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撞上IDC:碰瓷热点还是天作之合?

国金证券研究所
IDC前期投入巨大,需要土地、能耗指标、资金等一系列资源;而部分钢企掌握大量土地,拥有能耗指标且手中现金雄厚,涉足IDC行业具有先天优势。在实践中,脱胎于上海宝钢的宝信软件提供了“钢厂IDC”模式的成功案例。

投资逻辑

“钢厂IDC”缘起于2000年开始的大型钢企信息化改造潮。从2000年起,以宝钢、武钢、杭钢、首钢等为代表的一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线。在此过程中,钢企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软件公司,先后有16家钢企拥有自己的信息产业队伍,最早也最成功的如宝武集团旗下的宝信软件。

宝信是“钢厂IDC”模式最典型成功案例。公司最早为1978年成立的宝钢自动化部,以钢铁行业为起点,成为国内钢铁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第一品牌,而后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和服务提供商。旗下宝之云IDC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数据中心,现有规模近3万个机柜,项目建设于宝钢股份罗泾中厚板厂区原址上,依托原有厂区土地、厂房、供配电与供水资源,形成一线城市中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多因素促成钢企转型IDC。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后行业盈利修复显著,资产负债率降至63%,钢企在手现金近1800亿元,极为充沛,而2014年后明确要求不再新增任何产能。钢企加快转型,开拓新市场、新盈利增长点势在必行。另一方面,因环保、空间负荷压力加速城市钢企搬迁、关停步伐,诸如杭钢、首钢等搬迁后留下大量核心城市闲置土地、厂房资源。而IDC重资产模式与钢铁行业相似,钢企盘活现有资源,发展IDC成为不错选择。

钢厂IDC在土地、能耗指标、资金方面优势明显。IDC主要壁垒在于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土地位置、能耗指标等;其次是资金,IDC前期投入大,土地、机柜设备等都要求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我们认为,诸如像杭钢此类钢企涉足IDC行业优势显著:1)搬迁后核心城市大量稀缺土地资源,以杭钢为例,搬迁后集团自留地块占地面积1743亩,储备40万平大跨闲置厂房;2)核心城市能耗指标短缺,钢厂搬迁后保留的能耗指标足以满足IDC所需能源,且钢厂原有水电系统安全、可靠、成本低;3)资金实力雄厚。以杭钢为例,资产负债率27%,在手现金近65亿元,未分配利润50亿元。

引言:钢厂IDC是迎合市场?还是真正的后起之秀?

今年以来,各部门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而疫情期间,各行各业在线办公、在线消费、在线娱乐驱动了流量的持续高增,对基础设施带来了压力。这也带动了二级市场对IDC行业热度持续升温,相关板块被持续追捧。

与此同时,IDC板块中出现了一条新的分支——钢厂IDC,相关标的杭钢、沙钢一度成为整个板块的龙头。对于市场上针对钢厂IDC模式是否只是迎合市场的质疑,本文从历史背景、钢铁行业现状、钢厂涉足IDC所具备的资源优势等角度来全面剖析钢厂IDC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一、“钢厂IDC”的缘起

1.1 从2000年起的信息化改造潮

随着信息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飞速发展,相关技术在钢铁工业也不断得到应用与拓展,钢企的信息化为我国钢铁工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0年起,钢铁行业一批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项目上线,宝钢、武钢、天管、兴澄特钢、马钢、杭钢、首钢、济钢等24个钢企先后实施信息化改造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信息化改造纵向覆盖了从铁区、钢区到轧区的主要生产线;横向囊括了销售、计划、质量、生产、采购、供应、发运、财务、人事、劳资、设备、计量、检验、化验、安全、环保等管理业务和研发。在生产系统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资源深度开发(DW、OLAP、BI)和生产控制系统PCS。从当时的改造成果看,宝钢、武钢系统最为完善。

对于大型钢铁企业来说,由于规模庞大,其信息化体系也比较庞大。以河钢旗下唐钢为例,先后历时近10年时间。而现在的中国钢铁企业中,很大一部分都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在钢铁工业信息化建设中,也培养出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软件公司,先后有16家钢企拥有自己的信息产业队伍,最早也最成功的如宝武集团旗下的宝信软件。

1.2 “钢厂IDC”最典型成功案例——宝信软件

宝信软件起源于1978年成立的上海宝钢自动化部,1996年独立出宝钢成为上海宝钢软件有限公司,2001年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发展至今,前后历经四十年发展,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

