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游戏:腾讯阿里投资全对比(上)

杨望
观察经济现象,思考经济趋势 | 读懂金融商业本质

本文来源:杨望 (ID:yangwangjinrong),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一片必争之地、两种投资逻辑、三类投资对抗,两家巨头意志与决心在此对决。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战略投资战场风起云涌,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两个战略投资者就是阿里(NYSE:BABA)和 腾讯 ( 00700.HK ),资本将双方的业务触角不断延长交错,也带来旗鼓不息的战争。

战争在两年前就已经蔓延到了东南亚。

作为印尼当地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其两位创始人认为阿里控股的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是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两位创始人曾希望与 腾讯 联手,2017年他们与 腾讯 高管进行了深入讨论, 京东 (NASDAQ:JD)也有意投资Tokopedia,双方耗时将近一年。

这场投资最终却被阿里截胡,背后的重要推手是 软银 的 孙正义 ——他不仅是阿里的早期且最重要投资方,同时也是Tokopedia的大股东——在 孙正义 的积极推动下,Tokopedia在2017年8月接受阿里11亿美元的投资,正式被纳入阿里系,并在16个月后再次接受阿里和 软银 11亿美元的投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目前东南亚最重要的两个电商平台,一个是阿里阵营的Lazada,另一个是 腾讯 阵营的Shopee,两家电商平台正在激烈竞争市场第一的位置。Tokopedia虽然只专注在印尼市场,但由于印尼占据了整个东南亚市场40%的人口,且Tokopedia增速很快,其已经成长为东南亚市场电商领域的第三极。

把行业老三Tokopedia纳入自己的阵营,在今天看来,对阿里在东南亚的电商布局至关重要。

要成为全球重要参与者,阿里和 腾讯 不管在区域还是领域扩张上,围绕投资的战争都将更激进,在新兴市场,它们不再拥有如国内 微信 、 支付宝 两大超级应用的主导地位,加上文化、地域、国情的差异,AT对当地被投公司的话语权和控制力都会受到影响。

在 华兴资本 董事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联席负责人 王力行 眼中,“经过2015年、2016年的几起大并购以后,阿里和 腾讯 两大巨头之间越发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作为2015年几起互联网大并购的幕后英雄之一, 王力行 与巨头的战略投资部一直保持紧密合作与沟通。

行业对战略投资通俗的理解分为两种:一种认为战略投资是“你为我服务”,一种认为战略是投资“我为你服务”,前者被认为更像现阶段的阿里,而后者则更像 腾讯 。

阿里内部将投资并购看作是围棋游戏,顶层设计明显,棋盘是基础,被收购或控股的公司是否在自己领地获得一隅的优势并不重要,目的是联合起来吃掉最多的黑子,帮助阿里赢得全局胜利。

腾讯 的战略投资是非典型的,他们的财务投资和战略投资之间没有明显分界,他们也并没有一个确定要去达成的目标。 腾讯 更像是一种圈层式的投资方式,核心是“社交+内容”,越趋近中心圈层 腾讯 的控制力就越强,而在较远的领域, 腾讯 采用少数股权为主的投资方式构建生态,输出基础能力给合作伙伴,进而获得进入新领域的机会,这与 腾讯 的连接策略相辅相成。

对战略投资不同的理解,导致了阿里、 腾讯 投资部不同的角色、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投资节奏,而以AT为代表的战略资本,任何细微的动作都会对创投圈带来巨大影响。

两套投资班底:强势VS佛系

蔡崇信(Joseph Tsai)和刘炽平(Martin Lau),分别是中国最大的两家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的“关键先生”,蔡于1999年阿里创立之初加入,刘则在腾讯成立七年后、2005年上市之初加入,现任腾讯总裁,两人目前执掌着所在公司的战略投资部。

2008年 阿里巴巴集团 正式成立阿里资本,星空传媒中国区原COO 张蔚 在这一年加盟阿里,并担任阿里投资负责人(后于2015年8月出任 阿里影业 总裁),直接向 蔡崇信 汇报, 张蔚 治下主要是张飞燕和谢世煌两人,谢世煌是阿里十八罗汉之一,后于2014年创立 湖畔山南资本 , 马云 是其最大出资方。

2011年底,原北极光创投副总裁张鸿平加盟,担任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也是阿里资本中第一位专业投资机构出身的投资人。张鸿平与阿里结缘于2011年7月阿里对 美团 B轮5000万美元的投资案,除了主投方阿里,跟投方北极光创投的投资负责人就是张鸿平。张鸿平于2016年初离开阿里投资部。

目前阿里战略投资部规模超过200亿美元,一共有5个团队,其中国内3个团队,美国1个团队,还有东南亚1个团队。战投部上面设了一个由 马云 、 蔡崇信 、阿里CEO 张勇 等7人组成的投资委员会,当业务部门和战投部意见不合时,由投委会进行最终决策。

