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金融潜力有多大?透视这39家金融机构的布局!

截至目前,网信办备案项目中,国内已有39家金融服务机构累计提交了59个区块链相关服务产品,主要涉及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清算结算、征信、保险、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数字票据、身份识别等多类应用场景。

金融领域一直被视作区块链技术的极佳应用场景,国内各主要金融机构在区块链应用上的探索和发声也日渐频繁。

近日,北京互联网金融协会研究院院长易欢欢在接受《证券日报》专访时预测称,2020年区块链+金融将全面落地开花,股票、贷款、抵押、产品、智能财产和智能合约等都将有所涉及。

此外,自2019年2月15日,《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下称“国家网信办”)已对外公布两批区块链项目备案名单,累计备案区块链项目达506个,备案企业414家。

小葱从中整理出了金融服务机构提交备案的59个区块链项目,基本可以看出国内区块链+金融的全行业布局动向,另文末还重点分析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小葱注:这里的“金融服务机构”既包括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如各类银行及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基金管理公司、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同时包括商业保理、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类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专门提供金融科技服务的企业。

自我革命:金融机构成区块链落地推进者

经小葱梳理分析,截至目前,网信办备案项目中,国内已有39金融服务机构累计提交了59区块链相关服务产品。

国有/民营银行、保险企业、金融产品交易平台、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相关金融机构及企业皆有布局,主要涉及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清算结算、征信、保险、资产证券化、资产托管、数字票据、身份识别等多类应用场景。

平安集团稳坐龙头

众多知名金融机构中,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公司斩获了最多的区块链服务备案编号,陆金所、壹账通、壹钱包、以及平安银行、平安保险等金融科技和服务公司皆表现突出。

12月17日,据人民日报专文报道了中国平安在区块链上的布局,《中国平安——投身区块链争当攀登者》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平安已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圈,并部署区块链节点超4万个,特别在金融领域有丰富的落地实践经验。

平安旗下的深圳壹账通在两批备案名单中累计提交5个备案项目,“壹账链”、“天津口岸区块链跨境贸易平台”、“IFAB贸融网络”、“智能区块链资产管理平台”、“壹企链”都成功备案,重点布局区块链在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而金融壹账作为平安集团重点打造的区块链底层,承接了平安系所有的区块链应用的需求。

此外,平安系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控股也先后提交了“陆金所区块链”、“陆金服区块链”、“前金服区块链”、“陆基金区块链”等备案项目,且相关区块链底层设施已投入运用。

据陆金所官方微信公众号,2018-2019年,陆金所控股已将区块链应用于平台多项运营环节中,具体包括使用区块链技术辅助用户身份认证、交易溯源、以及金融资产上链(现已有部分资管、信托、私募产品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等多项业务。截止到今年10月底,陆金所已通过区块链技术服务交易超过1000万笔,累计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

传统银行机构竞相布局

在这波“区块链+金融”的新一轮科技浪潮中,传统银行机构也十分积极。

国有大行及商业银行纷纷着手推动区块链在其业务平台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供应链金融、清算结算、数字票据、跨境支付、身份识别几个应用领域。

据小葱统计,网信办披露的两批备案名单信息显示,全国已有9银行机构备案19区块链项目,涵盖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以及民营银行等。

1、浙商银行

传统银行机构中,备案最多的是浙商银行,共计5个备案项目,堪称国内商业银行探索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先行者。

2016年,浙商银行推出基于区块链的移动数字汇票平台,成为业内首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核心业务的银行;之后又在2017-2018年间相继开发了应收款链平台、仓单通等着眼于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区块链应用,以及“财易云”个人理财产品转让平台、“同有益”同业资产交易平台等,实现了区块链技术在公司业务、零售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上的广泛覆盖。

2017年8月,浙商银行联合趣链科技推出的企业“应收款链平台”,主要用于办理企业供应链应收账款的签发、承兑、保兑、支付、转让、质押等业务,通过转化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用,帮助上下游中小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将应收账款转化为电子支付结算和融资工具,实现圈内“无资金”交易,降低供应链的整体成本。

根据浙商银行发布《2018年社会责任报告》,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为1400多家供应链核心企业搭建了应收款链平台,帮助其上下游的6000多家企业融通了1000多亿元资金。

2018年1月9日,浙商银行携手35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同有益”金融联盟,并搭建“同有益”交易平台。浙商银行总行金融同业总部负责人林蓉介绍,该平台意在帮助同业客户盘活存量资产、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业务效率,实现由“资产持有型”向“资产交易型”的转变,推进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规范化。

2、微众银行

紧随其后的是由腾讯牵头发起成立的微众银行,其提交的“BCOS平台”、“金链盟区块链底层开源平台”以及“WeIdentity平台”3个备案项目,无疑也彰显了互联网巨头腾讯在“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发力,重点在搭建区块链金融领域的底层平台。

