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抛掉美债换黄金石油有多难?

会师话市
美债收益率这么低,央行为啥不去买原油和黄金?

最近有网络舆论建议央行抛掉外汇储备中的美国国债,转为购买原油和黄金。主要理由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很低,而且不是实际的物质财富,而石油是实际的资源,黄金是全球硬通货,再加上现在美国国债价格很高,石油价格很低,所以是扫货的最佳时机。

听上去特别有道理,有点“高手在民间”的感觉,点赞转发的规模也不小。笔者可以理解上述建议者希望提高储备收益的心情,但不幸的是,这个建议肯定是不会被采纳的,因为在实践中无法操作。

拿钱买东西如此理所当然的事情居然无法操作?是不是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下面笔者就具体解释一下。

一、外汇储备是否持有大量美元资产不是人民银行能决定的

很多人觉得外汇储备既然掌握在央行手里,就一定可以想干嘛干嘛,这是个极大的误解。

外汇储备是央行靠发行人民币收购上来的,在市场需要外汇的时候,央行还要将外汇储备卖出去,同时收回人民币。所以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首要的决定因素是市场供求结构。

粗略地讲,出口商、外国旅游者、外国投资者等持有外汇的市场主体将外汇在国内市场出售换取人民币(术语叫结汇),央行发行人民币买入外汇后就形成了外汇储备。如果进口商、国内投资者等市场主体需要外汇对外支付,就会以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术语叫售汇),如果市场中的外汇数量不足,央行会出售外汇弥补市场缺口,从而减少外汇储备,同时回收人民币。

美元是国际贸易、投资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我国结售汇市场中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交易大约占了9成。再强调一下,央行手中的外汇储备是要时刻准备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货币兑换需求的,如果绝大多数的市场主体需要的是美元,那么央行自然就会持有大量的美元资产。

二、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国债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很多网络舆论诟病央行大量持有低收益的美国国债,认为赚钱太少,这其实是不了解外汇储备管理的基本原则。

上过投资课的人都知道,任何投资都必然面对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者的权衡。你不可能要求某项投资既安全、收益又高同时还能随时变现。因为如果真有这样的投资品,所有人一定都去买,那么收益率自然就被压低了。所以,请朋友们今后不要再问我有没有一年翻番同时绝对保本的投资机会了,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我早就砸锅卖铁扑上去了,怎么会外传。

上文已经说了,外汇储备要随时应对我国各类市场主体的对外支付需求,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是必然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可供选择的投资标的必然不多。同时满足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两项要求,而且可以大规模投资的就是美国国债。如果你是央行行长,你能怎么选择呢?美国国债既然满足了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收益率就不可能高。

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截至2019年2月,我国持有美国国债1.09万亿美元,日本为1.27万亿亿美元。在美国24万亿美元的国债总盘子里,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总额为7.07万亿美元,其余的被美国国内政府机构、美联储和私人投资者持有。

不难发现,和我国一样选择低收益美国国债的机构和国家很多,难道大家都傻吗?肯定不是,因为这是没办法的事。在金融市场上你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否则就是耍流氓,或者有自虐倾向。

理解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者的平衡关系,相信多数朋友已经理解为什么外汇储备不会在石油和黄金上大规模布局了。

石油和黄金都是没有利息的实物资产,价格波动还都十分剧烈,换句话说就是投资风险极高。最近10年,每盎司黄金的最高价是1921美元,最低价是1046美元;布伦特原油每桶的最高价是 128美元,最低价是27美元。

价格波动如此剧烈的商品,一旦国家发生比较多的对外支付需求,通过抛售它们来筹集资金一定会导致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设想一下,当初花1000亿美元买入的石油或者黄金,由于集中抛售导致价格大跌,结果只换回来500美元现金,央行行长是不是只能以死谢罪了。

三、石油难以取代美国国债的其他原因

其实上面的说法并不严密。在实际操作中,央行其实是没有办法买石油的。买石油可不是键盘侠们敲几下键盘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和你穿着拖鞋去楼下超市买汽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二者都是液体。

石油现货的购买需要经过谈判、下单、买保险、租船、远洋运输、港口装卸、到岸储藏等一系列需要动用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的程序,专业性很高。央行是负责货币政策制定的机构,根本没有这种能力。

理论上,如果央行要搞石油领域的投资,也是可以的。央行可以在石油期货市场、期权市场等衍生金融工具市场进行投机交易,也可以去买石油公司的股票。但衍生品市场投机和股票市场炒作的风险有多大,笔者不用说大家也清楚,这又与外汇储备追求安全性第一的管理原则相违背。所以即使央行能做,也顶多做一点练练手,不可能大规模资金压上去。

正常情况下怎么买石油呢?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业才是在国际市场购买石油的实际操作者。举例来说,中石油想从沙特进口一亿桶石油,并且已经谈好价格,每桶50美元,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是1:7,那么中石油就需要用350亿人民币向银行购买50亿美元,支付给沙特石油出口商。如果银行没有美元,就需要转过头向央行购买50亿美元。于是外汇储备减少50亿美元,银行体系减少350亿美元人民币存款。

可能有朋友又要兴奋了:既然通过企业也可以实现外汇储备换石油的目的,趁着现在美国国债价格高,把美国国债卖了让企业去买石油不是挺好吗?即使我们暂时不用,储存起来慢慢用也可以呀?

