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美元亏损隐匿不报,抵押品不翼而飞,最终申请破产保护……被称为新加坡“油王”的能源巨头兴隆集团的一系列丑闻,让商品贸易行业处境雪上加霜。
在近日被曝出巨额贷款无力偿还后,兴隆集团已在新加坡申请破产保护,以对将巨额债务进行重组。如果申请获批,兴隆集团将获得30天的保护期,用来和银行就债务重组进行谈判。
此前媒体报道称,兴隆集团欠23家银行共计38.5亿美元贷款,兴隆集团已要求延长偿债期限。
最新媒体报道提到,在发给这些银行的信中,兴隆集团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对于其生存是有必要的:
兴隆集团急需使用一切资源和管理手段来尽可能长时间的稳定管理层以及业务运营,以便与债权人和顾问们共同推进提议的债务重组事宜。
兴隆集团表示,如果涉及的银行中有任何一家反对上述破产保护申请,它将考虑在在司法上对管理权进行处置,包括由当地法院指定独立管理人接管该公司运营。
隐匿8亿美元亏损
兴隆集团成立于1963年,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独立石油贸易商之一,提供石油贸易、码头仓储、燃料油供应等服务,其创始人为林恩强。
在兴隆集团申请破产保护背后,是突然曝光的一系列财务黑洞。
媒体周末援引知情人士称,林恩强的儿子林志明透露,兴隆集团隐瞒了在期货交易中遭遇的约8亿美元亏损。
林志明表示,他不清楚导致这一亏损的原因,他父亲指示兴隆集团财务部门将这笔亏损从财报中隐去。
除了隐匿这一巨额亏损之外。媒体报道还提到,林志明称,在用作贷款抵押品的逾百万桶原油中,兴隆集团已将其中部分予以出售。
因此,这也意味着兴隆集团承诺给贷款银行的抵押品与实际原油库存之间,可能存在巨大亏空。对银行来说,抵押品的消失也意味着它们即将面临巨额贷款损失。
媒体报道称,截至去年10月31日,兴隆集团报告称拥有45.6亿美元资产以及7800万美元净利润。但兴隆集团本月却对债权人表示,截至今年4月初,其总负债高达40.5亿美元,而资产只有7.14亿美元,中间的缺口高达33.36亿美元。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截至去年10月31日这一财年,兴隆集团的审计是由德勤负责,媒体报道称德勤并未指出任何问题。
银行业集体回避亚洲贸易商
近年来,国际银行业本已日益不愿向亚洲的商品贸易商发放信用证,兴隆事件的发生,让这种情绪飙升到极点。
对于大宗商品贸易商来说,信用证是贸易往来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银行如果暂停发放信用证,对一家贸易商来说基本上意味着被宣告了死亡。
在财务黑洞曝光之前,兴隆集团已经开始找不到愿意为其提供信用证的银行,当时媒体称“原因未知”。随着近日一系列事件浮出水面,背后原因也一目了然。
这也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冲击。媒体援引锌以及原油等商品交易员称,银行现在已经在短期融资工具上进行收缩了,他们会要求提供更多的抵押品,要求更高的融资利息,有些情况下对较小的公司直接拒绝发放信用证。
银行人士则表示,他们的确再缩减对商品行业的敞口,对较小规模客户的短期贷款已经砍掉,只对大型交易商发放贷款。
目前这个问题似乎还只局限在亚洲,但是也大有向欧美蔓延的趋势。
商品贸易巨头托克(Trafigura)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表示,商品贸易行业各个领域都在面临全球性信贷紧缩的威胁。“面对一系列冲击,我们已经在谈论这个话题。首先是病毒,随后是经济前景,接着又可能是信贷方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