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做到这“两点”,诺亚还会有34亿资产争议吗?

诺亚有没有取得京东的确权依据?诺亚有没有深究承兴融资的去向?

诺亚财富34亿“爆雷”,已过去逾48个小时了。

这锅到底由谁来背?到目前仍是一个谜。

诺亚财富、京东、承兴国际、广东承兴等一众“当事人”,已经陷入了罗生门。

在一旁吃瓜的群众,看的也是云里雾里。

到底问题出在谁那里?

今日,一家与诺亚业务相近的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的固收产品部负责人陈星(化名),做了一段小范围的分析讲解。

陈星表示,这件事本质上是一个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

在他看来,做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最重要的风控措施是要核查核心企业与供应商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并向核心企业确权。

而本次爆雷事件中,目前没有公开信息显示,诺亚取得了京东的任何确权依据。

同样,也无公开信息证实,诺亚对承兴的融资用途进行了把控。

承兴、诺亚和京东的“三角关系”

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即把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其流动性。

在陈星看来,供应链金融的本质,可以理解为核心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交易,基于这样的交易来做的一笔融资行为。

在诺亚财富“爆雷”事件中,供应商就是承兴,核心企业就是京东。

陈星称,它们三者展开业务的基础可以打个比方来理解:

假设,承兴卖一批电脑给京东,京东答应在三个月以内给承兴付这笔电脑的钱。基于这样的交易,若1000台电脑值100万,那就相当于是承兴的账上就形成了对京东100万的应收账款,而京东的财务报表里边也形成了对承兴的100万的应付账款。

这个时候承兴找到诺亚说,“我基于对京东有1笔3个月以后的应收账款,我想拿这笔债权去融资。”

诺亚财富:“可以,我来给你做一笔基于京东付款的供应链融资。”

陈星解释称,在这个业务里边,实际上诺亚做的业务和承兴的交易是基于京东的应收账款的一个转让,也可以叫“应收账款及收益权转让”。

从业务的模式上来讲,就是相当于承兴把京东欠它的钱转让给了诺亚。未来,京东就要把钱付给诺亚,或者付给承兴的监管账户定向转给诺亚。

关键在哪?

陈星表示,这一类业务,实际上最核心的风控是两个。

第一,最重要的风控措施核查京东和承兴的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并向京东确权。

“因为这个业务的本质不是承兴来还钱,而是京东来还钱。所以一定要找京东确权。”陈星解释称。

那确权包含什么内容?他续称,业内有一个标准的操作,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要取得“应付账款确认函”。即诺亚一定要去京东取得有京东盖章的应付账款确认函。

这个确认函里原则上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取得京东对这笔贸易背景真实性的确认。

第二、京东要确认知晓诺亚和承兴做了一笔这样的交易。

第三、要明确京东和承兴的交易过程之中的交易的内容,里边原则上要有发票号、余额、最迟的付款日。这是确权的依据。

第四、要求京东明确说明他对这个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有效性都是认可的,并且答应在最迟的X年X月X日付钱到某某某指定的账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允许变更。

以下为类似的业务的确认函的样式:

 

第二确定承兴融资的用途。

陈星表示,这种供应链融资的用途十分关键。一般供应商会做这个融资,是因为它回款还没收回,但是它又要去采购新的物资去加快周转率,所以这个融资原则上还是要用于贸易背景的。

比如,承兴用自有资金买了一千台电脑卖给了京东,但京东还没有付钱,它可以在弄这个融资融资的钱,再去买一千台电脑再去卖给京东,这样他就可以扩大规模。所以用途是很重要的。但是,承兴不能把融资款项去做其它的事情,原则上风险会比较大。

会有“硬伤”么?

对于诺亚这次涉及爆雷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陈星认为其可能有两个问题:

第一、根据现在发布的公开信息,诺亚是否取得京东的确权依据存在疑问,而这是这个业务最大的关键所在。

第二、诺亚没有任何对承兴融资用途的把控。

不过,陈星分析也是基于现在已有的公开报道,具体事情真相如何,还有待司法或权威机构给出最终答案。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