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喊“活下去”的万科又有新动作!
这一次,是万科在香港借壳上市的万科置业海外,拟更名为“万科海外投资控股”公司。
万科旗下这家只有3名员工的物业公司,转身要改名为投资公司,听着似乎有点蹊跷。
对此,该公司在公告中透露,公司透过招揽万科集团之前员工,而得以加强在英国及美国之资产管理能力,并现正在当地向万科集团(公司除外)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有趣的是,万科海外置业自2012年被万科收购以来,作为公司“灵魂”的职位——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整整空置了6年。直至今年2月,在万科集团干了17年和25年的老将突然上任。
这又释放着怎样的信号?难不成房地产大佬也要借它去玩金融了?
这家公司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万科置业海外前称为南联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物业投资,为开曼群岛法例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7月,万科置业香港收购该公司控股权,它因此成为万科企业旗下一间占75%股权的附属公司。万科置业香港为万科全资拥有的附属公司。
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分为两大部分:物业投资和物业开发。
翻阅2018年年报,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物业投资,客户非常“集中”——香港新界一处名为“丽晶中心”的大厦,全年收入均来自出租丽晶中心和停车位的租金。这为其2018年的收入贡献1.02亿元港币。
万科旗下物业公司拟更名为投资公司
8月15日晚间,万科置业(海外)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建议将公司名称由“万科置业(海外)有限公司”更改为“万科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一般来说,公司的更名举动,通常意味着公司未来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的变化。
那么,对于由“置业”公司变更为“投资”公司,万科置业海外是处于怎样的考虑?
万科置业海外是这么解释的:
作为企业发展之里程碑以及彰显集团发展资产管理并加强物业发展及投资业务的目标,集团于2016年6月完成收购分别位于英国伦敦以及美国旧金山及纽约之若干物业之股权或投资工具(视情况而定)。
此外,集团透过招揽万科集团的前员工而得以加强在英国及美国之资产管理能力,并现正在当地向万科集团(集团除外)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董事会认为,建议更改公司名称将更有效反映集团业务的现况,并有利于提升集团的企业形象及上述未来策略业务发展。
上半年利润下滑超五成
事实上,作为万科旗下国际化的平台之一,万科置业海外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盈利水平都与万科这个龙头房企不匹配。
2017年全年,万科净利润达到281亿元,而万科置业海外仅为1.55亿港元。
与此同时,万科置业海外的总市值不到万科企业的0.6%。
此外,在上半年,万科企业海外的业绩还有所下滑。
万科置业海外上半年运营数据显示,期内,集团实现收入5113.6万港元,同比增长1.6%。毛利为4062.2万港元,同比增长2.5%。
然而,在收入上升的同时,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却同比减少54.5%至7776.2万港元。
对此,该公司解释称,期内收入增长主要由于香港丽晶中心的单位平均出租率有所提升及平均租金有所增长。
扣除香港丽晶中心公允价值变动后,集团于期间内相关盈利为4520万港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6个月:3500万港元),增幅为29%。增加主要由于集团应占联营公司盈利及利息收入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万科置业海外业绩中频频提到的“丽晶中心”等投资物业,是当年万科收购上市公司时所得的项目。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万科置业海外近年似乎并未能“自食其力”开发新项目去盈利。
不过,无可否认的是,在万科控股以后,万科置业海外的营收和毛利均呈上升趋势。
掌门人空缺近6年
有趣的是,自2012年9月1日以来,万科置业海外并未委任主席及首席执行官。
掐指一算,其“掌门人”的职位,已空缺了6年。而这一尴尬的局面,在今年2月突然被打破。
今年2月,万科海外置业在发布2018年业绩公告的同时,宣布:执行董事张旭及阙东武已分别获委任为公司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自2019年2月日日起生效。
资料显示,张旭和阙东武分别于2002年和1993年加入万科,他们现在分别担任万科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万科副总裁兼万科海外业务部总经理。
对此,该公司解释称,董事会已检讨目前安排,考虑到公司有意拓展及多元化发展业务,董事会认为,为准备公司未来拓展及发展委任分工明确的主席及首席执行官,符合公司及其股东利益。
而今日建议改名为“万科海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举动,似乎也进一步指明了其多元化发展业务的方向。
仅有3名员工
与公司今年稳步攀升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万科置业海外业绩背后竟然只由3名员工所撑起。
万科置业海外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该集团有3名员工。而在2017年同期,有6名员工。
尽管员工基数不多,但在去年,该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为89%,在2017年同期的流失率为17%。公司解释称,员工流失率上升主要归隐于正常更换员工及提升工作效率。
自2012年7月万科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以来,该公司在2018年底的员工平均服务年期为2.6年,2017年同期则为2.8年,即今年员工的服务年限比去年还有所减少。
众所周知,物业服务公司的持续运作与员工的持续维护对客户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对此,该公司在年报中的风险部分提到表示:
人手严重流失而未能及时觅得合适替代人选可能导致本集团业务中断。本集团的扩充能力亦可能因奔集团无法识别、招聘、培训及留聘专业合资格员工而备受牵制。
事实上,在万科置业海外被万科置业香港收购后,公司配备的员工人数一直很少。
据其历年业绩报告显示,收购前南联地产截至2011年底员工人数达259名,收购后,万科置业海外多年来员工人数不超过6名。
当然,若加上其董事会的成员,该公司的人数远不止个位数。
图片来源:Choice
此外,尽管年报中仅有几名员工,但万科海外置业却有非常人性化的就业规定。比如,不能出于性别、年龄、宗教等情况其实员工;并设有举报制度的渠道,员工不满可以去投诉……
总的来看,今年万科置业海外在人事、投资方面都动作频频。
当然,高喊“活下去”的万科是否借其港股上市的平台发展金融,还尚待考究。但是,2019年对它而言,必然是不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