相关性的同时又能保持做空机制的完善性,因此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一名业内人士表示。

打着“正义”旗号背后的名利场

汹涌而来的做空机构,更多是打着正义的旗号。

比如,烽火研究在官网上称,我们犹如漆黑中的烽火为大众照明这些造假企业的真面目,揭发这些金融罪犯的罪行。

浑水也简介也充满正义感:我们为评估公司的真正价值而自豪,并能够看到一些管理层创造的不透明和炒作。

但一份份耸人听闻的报告背后,涉及的是动辄亿计的惊天暴利。

香港富昌证券研究员曾子明表示,空头的存在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警惕上市公司做好信披,要做“好人”。不好的一面是,不能排除部分做空机构有着恶意沽空的可能。

做空机构三种盈利模式

一般而言,做空机构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三种:

第一、依靠做空报告带来的流量转化为盈利。

第二、先沽空、再发布做空报告,通过股价下跌盈利。具体而言,从券商处借来大量股票,在股价下跌到一定量时大批量卖出。然后把股票还给券商,以此卖高买低的差价即为利润。像浑水、香橼等知名做空机构通常采用这种做空路径。

第三、先沽空、发布做空的报告,股价暴跌后将沽空的仓位平掉(股票下跌盈利)。目标公司自救反击后,再搭一波救援资金的顺风车反手做多(股票反弹再盈利)。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资本的“零和博弈”中,做空机构除了将自己的做空报告出售给对冲基金等“下家”外,也会亲自下场,攫取利润。比如,做空丰盛控股的Glaucus(格劳克斯),也曾以将报告出售给对冲基金Oasis ManaGEment,让后者得以提前进场埋伏。身上流淌着格劳克斯血液的Bonitas,曾经多次表示自己发布做空报告的时候,也会持有被做空公司的空头头寸。

诚然,在美味的面包面前,谁都很难抑制唾液的分泌。但是,要在做空界扬名,还是知己知彼,方能克己克敌,百战不殆。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线索和反馈请发邮箱 am@wallstreetcn.com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