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上证综指与发布科创50指数:A股权重股变迁、去散户化、壳价值的消失

修炼投资的水晶球
随着证券市场制度不断优化,这些趋势正在发生并可能持续发生:市场权重的结构化正在加速转变,传统行业权重股逐渐被新兴行业取代;去散户化、去游资化在加速;A股壳价值正在逐渐消失;A股估值体系逐渐美股化。

6月19日,上交所发布两则公告,一是关于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二是关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将于7月22日起实施修订后的编制方案,并在收盘后发布科创板50成分指数历史行情,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 

两则公告地址如下:

关于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的公告:

http://www.sse.com.cn/market/sseindex/diclosure/c/c_20200619_5130635.shtml

关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公告:

http://www.sse.com.cn/market/sseindex/diclosure/c/c_20200619_5130634.shtml

关于修订上证综指编制方案的点评: 

第一,响应了市场呼声,采取了社会各界类似“上证综合指数失真”、“未能充分反映市场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建议,进一步提高了指数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修订后上证综指能够更加准确表征上海市场整体表现。

第二,指数编制方案主要有两方面调整。

新股计入时间:由上市第11个交易日延迟至上市满一年后计入指数,上市以来日均总市值排名在沪市前 10 位的证券于上市满三个月后计入指数。由于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证券上市,方案实施日也意味着科创板证券即将纳入上证综指。 

剔除风险警示股票:样本被实施风险警示的,从被实施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从指数样本中剔除;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的证券,从被撤销风险警示措施次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起将其计入指数。 

关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的点评:

第一,科创50指数成立有两层直接意义:首先这意味着科创板的表现将有一个更具体的数字呈现在市场面前,为投资者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指标,其次为指数挂钩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标的,使投资者能更有效地投资于科创板市场,分享科创板板上市公司成长果实。

第二,科创50指数编制借鉴了境内外市场成熟经验,并充分考虑科创板制度特征及客观情况。指数以2019年12月 31日为基日,基点为 1000点。样本空间包含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及红筹企业发行并在科创板上市的存托凭证。考虑到科创板客观发展情况及制度特点,现阶段新股上市满6个月后纳入样本空间,待科创板上市满12个月的证券达100只-150只后调整为上市满12个月后纳入,另外对大市值公司设置差异化的纳入时间安排。经流动性筛选后,以市值指标进行选样,实现对市场的客观表征。采用自由流通股本加权,为避免个股权重过大对指数的影响,设置一定比例的个股权重上限。为适应板块快速发展阶段的特点,及时纳入代表性上市公司,建立季度定期调整机制。此外,上交所也同时公布了科创板50样本股,详见上面网站。

第三,与创业板相比,科创板的指数发布时间较慢,但相关挂钩产品的发行时间可能较快。首先,指数发布时间来看,创业板是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上市,深交所于2010年6月1日起正式编制和发布创业板指,2010年8月20日起发布创业板综,2014年6月18日发布创业板50。而科创板是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公司上市,于2020年7月23日发布科创板50指数。其次,从相关基金产品发行节奏来看,目前跟踪创业板的基金产品共45只,总规模近560亿元,第一只发行的是博时创业板ETF,从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发布,到2011年4月25日发行公告,再到基金成立,用时一年左右。而第一只创业板50ETF则是指数发布2年后才成立。与之前不同,近年来指数型基金的市场权重不断提升,ETF类基金丰富了国内资产频谱,能够更广泛的满足居民的理财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预计各大基金公司挂钩科创50的产品发行速度将明显快于以往。目前来看,普通投资者如果想提前尝鲜科创板,可以关注如510210等相关上证综指ETF。 

从科创板设立,以及随着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优化,目前正在发生并可能持续发生的一些趋势:

第一,市场权重的结构化正在加速转变,传统行业权重股逐渐被新兴行业取代。以TMT行业为例,目前A股市场TMT行业的市值占比已经从19年初的不到12%,上升至17%以上,这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 

数据来源:Wind

第二,去散户化、去游资化也在加速。科创板对A股市场存量制度的颠覆,除了逐步导入注册制,还有三个重要演绎方向:引入国际化的交易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形成做空机制。目前来看,注册制的步伐正在加速进行,其余制度也在探讨过程中,A股市场的率先国际化也是中国经济愈发开放的标志。公募加外资占全A自由流通市值的比重逐季提升就是A股机构化进程最直接的体现,目前该比值已经由19Q1的不足15%,提升至近17%。 

第三,A股的壳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对这一点,最直接的表现可以参考ST概念板块的走势。16年A股市场市值30亿元以下的公司占比不足8%,目前是26.3%,近千家上市公司市值不足30亿,随着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完善,绝大多数小市值公司会沦落,可以说,现在投资小公司,买到一堆壳的概率远高于买到真成长的概率,承担的风险与PE资本差不太多。从中长期的视角,细分行业小龙头、并购重组欲望、渴望转型突破的管理层等等,这些因素应该在选股时赋予更高的权重,机构调研、跟踪的价值会逐渐凸显。 

数据来源:Wind

第四,A股估值体系逐渐美股化。一方面,由于上市和退市制度的不同,科创板的估值体系与业绩的关联度减少,这也间接带动了创业板以及主板类似行业和公司的估值体系调整,反映在近期市场尤为明显,一些业绩并不足够出色的公司却被市场赋予了极高的估值。另一方面,随着一些保护区的逐渐废除,外资进出A股市场更加顺畅,A股估值体系可能也将越来越对标美股,对于国内投资者而言,过去的定价体系很难再适用未来的市场,应该以全球资本的眼光看待公司成长性,投资定价全球化是大势所趋。

风险提示: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仍然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政策下导致的地缘政治冲突、进出口贸易缩减,都有可能引发全球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文作者:米格尔,来源:修炼投资的水晶球 (ID:Crystalball2014),原文标题:《关于修订上证综指与发布科创50指数的思考》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