很不幸,绝对不可能。原因也不复杂:在技术操作上无法实现。算个简单的算术题就容易理解了。

假设我们足够幸运,中国大规模的原油采购没有导致石油价格太大幅度的上涨,平均价格60美元一桶(比目前的价格高一倍);同时假设我们足够幸运,中国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也没有导致美国国债价格大跌,最终1.09万亿美元的债券换了1万亿美元现金,这可以购买22.7亿吨石油。

笔者相信,认为可以卖掉美国国债买石油的朋友一定对这个22.7亿吨没有概念。2019年我国进口5.06亿吨石油,创历史新高。22.7亿吨是2019年全年进口量的4倍。这么多的石油就算能买回来,放在哪里?

肯定又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有战略石油储藏库吗?放库里不就行了。

储藏库的确有,但容量不够。我国从2003年开始规划建设战略石油储藏库,到2020年底,预计全部工程完工后,石油储藏总量也就8500万吨,连22.7亿吨的一个零头都不够

如果买了之后没地方储藏,谁会买?

再进一步想,笔者假设60美元一桶的价格虽然比现在30美元左右的价格高了一倍,但其实很可能是太乐观了。一旦全球市场发现中国大规模加大石油进口规模,石油价格一定会飙升。

举个例子。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朋友一定记得,2007年3季度到2008年7月,当时雷曼兄弟还没倒闭,“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将提高石油需求”是国际石油市场十分热门的炒作题材。当时不少国际顶级投行预测油价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他们的报告网上还能查到。

舆论和资金的炒作催动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从每桶70美元左右最高飙升至147美元。要知道中国2007年全年的石油进口量才1.63亿吨,较2006年增长了1800万吨。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也不过增长了1500万吨。

如果1、2千万吨的中国需求增加都能造成市场如此骇人听闻的飙升,那么当市场得知中国要进行数十亿吨的增量采购时,价格会如何呢?恐怕每桶200美元就真的不是梦了。不对,至少300美元起步。

此外,一旦国际油价持续上升,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剧烈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恐怕不但全球舆论会对准我们猛烈开火,我们国内的经济稳定也会出现问题。

当然,看到油价飙升,估计我们也就不买了,所以最终还是不能实现卖掉美国国债买石油的初期设想。

所以,看到现在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就想卖了美国国债去抄底是非常不现实的。小规模搞点便宜货的确可以,但大张旗鼓地干绝对没机会。这个世界是动态的,不能以刻舟求剑的思维去思考和应对。

四、大规模买黄金也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再说黄金。前文已经说了,黄金也属于投资风险极高的商品。但黄金毕竟是全球都接受的历史悠久的硬通货,所以世界主要国家的央行都存有一定的黄金作为储备。

但黄金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储藏量很低,每年的市场供给量很少。2018年全球矿产金产量为3503吨,这已经创了历史新高。加上再生金(主要从旧珠宝首饰和废弃工业制品中提取),当年全球的黄金供给量才4671吨。

近期国际金价在每盎司1700美元附近波动,我们假设可以按照平均价格每盎司1800美元收购黄金,1万亿美元大约可以购买15750吨,也就是大约全世界4年半的金矿产量,大约相当于全球黄金储备最高的美国国家黄金储备的2倍。

这已经不能用狮子大开口来形容了,鲸吞可能更合适些。但市场突然增加如此庞大的需求,供给又跟不上,金价会飙升到何种地步简直难以想象,所以前面提到的1800美元一盎司的平均价格仅仅是个便于计算的假设,笔者相信每盎司3000美元是可以达到的。

更悲催的是。即使我们花高价买到了黄金。在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买家之后,国际金价会如何呢?一定是崩溃式的下跌。到那时,谁来承担责任?就算有人承担,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每年小规模地购入一些黄金是可以的,但指望用黄金来替代美国国债基本不可能。

说到这里您还觉得我们可以将美国国债换成石油和黄金吗?

总结

外汇储备持有大量美国国债不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形势使然,也是特定的全球经济结构和市场结构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个人意志很难左右。

石油虽然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但采购石油却非央行所能,即使能买我们也无处存放。大规模采购导致的油价飙升还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购买结束后的油价大幅回落也不可避免地会令我们面对巨额的投资损失。

黄金对个人来说是个大市场,对国家来说是个小池塘,由于产量太低,指望黄金成为国际储备的主力是一厢情愿。与石油一样,金价的大起大落同样会令我们面对难以承受的损失。

外汇储备管理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大众关心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从直觉出发,也不要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设计投资策略。网络舆论喜欢说高手在民间,但实际情况往往是隔行如隔山。

本文作者:韩会师,来源:会师话市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