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刀斩海龙,能挽救逐渐下沉的百度吗?

丫丫港股圈
百度到底是输在了哪里?

本文来源:丫丫港股圈 (ID:Victoria-hk-stocks),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今天,不用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上市14年以来的首次亏损,百度发布2019年Q1财报,营收24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的净亏损为3.2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6.94亿元大幅转亏。

二是一位服务百度14年的老臣子辞职,他就是负责搜索业务的百度高级副总裁,二号人物向海龙。

一前一后,明眼人都看得出,说为辞职,实为背锅。但够胆挥刀斩向二号人物,而且还是负责号称百度“粮仓”的竞价排名业务的人,出于大家意料。

如此决绝,想必实在是迫于无奈。

当年在国内互联网界呼风唤雨的3位大哥-BAT,A和T早已跑到前面不见踪影。电商、社交、游戏、移动支付、餐饮、娱乐,互联网的各个赛道,A和T都熠熠生辉,手中的王牌一抓一大把。

单位:亿元人民币

单位:亿元人民币

反观百度,步履蹒跚,垂垂老矣,除了那个搜索框,鲜有拿得出手的产品,还经常因为竞价排名、虚假广告爆出丑闻,掉进舆论旋涡,现在更落得个单季亏损的窘境。

业绩不好,始终要有人背锅。

而这个背锅侠,恐怕没有谁比向海龙更合适。

1

向海龙的脖子,很好斩的样子

说起向海龙,曾经对百度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说,百度能走到今天,向海龙功不可没。

加入百度前,他是上海企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总经理。

2005年2月,百度收购上海企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向海龙正式加入百度。随着百度流量的突飞猛进,向海龙专攻的搜索和商业变现业务,开始源源不断地为百度带来收入。

2007年4月,向海龙出任百度公司销售副总裁,负责公司竞价排名业务的全国销售管理的工作,百度也逐渐形成了朱光对外负责市场、公关和政府关系;向海龙对内汇总流量卖广告变现收钱;俞军负责产品方向的运营铁三角架构。

2011年,向海龙调任百度公司商业运营体系副总裁。随后更一步步爬升至百度高级副总裁、百度搜索公司总裁。

在长度14年的百度生涯中,向海龙的名字始终和竞价排名分不开,甚至在百度百科的介绍中,对向海龙唯一一段人物评价,都扯上了竞价排名。

向海龙介绍

可以说,向海龙一直都是百度竞价排名的核心人物,全盘操控着百度这一最大的营收来源。

也正因为有竞价排名这个“核武器”,百度老早就进入了“躺着赚钱”模式,由竞价排名及其相关业务贡献的营收常年都超过8成,早期甚至接近100%。

但是,成也竞价排名,败也竞价排名。

不断创收的同时,舆论却一边倒的斥责,尤其是16年发生的魏则西事件,讨伐声铺天盖地,百度形象跌至谷底,李彦宏也背上了各种骂名,俨然成为为赚钱不择手段的黑心老板,千年道姓一朝丧。

而更重要的是,竞价排名这条路子来钱太容易,渐渐地,百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整个公司都被捆绑在这一路径上。

或者正因如此,这些年百度的高管如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只有向海龙,始终稳若泰山,没有人能“动”得了他。

兜兜转转,变来变去,不变的唯有竞价排名。

直至今天,虽然财报显示,今年Q1,向海龙负责的网络营销业务,总营收为177亿,营收占比高达73%,仍旧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增速不足3%,几乎原地踏步,反倒是营销推广等相关支出同比增长93%,成为亏损的主因。

业绩公布前,百度已收盘,但盘后股价仍旧跌超10%。

其实,百度业绩转差,早有迹象。2018年第四季度,网络营销营收增速放缓,同比增速仅为10%,而此前的几个季度增速都在20%以上,客单价也出开始下滑。

如果放长时间看,可以说百度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开始,便已注定失落。

PC时代,上网浏览,离不开网页,比如要逛淘宝,用户也不会直接输入网址,而是通过百度进入,这就奠定了百度的信息入口的江湖地位,进而成就了流量变现的路子。

但到了移动互联网,手机取代PC,用户完全可以安装个应用APP,直达自己想去的地方,百度这一搜索入口显得不那么重要,流量优势也不再那么明显,如果流量红利还有,百度还不至于出问题,可现在整体红利见顶,其他APP又不断抢食广告份额,百度坐不住了。

