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文|衣柜
前天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放出一部新片预告,这部由克里斯蒂安·贝尔和马特·达蒙主演的新剧不叫《蝙蝠侠大战杰森·伯恩》,也不叫《哥谭救援:土豆的培育守则》,而是两个简单又掷地有声的单词——
《Ford v. Ferrari》
与汽车有着强烈关系的电影,前有《007》,后有《速度与激情》,上至穿越时空的《回到未来》,下至扫荡排水渠的《头文字D》。汽车是电影工业的宠儿,但赛车从来不是。
上一部能称之为出色的赛车商业大片,还要追溯回几年前的《极速风流》,即便制作精良,口碑叫好,却依然逃不过中国大陆票房惨败的事实。若不是前不久尼基·劳达乘仙鹤西去,这部电影的存在感可能早就沉到海底两万里去了。
可这并不妨碍《Ford v. Ferrari》被提前视为今年奥斯卡的冲冠热门,因为这场汽车历史上火星撞地球般的对决关乎的不只是谁的车更快,还有谁的钱更多,谁的人更狠,谁的命更长,里面的瓜分分钟比《Gossip Girl》还精彩。
福特为什么和法拉利PK?
时间回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福特意识到如果他们在赛场上更成功,就能卖出更多车,于是福特想出了一个雄心大计——征战勒芒耐力赛。
问题是,福特作为汽车业巨头,在赛车领域却完全是一个小白。当你有钱又想抄捷径,唯一的办法就是买买买——财大气粗的福特将目光投向意大利,意图收购勒芒三连冠的法拉利。
亨利·福特二世和恩佐·法拉利
恰巧当时法拉利深陷财政危机,车队都快揭不开锅了。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谈妥了1600万美元的收购价。签约当天,福特老板亨利·福特二世派了一支足球队的律师阵容来到意大利,法拉利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只随同了一位小镇当地的律师。
眼见收购进度条已经load到99.9%,恩佐·法拉利发现合同里的一项细节规定福特将全面接手法拉利的赛车部门和汽车事业部,恩佐大为光火,在合同上留下“不可接受”的大字,现场直接开喷亨利·福特二世。据恩佐的发言人弗朗哥-高兹后来回忆:“那些脏话你在任何一本字典里都找不到。”
远在美国的亨利·福特二世得知这件事情后同样暴跳如雷,他将福特高管召集起来,对时任福特总工程师唐-福瑞说了句“Go to Le Mans, and beat Ferrari's ass”,就算从零开始也要自己造一台车出来,誓要在勒芒赛场上碾压恩佐和他的法拉利。
恩佐为什么不愿意卖车队?
这要从恩佐·法拉利的身世开始说起。
恩佐从小便痴迷飙车带来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他曾经到菲亚特工厂应征做技工惨遭拒绝,后来走运成为一名试车员,又慢慢被提拔成正式车手。
虽然他第一次参加正式比试就在半路遇上狼群,差点命丧狼口,但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成为了豪门车队阿尔法·罗密欧的赛车手,同时在各种大赛上拿奖拿到手软,是当时阿尔法·罗密欧得以坐稳跑车行业龙头位置的头号功臣。
只不过人怕出名猪怕壮,恩佐本人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结果在他不惑之年被阿尔法老板挤兑出了公司。
之后恩佐开始自立门户,在车队内他就奖罚分明、不留情面,将车手训练成饿狼一样,为法拉利车队夺得不少胜利的同时也让法拉利成为死亡率最高的车队,光是50年代就有7位法拉利车手死于赛场。
车队没钱了就通过卖跑车补贴车队开支,所以严格来说法拉利这个品牌之所以诞生,完全是出于满足恩佐对赛车的痴迷。试问一个为赛车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恩佐,怎会将毕生心血拱手让给他人?
不过话说回来,福特拿下法拉利车队的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当时法拉利除了车队其他毛都没有,福特的钱本来也是冲着法拉利车队的夺冠实力砸去的,拿钱不交货,真当福特开善堂?
福特后来赢了吗?
赢了,从1966年开始,福特持续蝉联勒芒冠军。
让福特赢下这场对决的人,正是《Ford v. Ferrari》的两位主角——由马特·达蒙饰演的卡罗尔·谢尔比,和比贝尔饰演的肯·迈尔斯。
卡罗尔·谢尔比
肯·迈尔斯
在福特参加的头两届勒芒里,所有福特赛车都以抛锚或者着火收尾,于是福特找到了美国赛车英雄卡罗尔·谢尔比。
谢尔比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农场家庭,从小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病床上度过。所以在他身体稍好的时候,他那个当快递员的爹就会带上他一起送货,久而久之他也迷上了汽车。
成年后他应征加入空军,担任试飞员的工作,在空军的那些年他学懂了许多机械原理,所以当战争结束回到家乡后,他心里根本没有他家养的那些走地鸡,反而心心念念着发动机。
在一位经常帮衬他农场的客人推荐下,他进入了赛车界,这一进便一发不可收拾,斩获一堆冠军之余还刷新了美国国内和国际上16项速度纪录。紧接着他踏上F1的征程,但由于F1的强度实在太大,患有心脏病的他经常要一边开车一边嗑药,于是1960年他选择了退役。
告别赛车生涯后的谢尔比并没有就此退休的意思,他开了一家改装厂开始捣鼓汽车,先是写信给英国AC公司借来了一台AC赛车的车身,然后又从福特手里要来一台V8发动机,谢尔比就和他的小伙伴只用了8小时就将这两样东西拼成了一台完整的车,命名cobra,意思是眼镜蛇,这也是如今野马性能版Shelby都挂着一个眼镜蛇logo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当年拿了福特发动机不好推脱的缘故,谢尔比答应帮福特将他们的赛车调校成冠军车。为此谢尔比派出了他门下的顶尖高手,也就是电影的另一位主角肯·迈尔斯。
迈尔斯来自英国伯明翰,因赛车研发实力和敢于直言而享誉。当年他试完福特的车,下车直接跟谢尔比和福特高层说了句“这车简直是垃圾中的战斗机”。
然后他开始工作,改善了福特的刹车、引擎、操控还有空气动力学,把这车在高速下极其不稳定的毛病解决了。最终造出了1966年让福特包揽勒芒冠亚季军的车型。
但光依仗车远不足以摘下勒芒桂冠,作为车手之一的他在那年勒芒比赛中堪称玩命。当比赛进行到夜间,福特车队曾命令车手降低车速,以免发生意外退赛。只有迈尔斯一人抗命而为,疯狂刷新最快圈速,引得法拉利的赛车怒火攻心要追赶他,结果到破晓时分,法拉利的几台赛车不是坏了就是撞了,这样的结局才足以完美应验亨利·福特二世那句“碾压法拉利”。
可惜的是,勒芒首胜的两个月后,迈尔斯在测试新的赛车时发生意外,不幸罹难。
福特这么做值吗?
尽管我们很难搞清楚福特和法拉利battle的那三年中到底砸了多少钱,但还是有专业人士估计,以今天的通货膨胀程度计算,福特因为恩佐·法拉利的这场口角至少花了3.6亿英镑。
有人说这口气争得太昂贵,我却以为福特如今依旧家大业大,完成了挑下法拉利的壮举,给后人留下了世界上最好的赛车,甚至留下了最好的电影素材,这些都难以用金钱来衡量。
感谢恩佐和亨利·福特二世的暴脾气,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再也不会有这么精彩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