微众银行不仅是互联网银行的拓荒者,也是探索区块链+金融的先行者。

早在2016年5月,微众银行就与深圳市金融科技协会等20余家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牵头发起成立“金链盟”,聚焦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其成员单位现已有近80家企业,且70%是金融机构。同年9月,还与上海华瑞银行共同开发针对联合贷款结算和清算业务的区块链应用系统,主要用于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即“微粒贷”。

2017年,微众银行携手金链盟开源工作组将共同打造的联盟链底层平台FISCOBCOS对外开源,BCOS(BlockChainOpenSource)是主打企业级应用的区块链技术开源平台平台,而FISCO BCOS则是其金融分支。据证券日报12月2日报道,微众银行分布式商业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微众区块链负责人范瑞彬介绍,FISCOBCOS的开源生态圈内已聚集上万名个人开发者、超500家机构与企业,在政务、金融、公益、版权、供应链、教育等不同领域已有60余个落地应用,发展成为最大的国产联盟链开源生态圈。

此外,WeIdentity平台,是基于FISCO BCOS的分布式身份管理系统,是微众银行开发的一套实体身份标识与可信数据解决方案,支持机构间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合作。

3、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是国内最早开始发展供应链金融的银行,在区块链技术兴起之后,也迅速利用区块链对其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进行了革新升级。

早在2014年,平安银行就搭建了“商业保理云”平台,为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商业保理公司提供应收账款管理、融资管理和还款处理等功能服务。

2017年,平安银行又基于保理云平台上线“平安易贝”,为特定供应链内供销企业提供应收账款管理、交易;2017年年底,“平安易贝”正式更名为“供应链应收账款服务平台 (Supply-chain Account receivable Service,简称“SAS”)。

SAS平台旨在为特定供应链内核心企业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线上应收账款转让及管理服务,平台搭载了区块链技术的超级账本全流程信息记录和交互功能,并与中登网直连,自动实现应收账款的质押、转让登记,用区块链技术去鉴别供应链中的资产,同时打造开放平台,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推动应收账款融资的实现。

4、工商银行

在国有大行里,工商银行是首个备案区块链项目的银行,在网信办披露的第二批名单中,有2项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在列,分别是“工银玺链区块链服务”和“中国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是,工商银行在跨境区块链贸易上成绩突出,今年10月上线的“中欧e单通”跨境区块链平台,旨在用区块链解决自贸区国际铁路运单项下的跨境贸易金融课题,重点运用于进出口信用证和跨境汇款场景。

据四川日报11月7日报道,目前,“中欧e单通”平台已有近10家企业、近百笔业务上链,与中欧班列沿线的多家海外机构成功实现数据“秒碰”,涉及货值折合人民币近亿元。

除工商银行之外的其他国有大行尚未见提交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但据公开信息显示,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都有区块链应用落地。

如中国银行推出了自由数字钱包,且其推出的区块链服务平台,已成功签约多家境内外金融机构,其区块链银行保险平台,也成功办理了业内首笔区块链国际保理业务。

建设银行曾与IBM合作开发和推出了一种区块链银行保险业务平台,并在雄安新区上线了首个区块链租房应用平台,并不断探索将区块链应用到国际保理业务和贸易金融等领域。

农业银行曾推出基于区块链的涉农互联网电商融资系统“e链贷”,并积极推进金融数字积分系统建设,打造区块链积分体系。

交通银行也将区块链应用到贸易结算相关场景,并于2018年5月成功办理首笔区块链国内信用证开立和通知业务。

5、其他银行机构

两批名单中除上述银行机构外,还包括江苏银行、苏宁银行、兴业银行、银联、中钞等银行机构,虽都是在今年10月第二批名单中才出现,但大多都布局较早。

人民银行旗下的中钞信用卡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杭州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提交备案了“络谱区块链登记开放平台”(简称“络谱”)、“跨境业务区块链服务平台”两个区块链项目。

2018年3月问世的络谱,算是国内首个由“国家队”打造并发布的区块链平台,其目的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提供可信数据、数字身份和数字凭证服务,为政府监管部门、司法鉴定中心、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应用场景提供存在性、完整性、身份、时间戳、数据关系和凭证登记等信息。

江苏银行于2017年推出“苏银链”,并于同年11月与无锡农商行合作完成首单票据“区块链”跨行贴现业务交易。

苏宁银行于2018年9月开发出“区块链+物联网”动产质押融资平台,借助区块链有效监管大宗商品等动产的流向。

兴业银行子公司“兴业数金”于2017年发布的“倚天鉴”区块链存证平台,依托IBM的区块链底层,是基于区块链联盟存证和可靠电子签章的电子存鉴平台,据兴业数金创新事业群CPO毛强华公开介绍,用户利用该平台签署电子合同可以实现过程可公证、事后可鉴定、在线可出证等功能。

