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小升初:“教育机构”很重要

河马财经
“小升初,脱层皮”是家长圈的共识。 如果把科创板比作一场升学考,那么每一家拟上市公司必须经历多重问询...

“小升初,脱层皮”是家长圈的共识。

如果把科创板比作一场升学考,那么每一家拟上市公司必须经历多重问询,方能过五关斩六将拿到心仪学校的offer。

截止到5月22日,上交所一共受理了110家企业申报,其中77家企业完成了第一轮问询,26家企业完成了第二轮问询,1家企业完成了第三轮问询。‍

虽说“活到老、学到老”,科创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也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但在这场百分百透明且目前没有明确升学率的拉锯战中,前几轮问询下来,报考企业是学霸还是学渣,牛娃还是青蛙,将渐渐让市场各方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科创企业过会靠什么?拼爹拼妈不如拼实力。

这里的实力,不仅指科创企业要充分掌握校内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含金量;也包括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让保荐机构严格把关,查缺补漏,帮助企业取得优异成绩。

这不,就有一家“教育机构”在辅导科创企业小升初的过程中踩雷犯规了。

上交所近日对中金公司保荐代表人万久清、莫鹏予以通报批评,他们在向上交所报送的《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文件审核问询函的回复》及同步报送的更新版招股说明书中,擅自多处修改了招股说明书中有关经营数据、业务与技术、管理层分析等信息披露数据和内容,并由此同步多处修改了上交所问询问题中引述的招股说明书相关内容。

这到底是一时冲动犯下的错误呢?还是深思熟做出的决定?

但不管两位保荐人怀揣哪种小九九,市场评论基本就两字——智障!

就像学生第一次笔试成绩不理想,错误率有点高,教育机构不赶紧对症下药地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大笔一挥改了试题,然后跟主考官说,“这道题目我们答对了,是您批错了,”请问有这么逗交易所玩的吗?‍

其实这家保荐机构在业内实力不容小觑,口碑相当不错。

当年IPO承销没有券商敢尝试“绿鞋协议”,中金公司非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一下子包揽了仨。

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册制下的发行上市审核比以往更严格,容不得半点沙子。

即便是著名教育机构的网红讲师,唆使学生考试作弊,必须受到处罚。中金公司的前车之鉴,也为其他保荐机构敲响了警钟,该如何助力企业圆科创板之梦呢?‍

第一,选择要对。

科创板试行保荐券商“跟投”制度,并对获配股份设定锁定期,绝不是交易所眼红承销商在IPO业务中赚的盆满钵满,抱着“仇富”的心态不让券商好好过日子,而是让保荐机构在企业优选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因为真金白银的投入,保荐机构在选择企业时能更好地做到谨慎抉择,重质不重量。就像教育机构招生,要考虑有明显科创特点或者发展潜质的学生,对于科创含量较低的公司要坚决说不;对于业绩增长稳定但偏向传统的企业要鼓励他们到主板去。

总之,选择企业不能拉到篮里都是菜,只有选对好学生,才有望考出好成绩。‍

第二,三观要正。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只要是老师,就要肩负教育育人的重任,即使教育机构讲师也是如此。老师身正,学生影子才不会斜;老师三观没毛病,学生方可获得真知识。

科创板要求保荐人、证券机构勤勉尽责,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进行严格把关。

也就是说,保荐人心中要有一杆秤,明确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监督敦促发行人按照科创板的各项规定规则履行相关义务,而不是绞尽脑汁地帮助被辅导学生投机取巧,避重就轻,甚至不惜触碰底线。交出漂亮问询答复没有捷径,唯有诚实踏实老实地实话实说。

第三,方法要好。

生源差不多,成绩不一样,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机构的水平和能力。

从目前科创板的推进情况可以看出,过去一套习题包打天下的做法已然OUT,保荐机构必须根据公司特性,为不同企业私人订制合适的套路。

一方面要摸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核心技术是不是自己的、科技含量靠不靠谱、盈利模式是不是可持续、财务报表有没有水分等,就像老师第一次见学生,摸底考试后才能初步了解学生水平。

另一方面要及时纠正企业在公司治理中的欠缺。科创板对企业上市条件的包容并不意味着在规范上有所松动,保荐机构有义务也有责任严格把关。

学生很聪明,也有发展潜力,但偶尔学习习惯不好,答题格式不对,教育机构必须立刻指出,敦促他们改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科创板的“小升初”道路上,企业和保荐机构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文作者:黄兔,来源:河马财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