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百亿回购背后

丫丫港股圈
伊利值得买吗?

本文来源:丫丫港股圈 (ID:Victoria-hk-stocks),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大盘不断上涨,投资者纷纷进场,大小非们疯狂减持,是如今二级市场的真实写照。

但昨日一支白马股的一则公告,则成为了减持潮里的一股清流。

饮料龙头伊利股份公告,拟回购公司2.5%-5%的股份,回购价不高于35元/股,若按35元算,则最高回购金额可达到106.37亿。以现价算,至少回购2.5%的股份,也得花40亿。

牛市涨了这么多,这是得有多看好,才会在现在决定这么做?对于伊利来说,是目前的股价依然被低估,抑或是另有企图?

一、员工需要多少股票?

公告称,本次回购将用于公司员工股权激励,如果激励分配完还有剩余,则回购注销。

员工需要几十亿股票吗?

查询一下伊利的持股结构,目前伊利股份没有实控人,高管持股的数量不算高,但相比许多公司,这个数字也不算低了。

高管年薪也不低,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董高监绑定核心权益的必要性并不是特别大。

再查询一下员工数目,目前伊利共有员工5.6万名,若以100亿为基础,每名员工可分得近20万的股票。

当然,没有公司股权激励是全体员工都能分到股票的,至少一大帮基层普通员工不大可能分到,这里假设有20%的员工可以分得股票,那么平均下来,每人可获得100万的股票奖励。

再看看伊利的工资水平,18年职工薪酬总共是47亿,算下来平均工资8.39万/年。

这个股权激励水平也太丰厚了吧。

不过,还是得对比一下老冤家蒙牛乳业,蒙牛也有一定的激励方案,不过跟伊利这次比规模就小很多了。

蒙牛披露的18年年薪是15.2万/年,考虑到两者所在地都是内蒙,蒙牛工资确实高得多,不提高员工待遇,伊利确实会面临员工不满的状况。

所以这样看来,为了对抗蒙牛,伊利的股权激励不是没理由的。

在股权激励方法尚未出来之前,依然难以评判其好坏,如果激励条件设计得对未来业绩的要求较高,达不到就注销股份,那么还算好事。

但如果没设计高标准的业绩考核条件,那这个股权激励的问题就大了。

二、一百亿可以做什么?

除了对股权质押方案的不确定,这次回购方案背后的机会成本也要考虑,一百亿可以做什么?

算了一下,目前一百亿,可以全额买下目前市值只有几十亿的天润乳业,燕塘乳业。或是拿下光明乳业,三元股份的50%以上控股权。

继续新收几个冰淇淋,植物蛋白饮料或者奶粉品牌?或者收购更多的牧场?又或者收购海外经销商,增强渠道。

毕竟,收购资产带来的利润都是实际的,而股权激励是精神加成,操作空间大,对业绩的影响无法量化。

而且,在股价已经涨了40%后,高位天量回购,似乎挑了一个不太对的时间。

18年底,伊利股份告发前董事长造谣,负面新闻漫天飞,股价跌到20元,那是最黑暗的时刻。然而公司却未有增持或回购计划出台,安抚投资者。反倒等到行情火热,再来高额回购,令人费解。

如果没有好的收购标的,现金没地方用,会拖累ROE,那么大可以提高分红,然而伊利并没有,18年股利支付率还有所下降,若公司能在20元左右开启回购,相比如今能省下十几亿,这个钱多留给投资者分红,不是更好的结果吗?

这是这次方案最令人不太信服的一点。回购的钱归属全体股东,买贵了,分红少了,这是难以接受的。

三、优异的成就

人在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总会有所放松,也许是过去几年表现得太过优异,导致伊利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伊利这几年的增速一直高于行业,也优于蒙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考虑到伊利一直是行业龙头,大象尚能就地起舞,实在难得。

事实上,行业已经进入寡头时代,其他的乳企已经无力支撑大规模的宣传以及大范围的渠道铺货,只能在特定地区或者细分市场生存。即使新资本进入也是前期投入巨大而回报寥寥,乳业的格局已经很稳定了。

规模效应已经形成,成本端的优势已经不可逆转。寡头们天天请明星代言,在超市里拿最好的货架,也依然能保持一样的售价,味道又不输,怎么玩?

而且,即使行业发展已经趋缓,伊利近年来依然通过产品升级逻辑带来了增长,如年报所述。

过去几年产品升级是成功的,如今,伊利的核心产品已经不是纯牛奶,而是安慕希。

未来继续趁消费升级推广其高附加值产品:酸奶,奶粉等。并开始进攻其他同行的领地,如低温巴氏奶,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等。增长的空间依然存在。

况且,全球化开拓海外市场,或者行业格局成熟后竞争趋缓,降低销售费用,这两个大的利润增长逻辑还未兑现。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伊利自我感觉良好,做得稍微出格了一点,也不难理解了。毕竟当一个人成就越大时,就越膨胀。

考虑到伊利一年的经营现金流有近80亿,公司也确实有浪的资本。

唯一担忧的,只是这轮回购过后,管理层未来还会不会继续出现这种比较随心的行为。

四、结语

但从当下大涨8%的股价看来,这个方案也许是无心栽柳柳成荫了。

大涨的股价,想必投资者应该已经赚回了分红少分的钱。准这个方案还比低位回购,提高分红带来的回报高一点呢。

公司35元的回购上限似乎也在向市场证明,35块以下的股价依然是低估的。

毕竟长远看,伊利长期经营的确定性已经非常高了。

伊利护城河在规模和低成本优势,只要有这个优势,口味变化非常容易模仿:常温酸奶由光明最先推出,然而伊利后发的安慕希最终成为了市场冠军。

这一点跟可口可乐非常像,可口可乐的护城河,也是渠道和成本。时至今日,可口可乐依然可以保持饮料中最低的售价。

跟同行白酒比比,白酒就有点缺陷了,人们对酒的喜好是会变的,但产品很难变换其固有口味来迎合消费者。

所以从价投的第一要求,经营的永续性看,伊利没有多大问题,唯一的担忧只是短期涨得过高,透支了未来一段时间的涨幅,现在买,可能几年内都不是一个好股票,行业进入成熟期,业绩增速放缓,也让人对其成长性有一定的担忧。

但别忘了,巴菲特买可口可乐时,人们最大的偏见,就是可口可乐已经业绩放缓,步入成熟期,不再具有成长性。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