从钢铁开始,成为国内钢铁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第一品牌。公司业务从钢铁行业开始,后遍及交通、医药、有色、化工、装备制造、金融、公共服务、水利水务等多个行业,全面提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IDC、大数据、智能装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宝信软件以MES产品为核心的产销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在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常年雄踞榜首,广泛应用于铁区、炼钢、热轧、中厚板、棒线、型钢、冷轧、钢管及特钢等钢铁全产线全流程,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在冷轧业务方面,已成为国内最强的三电供应商,可为用户提供国际领先的一流控制系统并生产一流的产品。

钢厂IDC最成功示范。宝信软件的IDC业务是由旗下的“宝之云”品牌运营,宝之云IDC产业基地建设于宝钢股份罗泾中厚板厂区原址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端中立数据中心,现有产业规模近30000个机柜。宝之云IDC分为一、二、三、四期项目,其中,宝之云(一期)数据中心是由宝信软件独立设计、规划并建设,于2014年4月成功交付合作伙伴上海电信,最终用户为阿里巴巴。三期项目位于宝钢罗泾厂区成品仓库内,建设规模约4000个机柜,在2018年底全部交付使用。四期9000个机柜将于2019、2020年陆续建成。

宝之云IDC客户包括了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海关、上药集团等企业,在数据中心及云计算领域实现深度合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2016年集中进入运营投资回报阶段后,宝之云IDC已经一跃成为国内领先的数据中心典范。现如今宝之云IDC产业规模共计26500个机柜,使之成为国内一线城市中最大的单体IDC项目。

钢厂IDC优势得到充分体现。2012年3月,当时的宝钢集团与上海市政府签约工业转型框架协议,宝钢股份罗泾中厚板厂区钢铁产能整体搬迁,进行产业发展转型规划。在集团支持下,宝信软件获得厂区土地和厂房租用权,通过利用罗泾厂区的原有闲置工业厂房建筑,经结构改建和升级,购置数据中心供电、冷却等设备,设置消防、安保、智能化监控子系统,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宝之云IDC园区依托于宝钢集团,园区内充沛的土地供应、厂房资源、以及宝钢现有的自备电厂、完善的供配电与供水资源,可以为大客户提供大批量的、定制化的机柜空间。宝之云IDC整体土地面积达2.82平方公里,总电力供应能力达到2.8亿瓦。目前还剩余超过60%的可用土地和55%左右的电力储备,在一线城市中拥有独一无二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更是少数能满足BAT和电信运营商对IDC需求的项目之一。

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望复制成功模式。2019年2月,宝信软件与宝地资产、武钢集团、青山区国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武汉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将打造华中区域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武钢大数据产业园数据中心规划选址位于武钢厂区内,地块总面积约135亩,计划分三阶段建设18000个20A机柜,建成后可成为华中区域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合资公司依托宝信软件网络资源,结合宝地资产园区运营经验,将以武钢集团转型后闲置资源开展深入合作,布局“大数据+N”产业战略。2019年12月武钢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入运行,共装有2216个机柜,一期机柜签约率100%,中国电子、中国电信、迈异信息、宝信软件、楚天云等企业已签订机柜租赁合同。目前,首批客户已经入驻。大数据中心二期原计划于2020年3月开工。

根据武钢大数据董事长表示,武钢大数据中心得天独厚的几大优势。具备高可靠稳定的能源保障;技术先进,股东方宝信软件具有稳定运维30000个机柜的先进经验,具备服务阿里、腾讯、360、太平洋保险、海关总署等行业高端客户经验;区位优越,位于国家中心城市、全国5G五大中心节点之一武汉的主城区;全定制化服务,为用户提供个性服务;空间可扩展,土地、电、水等资源基本上可满足20万个机柜需求;央企品牌可信赖,实力雄厚,数据安全性强。

二、钢企转型IDC的行业背景

2.1 供改后的负债表修复与严控新增产能

自2016年供给侧改革开始,通过三年时间,钢铁行业共化解1.5亿吨过剩产能,彻底清除“地条钢”,行业景气度得到明显修复。螺纹钢价格从2015年底最低的1800元/吨上涨至最高时近5000元/吨;吨钢利润从从2015年底最低的近-500元/吨上涨至最高时近2000元/吨。从钢铁行业利润来看,钢企在经受2015年巨幅亏损后,利润迅速反弹。根据中钢协财务快报统计,2019年钢协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889.94亿元,累计销售利润率4.43%。钢铁板块利润总额预计达700亿元左右,虽有所回落,但在历史来看,仍处于高位水平。

