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欧菲光发布2018年年报,业绩突然大变脸,原来快报中说好的盈利18.39亿竟然变成了亏损5.19亿。而同步发布的2019年一季报也显示,新的一年,公司继续大幅亏损。
几乎同时,深交所发布紧急关注函,列出五大问题,要求欧菲光做出详细解释。
作为苹果的摄像头供应商,虽然众所周知苹果的销量出现了点问题,但也不至于影响这么大,欧菲光怎么了?
一、洗大澡?
欧菲光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上市公司,公司常年来过于追求营业额,和营收相比,净利润徘徊在盈亏点,就算赢利,其实也不过是“贴地飞行”。
单独拿出2012年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数据进行对比,会发现公司的净利润非常不稳定。而2018年,公司业绩虽然大幅下滑,但经营性现金流其实是不错的,这背后代表的逻辑,稍后会给出分析。
根据公告,欧菲光巨亏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准备导致的。除此之外,公司2017年还出现了会计差错,在2018年进行了调整,影响了一部分利润。
1、资产减值准备,用友表示,这锅我不背
2018年是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尤其是商誉的集中暴雷年,2019年伊始,一雷更比一雷高,理由也是五花八门,让观众应接不暇。
不过,欧菲光的理由,是我见过的最离奇的。
据公司年报:公司在业绩预告日未能充分识别存货存在减值的迹象,在估计存货可变现净值时出现严重偏差,未能足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公司存货依赖的成本核算系统处于不断升级中,部分生产成本结转不准确。
也就是说,公司的成本核算系统出现了问题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存货减值迹象。
那么,欧菲光用的是什么财务软件呢?
据公司2010年的公告,当时使用的是用友。假如公司近年来没有更换其他ERP软件的话,现在出问题的软件,大概率是用友。
用友表示,这锅我不背。
科普一个概念。
什么是成本结转?这是一个表述起来比较吃力的财务概念。尝试用个简化案例说明:A公司购进了100元的产品,300元卖出去,假设忽略税金,且不发生任何其他成本,那么这款产品的成本就是100元,毛利200元。一般而言,公司都是在销售环节结转成本,所以购进的时候,这100元在存货,销售的时候结转成本,从存货变成了成本,这个过程,叫做结转成本。
一个产品的时候,比较容易核算成本,如果产品成千上万,并且每个批次的成本不同的时候,成本结转就比较复杂了。
会计上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等成本计算的方式。随着财务信息系统、ERP等系统的普及,这个过程通常由系统自动计算。
但是!
无论任何信息系统,这个过程都是可以人为干预的,干预的后果是什么?如果从存货结转到成本的环节,少结转一部分存货,就会造成结转的成本虚低,由于利润=收入-成本,所以成本虚低的话,利润就虚高了。
由于欧菲光的存货金额巨大,超过80亿,如果转成本环节出现一点纰漏,确实会导致对净利润影响过大的情况。
比如转成本的时候,单价出10%的差错,就是8亿的误差,影响8亿的成本和利润。
真的因为软件问题导致的吗?
用友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结转成本的方式,同时也允许手工进行调整,所以把锅推给软件问题是不负责任的。
就算是软件出现故障导致结转出了问题,分类别的存货明细表也会显示出异常—作为负责任的会计师,必须要对结转完的存货明细表进行核对,是否和实际情况匹配。
比如某型号的产品,结转后,库存单价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话肯定是算错了。
那欧菲光是在快报的时候故意虚报业绩吗?