严重的路径依赖又使得百度急病乱投医,加大投入挽救流量,单单春晚红包,投入便超过10亿,成本急剧上升,最终造成首次亏损的恶果。

舆论危机也好,公关危机也罢,只要不伤到网络营销这条命根子,李彦宏大可以泰然处之,顶多积极应对就是了,但现在这个命根子出问题了,那可就是伤筋动骨的大事,面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压力,李彦宏再也不能不作为了。

要给投资者一个交代,没有什么比辞退一个高管更来劲,再说,李彦宏玩这招可是非常的666。

既然所负责的核心业务业绩不佳,向海龙就失去了立足之本,这个黑锅也就顺理成章由他来背。

但问题是,找个人背锅就能改变百度的窘境吗?

2

不改变价值观,百度难言价值

这些年,若论互联网巨头更换高管的频次,百度必定荣登榜首。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到2019年间,百度至少有十多位副总裁、二十多位高管相继离职,近4年间尤为明显。

随便点几个重要的离职人物,其中就有:

2007年,第一任COO朱洪波离职;

2010年,第二任COO叶鹏离职,同年,CTO李一男离职;

2013年,CIO顾延离职;

2016年,坊间盛传的“百度太子”李明远,离职;

2017年,AI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离职;

2018年,被认为最有希望带领百度驶向AI大航海时代的陆奇,离职;

2019年,曾经的神童,百度技术的重要人物张亚勤,宣布六个月后将光荣退休;

现在,轮到竞价排名掌门人向海龙。

如果频繁地更换高管,可以挽救百度,一早就实现了,何至于出现今日的困境?

当然,也可以归罪于百度的绝对垄断地位,以及万恶的竞价排名;又或者归罪于上头的管控,毕竟信息搜索事关重大,百度难以像阿里腾讯那样长袖善舞。

不过,最根本的,恐怕要归罪于百度的价值观问题。

阿里说他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腾讯说他想让人与人的沟通变得更顺畅,Google说他不愿作恶,但百度的价值观是什么?莫衷一是。

如果说是让人更快地找到想要的信息,那为何前面的搜索结果不是大篇幅的广告,就是大量的自家产品?

如果说是为人类开发更为有效的网络应用工具,那为何百度的产品乏善可陈?

恐怕百度有的只是价格观吧。

在商言商,创造利润是每个公司天然的任务,互联网公司也一样。

在每个细分的互联网赛道,盈利模式虽有所差别,但流量变现最为常见,广告成了很多互联网公司的营收来源,手握巨型流量入口的百度,自然是这一模式的集大成者。

但是过分强调流量变现,最终就会掉进钱眼里,出不来。

否则,同样手握巨大流量的微信,完全可以用广告淹没朋友圈,助推腾讯的利润翻倍,都不成问题;阿里也可以毫无节操地流量变现,巨额利润同样信手拈来;同为搜索引擎的Google,同样可以如法炮制,躺着赚钱。

但这些公司始终坚守自己的价值观,通过开发出更多的产品和应用,去满足用户需求,改变世界,最后才收获商业价值

百度不是没有尝试过转型,早年花大价钱收购91,重金创办深度学习实验室(IDL),喊过国际化,再到后来的创立百度生态系统、All In移动、All In AI,请来过技术大牛陆奇、张亚勤,转型方向没有错,人才也不是没有,但走着走着,发现路子不好走,又转回到最简单的流量变现这条道。

转型路上的摇摆不定,浅尝辄止,使得百度错过移动互联网浪潮,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曾经和自己平起平坐的阿里、腾讯突飞猛进,看着淘宝、支付宝、微信、微信支付横扫中国,自己却彻底掉队,只能在老路上吃老本,难以自拔。

一言以蔽之,如果百度不从价格观回归到正确的价值观上,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转型,更不可能会转型成功。

3

未来只见AT,不见B?

我们还是希望百度会更好些,毕竟,我们不得不使用百度。

结果无奈发现只是更坏了些。

百度或许依然可以依赖自己的垄断地位与玩得贼6的流量变现,躺赢下去一段时间。但这段时间,相信不会太长。

百度再皮糙肉厚,也经不住无数移动端优秀产品的一浪浪冲击,至少未上市的今日头条,都已经快摸到了度娘的香背。

那么,百度到底是输在了先天格局还是后天决策,抑或是,输给了时代?

百度搜索也无法回答。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