钢铁行业资产负债率迅速降低。截至2019年末中钢协会员钢企资产负债率63.16%,已实现大幅下降,并接近完成协会提出用3-5年时间将资产负债率降至60%以下的目标。根据中钢协公布的数据,2016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9.6%,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也远超国外同等规模企业水平。而在此前16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由48.92%上升至70%左右。2016年资产负债率超90%的会员钢企有11家,80%-90%有14家。自2015年底超过65%水平降至2018年35%,资金充足;从钢企在手现金来看,钢铁板块合计货币现金从2014年的1100亿元左右增长至2019年三季度的1740亿元。经过供给侧改革后钢铁行业企业现金流迅速回暖,在手资金充裕。

钢铁行业明确不再新增任何产能。早在2014年,工信部就明确,在2017年以前,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同时对在建的违规项目进行逐步清理。而在2018年,工信部印发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再次明确严禁钢铁行业新增产能,并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在此行业背景及政策环境下,钢铁企业加快转型,利用充足资金优势,开拓新市场、新盈利增长点势在必行。

2.2 城市钢厂搬迁与关停的加速推动

因历史原因,全国75家重点钢铁企业有18家建设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有34家建设在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考虑大城市的环保压力,城市发展空间负荷,以及物流成本等制约因素,使大城市钢厂面临着各种发展压力的问题。

为此,2010年国家发改委编制“十二五”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中,对于钢铁行业,提出了加快沿海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的要求,目标为“加快沿海、沿江适度、内陆转移”。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同时,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2年基本完成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任务,把城区老工业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区。

在此基础上,河北等多地开始推进城市钢厂搬迁,以杭钢、首钢、济钢等为代表的城市钢厂纷纷完成搬迁或关停,而搬迁后留下的原址改造用途不尽相同。

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关停转型数字经济。半山基地是杭钢股份2015年前主要生产基地之一,根据杭钢集团整体转型升级的总体安排,半山钢铁生产基地于2015年底关停。

停产涉及公司下属炼铁厂、转炉炼钢厂、中型轧钢厂、热轧带钢厂、焦化厂以及控股子公司杭州钢铁厂小型轧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钢高速线材有限公司、浙江杭钢动力有限公司等钢铁生产体系等,仅保留非钢铁生产业务。

在半山基地关停后,2018年,集团公布了杭钢转型升级产业基金以及未来杭钢发展方向。筹建一支为浙江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浙江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服务于杭钢半山数字经济产业基地,推动集成电路研发制造中心、通信与网络应用示范基地、物联网产业集聚区、云计算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产业园、网络安全示范区、智能健康产业、诺奖智谷高端研发区、数字经济总部、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十大项目的建设。

首钢石景山基地关停转型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为改善北京的整体生态环境,2010年年底,首钢北京石景山园区钢铁主流程全面停产。

闲置的首钢北京园区没有拆除,而是以保护和利用为基础,在原先的工业场地上进行规划和改造,北京市于2019年发布《加快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建设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行动计划(2019年—2021年)》,明确了24项重点任务和71个重大项。

2017年底,冬奥组委全面入驻由西十筒仓改造而成的冬奥组委办公区,在首钢园区北区,利用老工业厂房改建的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冬奥训练场馆“四块冰”已全面建成。2019年起,将进一步加快培育产业转型新动能,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训练中心及配套设施、完成冬奥广场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首钢工业遗址公园项目。启动中关村(首钢)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产业园建设,完成首钢园运动中心、动力厂改造,落地一批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体育+”等领域示范项目。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搬迁。公司始建于1957年, 2017年6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明确石钢搬迁的时间表,2018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并推动市区主厂区停产。

根据规划,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将在井陉矿区新建两座130t电炉,产能120万吨,拟于2018年12月开工,第1座2020年10月底投产,第2座2020年12月底投产。

而根据石家庄市政府出台的《长安区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实施方案》,将对石钢旧厂房和焦化厂部分厂房进行修复性设计和改造,原址规划布局大型主题公园,对修复土地进行园林式规划,建设营造高水平的景观环境,并加强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济钢搬迁。济钢是山东钢铁集团的核心子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国内重要的板材精品基地。2017年3月,济钢正式启动钢厂搬迁工作,迁往日照。