看起来不像,如果虚报业绩,在年报暴雷的时候,完全可以一次性在2018年年报中体现,没有必要在2019年的一季报里再次出现存货跌价准备。
据公司一季报,公司再次计提了2.32亿的存货跌价准备,导致一季度亏损2.6亿。
因此,我的结论是,公司的财务信息化水平比较高,对系统产生的数据形成了依赖,几乎不进行人工复核。会计师事务所进场后,经过盘点和手工计算,发现公司的库存成本单价不合理,进而发现了公司的转成本出现了问题,因为年报开始审计的时候已经是2019年,所以导致2019年已经卖出去的一部分存货也有问题,只能在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中分别处理。
2、会计差错处理
公司于2018年4月24日披露了2017年度财务报告,误将控股股东业绩承诺补偿款220,233,953.14元确认为营业外收入,会计核算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
2018年6月1日,公司发布《关于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公告编号:2018-088),对前述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将业绩承诺补偿款由营业外收入调整至资本公积,扣除所得税影响后,公司2017年度净利润由1,009,720,288.84元调减为822,521,428.67元对于此次会计差错,深圳证监局对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蔡荣军、公司总经理谭振林和公司财务总监李素雯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对欧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了警示函。
这是一个财务部门的低级失误,而事务所未能正确审计出来,也是过于疏忽。被出具警示函后不久,2018年9月,公司发布公告,更换合作了5年的大华事务所,大概率是因为这件“事故”。
二、营收高度依赖五大客户
从营收结构来说,欧菲光高度依赖大客户,2018年,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比达到81.93%。
对于营收额已经突破430亿的较大体量的上市公司,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容易造成毛利率很难提升。2017年,公司收购索尼华南电子绕道进入苹果供应链,毛利率当年略有提升,但2018年又被打回原形。
依赖大客户的风险也比较大,尤其是面对苹果这样的大客户,一旦出现方向性失误,容易无法顺利抽身。公司高达80多亿的存货,大多是为大客户备货导致的。
三、不堪重负的资金成本
2018年,公司财务费用9.8亿,其中利息支出5.52亿。公司有史以来最佳业绩也不过8.2亿净利润。如此高的利息支出,是从哪来的?
公司短期借款71亿,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负债21.1亿,长期借款46.52亿,应付债券12.6亿… …为了维持经营,公司负债累累。
从现金流量表分析,公司的经营是相对正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常年为不菲的正数,2018年为6.45亿,而公司同期的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却高达66.42亿。其中,主要是公司构建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导致。
为了维持高额的投资,公司新增各种形式的借款,严重增加了资金负担。
四、技术换代的压力
2018年,公司对折旧年限进行了调整。一般而言,对折旧年限调整的公司,都是为了修饰虚增利润,而欧菲光的调整却是反向的,调整后利润压力比以前更大。
据公司公告,由于电子设备更新换代快,结合本集团的实际情况,电子及其他设备的折旧年限偏高;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残值率为 5%-10%,运输设备和电子及其他设备残值率为 10%,结合本集团的实际情况,本集团的残值率偏高。鉴于前述原因,本集团对电子设备和其他设备的折旧年限进行变更,预计使用寿命变更为3-5年(原为5年);对本集团所有固定资产的残值率进行变更,变更为 0-10%(原为10%)。自2018年1月1日起执行。
降低了残值率和预计寿命后,公司的折旧会有所增加,也就降低了当期的利润。对于本来利润就不充裕的欧菲光来说,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公司的生产线更新换代的压力太大了。按照原来的折旧年限,折旧还没提完,这项技术就已经彻底淘汰了,在账面呆着只能是将来资产减值的雷。
五、量力而行才能健康发展
存货地雷爆掉后,公司还有机会吗?
除了存货跌价准备的巨雷,公司的财务费用压力也非常大。
上市公司追求更高的营收额,不原地踏步停滞不前,是公司上进的表现。
但是,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公司还要注意“量力而行”。
欧菲光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不计成本的扩张,已经严重拖累了公司的基本面,甚至可能面临崩盘。
不过,公司的主营业务依旧有成长性。
2018年,公司的大部分营收来自摄像头,该项业务的毛利率为12.73%。虽然较低(也是索尼出售该业务的原因),但由于采购量较大,因此能维持不错的利润。触摸屏的毛利率在11.19%,智能汽车产品的毛利率在21.12%。
近年来,除了传感器业务不断萎缩,公司的核心业务还是赚钱的。
希望公司管理层能够“洗心革面”,重视财务工作,加强存货的管理,在业绩洗过澡后,来年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卷。
本文作者诗与星空,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华尔街见闻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现诗与星空与华尔街见闻共同推出财务课程——十分钟看懂财报,用22家上市公司的真实案例,手把手教你财务排雷,欢迎扫描二维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