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Meat上市大涨,国内“人造肉”投资机会在哪?

从国内角度看,“人造肉”主要原材料为豆粕,因而产业链上游为大豆初加工企业,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

上周四在美国上市的人造肉创业公司Beyond Meat创下首日163%的彪悍涨幅,引发市场对人造肉这一概念的高度关注。

在消费者寻求更多植物性肉类替代品的背景下,Beyond Meat等公司所处的人造肉行业迎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全美来看,加工肉类产品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美元,但增速仅为2%;人造肉市场当前规模仅有14亿美元,但增速却超过了22%。

华尔街见闻会员专享文章《上市暴涨163%!人造肉会是下一个工业大麻?》分析指出,从趋势上看,人造肉时代已经大体迈过1%的临界点,冲向10%的产业平衡点,并且逐步冲击传统的养殖业。

尽管目前人造肉行业成本仍然远高于传统养殖业,但该文章指出,接下来的环境对于人造肉,或者说人造肉投资人非常的正面。通过IPO募资之后,进一步加强研发,来削减成本端(相比之下,传统养殖业的成本几乎固定);另一方面,人们预期中国非洲猪瘟给全球带来的肉价上涨,有助于人造肉在市场上进一步参与竞争。

市场热炒人造肉概念的背景下,国内相关产业也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国盛证券汪玲团队在最新研报中指出,素食肉类消费萌芽初现,在我国高线城市或有较大发展空间:

近年来伴随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人们对健康、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全球素食风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人造肉”这种新型的健康食品,国内以素食为特色的主题餐厅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已经有一些素食厂家小有名气,比如苏州鸿昶素食、宁波素莲食品、深圳齐善素食,其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可以购买。

考虑到素食肉类产品价格略高于市面上销售的动物蛋白肉制品,且消费者对其需求来源于健康环保、猎奇,我们认为素食肉类当前在高线城市有较大发展空间。

此外,在非洲猪瘟影响下猪价大幅上涨,而国内肉类消费需求刚性,供给缺口下, “人造肉”有望受益:

我国肉类消费结构中猪肉占比超过60%,对猪肉依赖性较强。并且我国猪肉消费量占全球猪肉消费总量的50%,以自产为主,对进口依赖小。

根据USDA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猪肉156.1万吨,占我国总消费量的2.8%,占全球猪肉贸易量的近20%。2018年国内猪肉消费量约为5540万吨,如果猪肉供给量减少20%,将会产生1108万吨肉类消费量缺口,即使全球猪肉可供贸易量都进口至我国也无法满足国内猪肉供给缺口。因而这部分猪肉供给缺口将分摊其他肉类,包括禽肉、牛羊肉以及“人造肉”。

国盛证券指出,“人造肉”产业链与豆制品相似。根据Beyond Meat招股书,其生产的主要原材料为大豆、豌豆蛋白及其他植物原料,通过混合搅拌、加热、施压及冷凝等流程后制作完成。从国内角度看,“人造肉”主要原材料为豆粕,因而产业链上游为大豆初加工企业(通常为向榨油厂购买豆粕)或为原料贸易商,中游为豆制品深加工(大豆蛋白生产),下游应用一方面销售给食品加工企业用作辅料,另一方面供给素食肉类生产商制作“人造肉”。

风险方面,国盛证券称,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猪价涨幅不及预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等。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