2008年,在山东钢铁产业的重组中,与莱芜钢铁一道,被并入到山东钢铁集团旗下。2014年4月,济南东部老工业区确定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并且明确力争到2022年基本完成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任务。

根据规划,新济钢将是一个以高新园区运营、环保材料、现代物流、联合钢铁作为支柱产业的全新济钢产业集团。新东站片区是济南的五个城市次中心之一,承担着重要的城市功能,济钢片区则是这个城市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济钢已梳理并实施第一批10个转型发展项目,包括四新产业园、现代物流、出租车、文化产业、创智谷产业孵化、联合钢铁项目、环保新材料园、渣土车运输、汽车拆解、混凝土项目等。

三、钢厂IDC有望成为搅动行业新势力

IDC的前期投入较大,包括建造房屋购买或租赁土地成本、购置机柜成本、以及柴发、空调、电源等配套基础设施成本。建成后通过机柜租金产生收入,现金流较为稳定,长期回报率高,盈利模式上与商业地产类似。

而通过分析IDC服务商的运营模式及盈利能力比较,总结 IDC主要壁垒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土地位置、能耗指标等;二是资金,IDC前期投入大,土地、机柜设备等都要求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三是建设和运维经验;四是销售渠道。我们认为,钢企涉足IDC至少具备以上土地、能耗、资金三大优势。

3.1 钢厂IDC的土地优势

一线城市数据中心是稀缺资源。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位于国内宽带网络的骨干网节点上,在网络传输和带宽方面优势显著,因此对带宽和时延要求高的企业来说,一线城市的数据中心是优先选择;

由于环保、能耗等因素的影响,一线城市正在限制数据中心的扩建,加之一线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后进入数据中心行业的成本和难度都在加大;

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数据中心技术人才,更有能力处理海量数据中心数据,未来随着数据中心流量的持续增长,数据中心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

参考海外数据中心,基本集中于经济发达中心城市,如伦敦、新加坡、法兰克福、东京等。该类城市中集中了国际知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组织、电信运营商、云管理服务供应商、电脑软件提供商、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等都有很大的数据服务需求。

以全球第一的数据中心公司Equinix为例,在北美,欧洲,亚太和南美的15个国家32个主要城市拥有100个数据中心。欧洲主要数据中心位于巴黎、法兰克福、慕尼黑、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地;亚太主要数据中心位于上海、香港、新加坡、东京、悉尼等地。

数据中心建设所需用地远小于钢厂占地面积。国际上比较常见的一个IDC机房及基础设施的项目设计占地面积一般在300平米-3000平米不等。设计一般包括:IT 机房、设施电力和设施制冷。其中IDC 机房按功能划分为:主机房、支持区和辅助房间等。

主机房是用于信息处理、存储、交换和传输设备的安装和运行维护的建筑空间。包括服务器机房(区)、网络机房(区)、网络接入间(区)、存储机房(区)、测试区等。

支持区是支持并保障完成信息处理过程和必要的技术作业的场所。包括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房、电力电池室、空调机房、消防设施用房、消防和安防控制室等。

辅助区是用于IDC设备维护、运行监控、管理等目的辅助场所。包括监控中心、客户维护操作室(区)、客户接待室(区)、客户休息室(区)、业务参观区域、门厅、值班室、更衣间等。辅助区的使用面积宜为主机房使用面积的0.1-0.3倍。

对比主要第三方IDC厂商的机柜数量,1万个机柜的IDC基地占地面积大约在4-5万平方米,折合成亩大约在60-70亩之间。

IDC发展从服务器机房向大型超大规模部署演进,以向越来越多的网络设备及用户交付IT服务并提供存储、通信及网络等相应服务,因此所需要的占地规模会更大。一线城市土地资源是稀缺,而部分钢企恰巧上述土地资源优势,能为数据业务的IT设施提供足够大的建设空间。所以,对于这一部分钢企来说,其他企业做IDC存在的土地资源壁垒问题对其并不存在。在本文第二部分已提到部分钢企在一线城市拥有搬迁后拥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储备。

如杭钢半山基地搬迁后,遗留位于杭州市主城区近5000亩的未开发土地,其中除了移交给杭州市政府管理的2862亩外,杭钢集团自留地块占地面积1743亩。储备的旧厂房改造方面,40万平的大跨闲置厂房。若现有厂房采用大开间模式建设,简单改造后就可以作为IDC机房使用,改造成本较低。