除各银行机构之外,中国银联也提交了“数字凭证应用”、“基于区块链的全球速汇资金追踪平台”两项备案,重点探索区块链在信用证及跨境汇款等领域的应用。

保险机构对区块链应用的探索

金融保险业素来也是以“信用”为根基,与旨在构建新型信用体系的区块链技术天然契合,区块链有望为保险市场注入强大的抗风险、高识别精确度和快速反应能力。

事实上,各保险机构和企业也是推进区块链落地探索的中坚力量。

1、众安科技

在网信办首批备案名单中,由蚂蚁金服、中国平安及腾讯等巨头合资设立的众安保险旗下全资科技子公司众安科技可算作“区块链+保险”布局的代表,提交了4个备案项目。

众安科技自2015年起组建区块链团队,探索区块链技术与产业创新的融合,至今已累计提交区块链相关专利129项,实审公开可查112项。

众安科技在区块链上的布局更多是以业务为切入点,针对保险行业普遍存在的电子保单存储效率及理赔环节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推出了“钛空仓”和“钛存证”。

钛空仓是一个保证数据安全的分布式加密存储产品;而钛存证则运用众安自主研发的众安链智能合约、分布式存储、密码学等技术,对存证文件进行安全加密存储。

之后又进一步延展,逐渐形成了包括钛阳、钛合约、钛存证、钛空仓等在内的钛系列产品。

此外,众安还推出了部署在链上的生态云服务平台“安链云”,并基于安链云研发了电子保单管理、防伪溯源、供应链金融等数十个区块链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溯源、公益、政务、医疗、版权、酒店、供应链金融、保险、积分、隐私数据安全等10个领域。

今年10月26日,众安科技CTO李雪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众安区块链的工作重点将更聚焦保险领域的探索。我们已从简单的、边缘的业务开始渗透,自早期的健康险保单存证、到智能合约的理赔增效、再到保单通证,希望借助技术创新,释放人力,提升效率,降低协作间交易摩擦和损耗,打造出真正的新保险。”

2、上海保交所

上海保交所早在2017年9月就正式发布其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保交链”。

保交链是一个向联盟内部成员开放的区块链BaaS平台,旨在为全行业保险交易提供区块链基础设施,打通保险业上下游,使交易数据得到共享,提升保险业务处理效率。

考虑到保险业务的复杂性,保交链引入了“通道”概念,实行多链架构,允许同时支持多机构风险数据共享、数字保单托管、共保、再保、另类投资债权计划、年金运营管理、信用保证险、健康医疗等业务场景的并行运行。

据了解,保交链与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中国太平旗下多家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公司、东京海上日动、三井住友海上及日本财险等机构皆已成功展开合作。

3、商业保理公司

此外,一些商业保理服务企业如深圳久金保、天逸财金等也积极探索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商业保理是一整套基于保理商和供应商之间所签订的保理合同的金融方案,包括融资、信用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催收服务。

供应链金融成发力重点

除银行、保险机构外,在第二批备案名单中,出现了更多的金融服务企业,如北金所、天金所、重金所等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浙江同花顺、融易链等金融科技服务企业,都提交备案了区块链服务项目。

从这些金融服务企业的备案项目来看,供应链金融领域是重头戏。

如北金所提交的“应收账款债权融资计划专项信息披露平台”,上海欧冶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提交的“供应链应收账款金融服务”,融易链科技提交的“融易链”、壹链盟提交的“壹链盟供应链金融平台”,厦门国际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提交的“FAST”供应链金融服务系统等等都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供应链金融领域。除此之外,也有少量涉及数字存证、数字仓单等业务的备案服务。

小葱注:供应链金融一般有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动产质押融资三种主要模式,而应收账款融资又是最常用的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是一种典型的“多中心化”解决方案,主要想解决的是银行、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包括一、二、三级…N级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融资和借贷,从而提升各自行业市场的竞争力。

多层次信用穿透及风险把控难、占整个供应链80%体量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是当前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主要痛点。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区块链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天然适用于解决供应链多级企业间信任传递问题以及贸易端和资金端信息数据不可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痛点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小结

金融业建立在信息的基础之上,金融领域信任的代价也最大。

因此金融行业从业者对区块链这一重构信用的技术机制十分看重,希望借助区块链刷新金融业务体系,实现更高效和低成本的金融交易。

从上述备案项目中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已经有不少应用案例的尝试。中央到地方的各大银行机构、保险机构、证券公司、金融交易平台及金融科技服务企业等都在积极推进区块链落地实践,供应链金融、银行间清算结算、数字票据、跨境支付、贸易金融、资产证券化、银行征信、身份识别和管理等应用场景皆有覆盖。

当然,大部分金融服务机构的布局多停留在试点阶段和尝试状态,真正大规模用在实际生产环节中的区块链应用还未产生。当前区块链技术本身尚不够成熟,需要在外围业务进行大量应用尝试后,逐步深入到金融的核心业务当中。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