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PingWest品玩 (ID:wepingwest),作者:Cactus
登珠峰最可怕的想法就是:来都来了。
截止目前,2019年珠峰春季攀登季死亡人数为11人(南坡9人,北坡2人),在珠峰攀登史上排名第四,仅次于1996年山难、2014年雪崩、2015年大地震。在尼泊尔南坡一侧遇难的9人,除一名意外坠落,其余8人都是由于身体衰竭和高山反应引起的并发症,且遇难时间大部分集中在拥堵期。
珠峰摄影师Rocker:摄于22日距离希拉里台阶200m的位置
登山爱好者孙义全5月16日抵达珠峰南坡大本营后,便开始研究天气,为最后的登顶做准备。受孟加拉湾热带气旋的影响,今年的登峰窗口期缩短到5月的21日、22日、23日,这一特殊情况让营地每支队伍都在把握最后三天的时机。如果错过,就错过了今年整个春季登顶珠峰的机会。
5月22日,大家都瞄准了这一天,用孙义全的话来说,那天的天气”不能再好了“。
得知大队伍都要在5月22日“进军”,孙义全预料到了堵塞,果断选择提前一天冲顶。在向所在队伍报备之后,他独自一人出发。“对于有丰富经验的登山者来说,21号的风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我对自己的能力有判断,与其堵在路上,不如提前一天吃点苦。”
5月21日成功登顶后,孙义全在下撤时果然看见了望不到头的大队伍,300来号登山者堵在希拉里台阶长达3、4个小时,苦不堪言。回忆起那个场景,孙义全告诉PingWest品玩:“面对天气,堵塞程度完全有机会降低。”
摄于孙义全5月21日接近顶峰时,当时线路上几乎没有人
堵的为什么是尼泊尔南坡?
登顶珠峰主要有两条线路,北坡位于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位于尼泊尔昆布地区。南坡缓、北坡陡;南坡昆布冰川更危险,北坡攀登技术性更强,登山圈内的大部分声音认为南北线路并非难易,应该是“难和很难”的区别。
实际上,珠峰南坡商业路线上的拥堵并不是第一次发生。1996年山难之后,南坡希拉里台阶处的拥堵问题就进入大众视野。不过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近几年反而愈演愈烈,有不少网友看到珠峰堵塞的小视频后感慨:本以为这番景象只能在长城上看到。
那么,除了窗口期临时缩短,到底还堵在哪里?
堵在“南北差”
尼泊尔南坡的商业登峰发展在近几年发展相当快,在南坡登峰登山者有来自欧美、中国、当地尼泊尔等各种公司可以选择。而在北坡,只能选择藏队的圣山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中的数据显示,中国境内的登峰价格从去年的38万飙升到今年的46万人民币左右,而在尼泊尔境内则在30-33.23万人民币之间,费用相对较低。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费用仅仅是“团队费用”,登山者另外还有数万元的“额外支出”,比如向导小费、环保费、冰川医生修路费、额外设备供给等。
“相比之下,南坡更便宜,来这里的人就更多。尼泊尔当地公司收费在4-7万之间一个人,当然价格和享受的服务质量还是成正比的。”珠峰摄影师Rocker告诉PingWest品玩。
在Rocker看来,南坡的服务更丰富且人性化,这也是近几年吸引更多登山者的原因。当登珠峰在大众印象里还停留在“吃苦”时,登山者们已经有了在营地厨房烧烤、吃火锅、用热水泡脚、上网的生活条件。
“这是商业登峰发展的必然现象,但这不代表如今登珠峰是单纯享受式的旅游。登山者们依旧在登顶路上面对各种困难,不过他们也需要更好的营地服务以得到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障。这两件事并不冲突,也不应该被讽刺。”中国登山协会委员尼泊尔代表李亮表示。
来自珠峰摄影师Rocker
堵在“不严格的审核”
相比于北坡,在尼泊尔南坡得到登山许可证更容易。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更多人有了登山的可能,但这也导致近年来登山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登山者孙义全告诉PingWest品玩,“每个登山者要交给尼泊尔政府11000美金的许可证申请费用,没有严格的门槛标准,但在北坡申请时需要提供相关登山经历的资质,不然是过不了审批的。”
在尼泊尔政府获得登山许可证之后,除后期珠峰的环保工作外,所有登山活动就由南坡大本营和登山者所在的登山公司来安排负责。“如果幸运遇到负责的机构公司,他们也会对报名者的水平提出要求,毕竟在珠峰做生意的口碑就是‘不出事’。”Rocker表示。
笔者在浏览此次南坡堵塞事件相关新闻的评论中发现,有一大部分人认为是“尼泊尔当地的利益驱动”,导致事故的发生。诚然,尼泊尔是以旅游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的国家,尤其在经历2015年大地震之后,重振旅游业更是当地最迫切的需求,不过将其作为根本原因很难断定。
从数据来看,今年春季共有381人注册登峰,仅比去年多了10人,可见尼泊尔政府在整体上涨趋势上做了一定的把控,况且许可证发放一般在2-3月,而天气预测最多提前1-2周。或许这也是尼泊尔旅游局局长Danduraj Ghimire在《纽约时报》报道中表态,当局不倾向于改变颁发登山许可证的数量的原因。但不得不关注的现实问题是,这381人里,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够格?
