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A股盘中再次“转危为安”。
当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在权重股表现较弱拖累下,临近午盘上证50跌逾1%。盘中不少个股出现3月中旬调整以来的破位下行,市场气氛一度肃杀。
但午后,市场气氛突变,在柔性屏、软件等相关板块个股的集体拉升下,创业板率先上涨,投资者情绪回暖,三大指数最终全部飘红。
一早一晚,A股市场再度出现V型反转。
这是什么原因呢?
指数连续两日转危为安
4月24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后,在权重板块整体表现较弱拖累下,指数呈现单边下行,临近午盘上证50指数跌逾1%。
但在燃料电池、工业大麻小幅反抽,以及午后柔性屏、软件等相关板块集体拉升下,三大指数V型反弹,最终全部飘红。
(附图:周三沪指分时图)
此前一日,A股三大指数小幅低开后,在前期热点板块杀跌,市场信心大幅受挫影响下,早盘创业板和深成指一度均跌逾1%。
午后在券商、保险、白酒等蓝筹白马股带动下,三大指数一度齐翻红。
(附图:周二沪指分时图)
虽然这两天行情演绎略有不同,但A股均未重演“黑色星期一”剧情,最终也都是“转危为安”。
谁是“反弹”推手?
周三,对沪指上涨贡献较大的股票有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用友网络和三安光电,对指数拖累较大的股票为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和上港集团等。
(附图:沪指个股贡献)
与此同时,深成指上涨第一大贡献股为柔性屏概念龙头京东方A,创业板上涨第一大贡献股则为温氏股份。
和沪指相似的是,对指数拖累较重的也是权重股。包括格力电器、海康威视和五粮液等。
(附图:深成指个股贡献)
另外,据盘后数据统计。主力净流入行业板块前五为:计算机应用、农产品、汽车、券商、造纸;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为:国产软件、柔性屏、华为、OLED、苹果概念;净流入个股前十为:京东方A、浪潮信息、深天马A、新海宜、歌尔股份、春兴精工、雄韬股份、领益智造、哈药股份、三安光电。
今天带动A股“转危为安”的领头羊,为以科技题材为代表的成长股。
而此前一日,行情与之恰好相反。周二,主力净流入行业板块前五为:券商、保险、养殖业、物流、农业服务;净流入概念板块前五为:白酒、上海自贸区、超级品牌、养鸡、体育;净流入个股前十为:五粮液、贵州茅台、领益智造、梅雁吉祥、中国平安、中信建投、分众传媒、摩恩电气、泸州老窖、广电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周二午后中信建投一度冲击并封住涨停;贵州茅台股价也在盘中创下历史新高,离1000元/股仅一步之遥。
推手只能是一个
那么连续的V型反转行情下,什么力量会是主导市场的关键呢?
首先,必然不是外资。
在A股连续两天“转危为安”时,被称作A股第一大多头的北向资金,却连续2天净流出,两天累计净流出额超过88亿元。
(附图:北向资金流向)
这同时也是北向资金连续第3天净流出。从近期北向资金表现看,“卖卖卖”是其主基调。4月以来,北向资金已累计净流出192.34亿元。
事实上,自3月份以来,北向资金就已在放缓买入A股的步伐。
其次,应该不是散户和指数基金。
众所周知,在A股市场里,散户和指数基金,从不扮演扭转市场危局的“角色”,做为跟随者,他们有可能跟着追涨、杀跌。但应该不会形成抄底乃至做底的能量来。
因此,答案只有一个。
能令A股短期局面扭转的必然是内资,且只能是资金力量非常强大的大型机构投资者。
一句话,A股市场或许又回到了短期由内资机构主导的行情上来。
后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这样的判断背后,是什么结果呢?
山西证券策略首席麻文宇认为,目前市场轮动加快、今日量能明显萎缩、无风险利率上行;科技股反弹很有可能会是一日游行情。
麻文宇表示,短线维度下,四月份的最后几个交易日行情基本上会以震荡为主,支撑与阻力等关键技术位突破的可能性较小,市场轮动速率加快。
她建议在此期间内,投资者谨慎为上,降低仓位,布局业绩良好个股并对大金融,有色等权重给予关注。
麻文宇同时指出,中期而言,由于宏观经济仍在下行趋势中,微观层面企业盈利的底部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探明,而前期融资与信贷数据的回暖讯号能否构成趋势也有待更进一步的确认,单纯靠情绪和资金推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行情并不能长远。中长期来看,A股市场整体仍在震荡反复的区间中,并且不排除后续出现更大幅度调整的可能。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市场分析师常晓炜分析称,从沪指走势来看,K线收出长下影线,说明箱体支撑力度较强;但短期均线空头排列,沪指短期面临上方均线压制,短期或将延续震荡。
综合来看,近期市场持续缩量震荡,沪指在3200点附近遭遇较强压力,而当前5日和10日均线开始拐头向下,短期趋势或将继续以横盘为主,等待多空双方打破平衡。
创业板指数午后全线拉升,尾盘收阳站上多条均线,今日创指探底回升,并突破1700点关口,市场做多氛围回暖,但反弹缩量,结合创指仍然处于箱体区间,由此可见还不能确认调整结束,后市创指有望继续宽幅震荡。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开通华尔街见闻金卡会员,马上领取2019全球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