谢鹰、张飞燕和刚峰分别是阿里在国内3个投资团队各自的董事总经理,向 蔡崇信 汇报:刚峰团队,主要做零售项目投资并购;张飞燕团队,过去主要看O2O和IOT,现在负责文化传媒领域;谢鹰团队,则主要关注TMT领域。

当阿里开始系统性做投资的同一时期, 腾讯 也在2008年成立了自己的投资部。原 谷歌 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彭志坚在这一年加入 腾讯 ,入职时他挂职在企业发展部,等转正后 腾讯 刚刚成立投资并购部,彭志坚亲历并推动了 腾讯 投资部从0到1的全过程,后担任投资并购部总经理,向 刘炽平 汇报。直到2015年,彭志坚辞职创立 元生资本 。据《中国企业家》报道,彭志坚在任的七年时间,代表 腾讯 投资了包括 滴滴 在内的几百家公司,累计投资额100多亿美元。

目前, 腾讯 的投资并购部由 刘炽平 主导,两个管理合伙人 林海峰 和李朝晖负责主要工作,两人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加入 腾讯 投资部,都是投资部的元老。

腾讯投资并购部坚持每年招聘应届本科生,这在投资界并不多见,但只定向从少数几所优质高校选取,此外,腾讯投资并购部每年还会从国外几所固定商学院招揽人才。相对于其他机构,他们似乎有更多的意愿、资源和机会去培养新人。

一位 腾讯 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解释 腾讯 坚持校招的原因,“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你从学校里招一些好的苗子,进来后手把手培养和教导,他们往往能够跟你在很多地方上有更多的共性或者一致性。”

在 腾讯 50多人的投资团队中,接近三分之一的成员都是 腾讯 校招进来的;阿里投资部不做校招,对加入成员的要求通常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投资人,大部分人都是投行、VC、PE背景。

两支不同背景的团队也拥有各自的投资风格。

55岁的 蔡崇信 是中国台湾人,1995年迁居中国香港,现长住美国圣地亚哥, 蔡崇信 是典型的美国精英作派,他热爱体育运动——先后收购了圣地亚哥的美国全国长曲棍球联盟(NLL)扩围球队、收购布鲁克林网队49%股权,还长期给香港男子长曲棍球队提供赞助。

作为长曲棍球运动的狂热爱好者, 蔡崇信 带领下的阿里投资部,其投资风格也表现出这门运动的特点——作为世界上最快的球类运动,长曲棍球运动集体能、速度和技术于一体,比赛中充满了激烈的身体对抗——在收购 饿了么 的案例中, 蔡崇信 给出的估值和条款一度强势到让 饿了么 张旭豪 跳起来拍桌子。

46岁的 刘炽平 性情和风格都更温和,他长住香港,作为 腾讯 总裁, 刘炽平 对具体事物过问极细。

在业界看来,这位 腾讯 总裁最激进的时刻,可能是在2016年发着高烧,坐了10个小时的飞机到达赫尔辛基,以86亿美元收购了芬兰Supercell游戏工作室超过84%的股份——后者开发出了全球最具话题性的游戏大作《皇室战争》, 刘炽平 在其中的战绩是全球排名第97。

刘炽平在今年1月的腾讯投资年会上谈到,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最重要的责任——“在我们的业务里打造一个开放和公平的平台,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在里面通过自己优秀的能力去取得最高的价值。”

多年来,市场评价两种风格没有优劣,只有适不适合。阿里投资风格强势激进,会要求被投公司配合阿里的整体战略,然而一旦阿里决定投资,也会不遗余力地支持被投公司; 腾讯 投资风格“佛系”,“只求共生,不求拥有”,少数股权投资给被投公司更多发展空间,其本身不是强协作、强联盟的投资形式。

在阿里内部,投资必须与业务高度协同,投资为业务服务,强调公司意志。一位阿里投资部前员工告诉《财经》记者,“投资部当时整理第一优先级到底是什么,第一诉求绝对是战略,考虑跟母体业务的结合、互补或者加强。”

腾讯的投资和业务则保持相对独立,拥有独立的理念和价值观,投资部的使命是探索腾讯未来可能性,不会只为腾讯当下的某个战略或者业务服务。

投资部与业务部关系的不同,本质上取决于两家公司底层的差异——阿里的主营业务是电商,这是一门苦生意,做任何业务都需要一天天发展成长,不可能一夜爆发成一个巨头; 腾讯 则不同, 微信 建立了水平生态,而要做垂直生态的打造, 腾讯 的连接策略就需要去做广泛的投资。

两支战投团队不同的背景和气质,加上两家公司对投资部定位的不同,造就了阿里、 腾讯 迥然不同的投资逻辑和节奏。

编辑/王姝妤

原标题《经纶天下 | 资本游戏:腾讯阿里投资全对比(上)》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