来自珠峰摄影师Rocker
堵在“未执行的管理”
据BBC的报道,尼泊尔政府会在山上建立登山联络官,但此次任命的59名联络官中仅有5人坚持待到最后。这些联络员往往是没有登山经验的政府官员,自身很难应对高海拔的条件,他们通过各探险队伍获得报酬,其中大部分人乐于留在家中。
“如果所有联络官都到位,那么管理登山队伍就会容易的多,不至于决定哪组人登顶的任务落在各个登山公司身上,有限的官员很难处理这么多的登山者。”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一位政府高层人士在BBC的报道中透露。
无法有稳定的联络官也是多年来困扰尼泊尔登山行业的一大问题,尼泊尔旅游部登山部门负责人Meera Acharya表示,80%的指定官员此次确实前往大本营,但并未全部留到最后,政府也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堵在“机构间的竞争”
商业带来的问题同样在珠峰不可避免。PingWest品玩向几位登山者了解到,一些低价吸引客户的登山公司使用的关键设备,比如氧气瓶有从当地旧货市场淘来的次品,对于登山者的安全保障造成了很大隐患。
尼泊尔国家山地导游协会副主席Tshering Pande Bhote也表示,一些代理机构会雇佣经验不足的人作为向导,这导致关键时刻下,他们无法对客户提供正确的指导和保护。
自2014年珠峰雪崩导致12位夏尔巴向导遇难后,夏尔巴人的安全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视野,此次事件后夏尔巴向导的年收入提升到普遍6-7千美元,更有不成文的登山规定:不管登顶与否,都会支付给夏尔巴向导1500美元左右的小费。
但Rocker告诉PingWest品玩,“夏尔巴向导的水平不均也是存在的问题,有的存在操作不规范问题,比如面对经验较多的登山者,他们并没有保证每个人都在绳索上,也有偶尔丢下客户自己下山的事情。”
“虽然整体待遇提高,但夏尔巴向导的资质,以及所在机构的管理同样需要重视。不过登山者不能把所有事情都寄托在夏尔巴向导身上,他们也需要机构提供平等的物资安全保障和培训管理”,中国登山协会委员尼泊尔代表李亮说。
来自珠峰摄影师Rocker
堵在“不自知”
“现代化登山提供给每个人更好的服务保障,但登山只能靠自己,首先要认清自己。”登山爱好者孙义全包括受访的几位采访者多次向PingWest品玩强调。
几位登山者表示,这次排队确实存在一些人水平不够导致通行速度降低,有的甚至要靠夏尔巴向导背过去。“因为最后冲顶阶段的路大概只有一人宽,在缓慢移动的同时要注意绳索、道路等各种因素,上下山的人还要不断交换位置,加上8000米以上死亡区的极限环境,这种时刻身体和精神压力是极大的。”此次珠峰堵车的亲历者万聪描述到。
珠峰环保志愿者巢表示,如今有的登山者存在炫耀心理,他们的登峰就是靠钱垒出来的。“一堆人伺候一个人,根本不是挑战自我,而是挑战别人。”
万聪回忆,他所在的队伍里有一位体能很弱的尼泊尔大姐,由于“幸运”地遇到了负责的夏尔巴向导,全程被保姆式照顾,最后下山时因雪盲症导致短暂性失明被直升机接走。Rocker也发现,营地个别队伍存在一些队员无法自己穿戴安全带、高山靴、冰爪等设备,需要夏尔巴向导手把手每天为他们穿戴。对于这些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中,但又极其幸运的人,在近几年的登山队伍里越来越多。
登山者万聪5年前开始登山,期间参加攀冰等各类培训,至今参加过7、8场100公里以上的越野跑,是中国登山协会户外运动教师教练,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不过在今年春季登珠峰之前,他还是准备好了一份遗书,里面写好了对家人的交代,写明登山客观存在的风险以及个人选择承担一切后果。
孙义全三次登顶珠峰,在国内拥有丰富的登山经验,他说登山这个探险项目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去积累能力,并且要阶梯式的进行,就算如此也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只能说要对自己负责,探险并非冒险。
“在珠峰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保证你的生命,因为那个高度有太多的‘没办法’。真心希望来登山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准备,同时还要有很高的环保意识”,中国登山协会委员尼泊尔代表李亮表示。
此次珠峰南坡拥堵事件,又让“珠峰攀登”进入了大众视野。从珠峰下来之后,孙义全没有和队伍里的人交流,也没有点开后来任何一条国内媒体报道的新闻,除了他觉得这次拥堵完全有机会避免如此严重之外,他还告诉PingWest品玩,大多数媒体报道的数据还有内容都存在问题,言论引导也存在过失。正如我们都能看到的一些评论:排队送人头、登峰变旅游、通往天堂的地狱之路……
总体看来,专业登峰和商业登峰要分开来看,登峰从未有难易区分,技术要求也从未降低门槛,所以对真正的登峰者的动机并没什么好中伤的。毕竟,绝大多数登山者心中对珠峰的热爱,也不是非要靠经历生死的登顶来证明的。
而面对尼泊尔所开放的自由的登山环境,除了希望有更积极到位的管理之外,对于那些向往珠峰的人来讲,只有好好问问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