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基金VS被动基金的再思考

二鸟说
赚钱了的天天被人骂,亏钱了的反而当成个宝

本文来源:二鸟说 (ID:twobird2017),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题图 / 归来

作者 / 一石二鸟

标签 / 投教

关于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话题真是经久不衰。近期雪球上面也发起了#主被动基金PK#的话题讨论。都不用看,100%是主动型基金被吊打。我也很知趣,没去招惹唾沫丁。对于主动基金VS被动基金,今天不说“市场的有效性”,我们从投资者这个角度出发,谈一谈各自的投资逻辑。

关于主动型基金,几乎天天都有人口诛笔伐,可以列出一万条讨伐的理由。而对于指数基金,则正好相反,几乎是万能的,似乎买了指数就能赚钱。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投资者对于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的态度截然不同。为说明问题,我举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东方红产业升级(000619)、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

东方红产业升级最近三年赚了53.64%,但在基金吧里天天被人骂。不光是东方红,其他的主动型基金基本也都是这个情况。除非能天天排第一。而易方达创业板ETF联接最近三年亏了27.78%,按理说应该要更严重一些,但基民反而乐此不彼的讨论何时抄底。

赚钱了的天天被人骂,亏钱了的反而当成个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最主要的是因为投资逻辑不同。对于指数基金,人家讲的很清楚:我就是个工具。我管理费只收你0.5%,托管费也只有0.1%,但我只负责拟合指数。选哪个指数、什么时候进,什么时候出,这都是由投资者你自己决定,基金经理是不负责给你调仓和择时的。所以像易方达创业板投资亏损了,你能赖人家基金经理吗?

而主动型基金,则是基于一种信任关系。基民是基于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信任而买入的。而这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过往业绩来传递和判断的。基民在买入时,就已经形成了较高的预期。一旦业绩与预期有了差距,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亏钱了,基民的情绪要发泄,不找你基金经理还能找谁?

所以对于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这是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投资逻辑不同,收益预期不同,持有时间不同。站在自己的投资逻辑上思考问题,肯定都是说自己的好。

这两种投资逻辑也是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投资者群体。除了定投和跟大V的基金组合跟投之外,真正自己在玩指数基金的人,整体水平应该是要高于做主动型基金的。

指数基金本质上可以认为是股票的延伸。就是不用选择个股,其他的基本面研究、估值之类的其实与股票并没有多少差别。所以真正能做指数基金的人,至少的要懂股票的。如果股票都不懂的话,指数基金是很难做好的。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自己股票做的不是很好,才去做指数基金的。如果股票能做的好的话,直接做股票就行了,没必要去借道指数基金。

投资主动型基金有两个难点:一是择基的难度较大,二是拿不住。择基的问题之前说过很多,今天不讨论了。今天主要说一下拿不住的问题,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投资者的短视,缺乏长期投资的理念,试图从波段中寻找收益。第二是衡量主动型基金的业绩,缺少一个“锚”。这确实是主动基金的一个缺点,持仓不完全透明,不知道基金经理到底买了什么,业绩归因难度较大。投资者往往使用排名这个“锚”,这显然是不科学的。所以主动型基金的业绩波动之中,由于缺少“锚”,往往把投资者的信心也荡没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基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这不仅仅是主动型基金,被动基金也有这个问题。导致这个情况的原因,业内早已经讲的很清楚了:现行的基金营销体制容易导致投资者低卖高买。很多有识之士也一直在奔走疾呼,但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所以对于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的PK,我觉得意义不大。这是两种投资逻辑,对应着两个不同的投资者群体。懂股票,会基本面分析,擅长择时的人,被动型基金会提供广阔的舞台。这些都做不了,或者做不好的人,找个靠谱的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把钱交给他就行了,以时间来换空间。

什么都不会,又不愿付出时间对价,还整天想着赚快钱的,我想还是洗洗睡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