又如宝钢将罗泾厂区的租用权转入宝信软件后,占地面积达到282万平方米,空地面积128.2万平方米。

3.2 钢厂IDC的能耗指标优势

能源效率是数据中心运营中的关键问题。随着业务量、信息量及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企业数据中心内的服务器、存储、通信、冷却设备、负荷开关、UPS、配电柜、机架及配电网络等设备的数量也将同步快速增长,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黑洞正成为企业成本的隐形杀手。对于高功率密度的机房设施,电力成本占到经营成本绝对主导地位,根据数据港招股说明书公告,数据中心运营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费,大约占公司营业成本的 60%左右,主要取决于数据中心的 PUE 水平。(PUE = PTotal/PIT,PTotal为数据中心总耗电,PIT为数据中心IT设备耗电)

IDC机房与其他传统电信机房相比,其特点是拥有大量服务器(包括存储设备),且设备对方非常集中。与网络设备相比,服务器的耗电量更为惊人。除了服务器直接消耗的能耗外,因服务器散热问题而额外带来的制冷能耗,目前已达到与服务器能耗接近的水平。

核心城市电力供应有限,能耗指标短缺。过去两年,北上深等核心城市先后出台了数据中心建设总量的控制政策及PUE能耗限制政策,部分一线城市对IDC 建设的电力供应逐步收紧。因此,能够在一线城市获取IDC机所需的能耗指标是最大核心竞争力之一。

钢厂能耗与数据中心能耗对比,钢厂能耗指标足以满足IDC需求。

2018年,中国数据中心总用电量为1608.89亿千瓦时,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的2.35%,占第三产业用电量的14.9%,超过上海市2018年全社会用电量(1567亿千瓦时)。

另一方面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四大高耗能行业合计用电18190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0%,其中钢铁约占四分之一。

2019年全年钢铁行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553千克标准煤,折合450千瓦时电力,即一个年产能千万吨级别的钢厂年耗电量至少在45亿千瓦时以上。而根据甘肃国网云数据中心项目,其3000个机柜预计年耗电量在3亿千瓦时左右,故钢企目前所具备的能耗指标同样是能够覆盖IDC的能耗规模。

此外,钢企在节能用电和发电方面已拥有较高技术基础。现代钢铁冶金过程是铁-煤化工过程,大量资源和能源使用同时,伴随着能源的排放,即二次能源。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总方针之下,目前全国钢铁行业自发电率已接近50%,合计年发电量约为1900亿千瓦时。

如杭钢集团目前拥有1座220KV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可为数据中心提供3路独立电源,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而且附近还有1座天然气母站距离数据中心项目仅800米,完全可以满足实施分布式能源对天然气的需求。800米的距离对应的燃气管输费基本为零,这意味着数据中心项目的天然气不但供应有保证,还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如武钢大数据中心项目位于武钢厂区内,使用的是钢厂富余用电,对客户而言,能源保障高,电费便宜。且可扩展性强,土地、电、水等资源基本可进一步满足20万个机柜需求。

再如宝之云IDC的负荷为一级负荷,机房采用了两路独立电源供电,主变和进线容量实现了100%备用,并配置了柴油发电机作为保安电源。

3.3 钢厂资金优势更为凸显

按照国内IDC的运营模式,主要分为自建机房、租赁机房、大客户定制化三类。同时,也可以分为零售型和定制批发型。

不管是租赁模式还是自建厂房模式,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IDC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重资产行业,需要有较强的资金实力支持。

除去自建项目土地上的投入,各个服务商之间不同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导致了不同项目之间的成本差异,普遍来讲,单机柜建设成本较高的在15-20万左右,较低的在13-15万左右。如宝钢宝之云IDC项目四期总共投资近20亿元。

钢厂方面,随着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推进,行业盈利显著回升。各大钢企现金流大幅好转,资产负债率大幅下降,在手现金充沛。以杭钢为例,截至2019末,公司资产负债率27%,在手现金近65亿元,未分配利润50亿元,资金实力雄厚。此外,集团公司前期成立的浙江杭钢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总规模也已达到100亿元。

本文作者:国金钢铁倪文祎团队,文章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原文标题:《【国金研究】钢厂IDC:新势力崛起搅动IDC行业,首推杭钢!!》,华尔街见闻对文章有所删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