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年轻帅气的郭台铭揣着从老妈那里筹措来的10万台币,租了一个门头,专门用来生产黑白电视机的旋钮。这家小门头,是大名鼎鼎的鸿海精密(富士康的母公司)的前身。
那一年,郭台铭的表姐夫张忠谋还在美国德州仪器,没有回到台湾创建台积电。
那一年,ASLM还没有诞生。
在同一个时代,清华大学的电子工程系分步式投影光刻机正在紧张的研发中,精度达到3微米,和当时美国GCA公司的最顶级产品精度接近。1978年分布式投影光刻机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彼时,中国的光刻机等半导体技术居于世界前列。
事到如今,或许有人质疑中国的发展策略,在半导体一而再再而三卡脖子的的情况下,当年放弃半导体的自主研发是失误。
然而事实上,半导体是资金驱动型行业,依赖有限的财政资金不可能走的太远。当时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半导体需求客户主要是石油部等极少数巨型企业,既没有广阔的全民PC用户,也没有大规模使用服务器的企业。错过芯片发展的时代,也是非常无奈的。
当中国经济不断强大,芯片需求超过全球一半的时候,中国半导体技术的突破,就指日可待了。
台湾的企业家都有敏锐的政治嗅觉,郭台铭在竞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时候,语出惊人的提到:一个世界,两套系统。
他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国际形势还没这么复杂,现在回头看看,真的是太英明了。
从当年去IOE战略开始,中国就在准备这一天。
在众多国产操作系统、国产芯片前赴后继的翻车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UOS、龙芯、海光、麒麟、鲲鹏等一系列可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自主操作系统和芯片。
精明的郭台铭为了配合苹果的印度战略,跑到印度建厂。结果不幸翻车了。
中国给很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个假象:中国行我也行。
以富士康为例,除印度外,在巴西、墨西哥、越南、印尼、捷克、澳大利亚等国都设有工厂,甚至在日本和美国也有分号。但这些国家的总产量,不足富士康的25%。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郭台铭正常的选择。
即便是印度销量第一的小米,也不过是从中国把配件运到印度,然后从印度组装,再美其名曰:Made in India。
很多人误以为中国的优势只是人工成本优势,但事实上更大的优势是工程师红利和全球最完备的供应链优势。
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是全球无以伦比的,美国都比不上。
库克说,如果美国的工具和制模工齐聚一堂,很可能会坐满我们现在现在身处的这个房间。但在中国,则需要几个足球场才能容纳得下。
在中国,苹果的供应链几乎都在 24 小时车程之内;在印度,除了大部分配件无法生产依赖组装外,苹果的印度负责人还要解决部分工厂的饮水问题。
在鸿海精密尝试往不同篮子里放鸡蛋的同时,苹果也做同样的尝试。
立讯精密发布公告,将以33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纬创资通两家全资子公司,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交易,立讯精密将成为苹果公司首家中国大陆的代工厂。
一、为什么是立讯精密
立讯精密的创始人曾经在富士康工作超过十年,公司创立后和苹果的合作源远流长,不过早期主要是生产苹果电脑的连接件等配件,规模不大,利润不算很高。公司同时也给联想、戴尔等电脑类企业生产连接件。
和苹果的蜜月期源自于代工AirPods,随着苹果引领真·蓝牙耳机进入新时代,蓝牙耳机的市场突然爆发。
作为爱跑步的选手,表哥见到AirPods后开始怀疑人生,为什么之前的十几年,蓝牙耳机都不考虑无线分体式?
AirPods的畅销让立讯精密受益匪浅,顺便接到了Apple Watch的订单。
二者的合作越来越紧密,随着代工范围一步步扩大,成为第二个富士康,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和苹果的合作,有一点点隐忧,那就是苹果的创新性是否能够持续,从而保持足够的盈利能力。
关于这点,表哥有个观点,随着规模的不断膨胀,生态圈的逐步完善,苹果已经成长为一个类似可口可乐的消费品公司,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高科技公司。巨额现金和广阔的产业链,让苹果能够掌控全球最先进的消费电子方面的量产技术,整合成最适合消费者的产品,让自己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二、立讯精密的业绩大爆发
打开立讯精密的年报,会深深的感觉到两个字:逆天。
在消费电子行业并不乐观的时候,公司收获了前所未有的业绩。受益于蓝牙耳机和苹果手表的爆发,公司2019年营收冲破600亿,向千亿进军。和4000亿营收的富士康(工业富联)相比,虽然有不小的差距,但随着业务的拓展,未来可期。
消费电子供应链的企业,主要关注两大核心指标,现金流和研发投入。
1、现金流
和诸多同行相比,立讯精密赚的都是“真金白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非常优秀,近年来基本上是逐年大踏步增加。2019年更是达到了74.66亿,远超净利润。说明公司款项结算非常及时。从资产负债表看,2019年历史欠款回笼比较多。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极佳,大客户的结算流程比较迅速。
结合利润表看,公司的利息支出3.64亿,和净利润相比并不算高。账面显示长短期借款61亿,和新增的营收相比,金额比较小,公司资金状况非常优异。在消费品电子配件行业,属于佼佼者。
2、研发投入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的研发投入高达43亿,接近富士康研发投入的一半,这个绝对金额在整个A股也属于前列。
超高的研发投入,是公司前进的必要保障,同时,公司的研发支出账务处理也比较霸气,全额计入研发费用,没有进行资本化。
公司的净利润比较实在。
三、立讯精密的护城河是什么?
2018年以来,苹果的供应链企业都开始偷偷的“去苹果化”,年报里不再提和苹果的合作。甚至有些年报通篇没有苹果两个字,但仔细看看核心业务,其实还是给苹果做配件,让表哥一头雾水。
后来经过缜密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由于最近几年苹果忽上忽下的业绩以及对供应商的苛刻(付钱还是慷慨的,但一言不合就打入冷宫),和苹果的合作成了一种风险,所以供应链企业不得不扩大和华为、小米、VIVO、OPPO等国产品牌的合作,来规避风险。
这点大家和郭台铭的想法都是一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立讯精密反其道而行,后果会怎样呢?
让我们看看立讯精密的营收构成,这种条状图比较直观。
除了消费电子以外,公司各项业务都在有条不紊的发展,其中赖以起家的电脑连接件业务竟然还在缩水。
其实这不怪立讯精密,因为早就被IBM抛弃的PC业务已经是明日黄花。虽然苟延残喘,但市场早已抵达天花板,增量空间不大。
而消费电子业务主要受益于苹果的新品,如果苹果新品销量不能维系,公司的业绩会怎样呢?尤其是公司开启了苹果全面代工的模式,对业绩有什么影响?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营业额肯定会大幅增加,这点不做赘述,但是成长性很快进入瓶颈,比如工业富联2019年的营收甚至低于2018年;二是毛利率会大幅下滑,目前立讯精密的消费电子毛利率超过20%,而富士康的3C电子毛利率只有8.5%左右。
和苹果的合作,最终会不会成为“过气”的业务呢?
如果苹果真的能和可口可乐一样成为一家伪装成高科技企业的消费品公司,那么立讯精密的未来将非常值得期待,公司会配合苹果研发生产出更多的消费电子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公司赚的盆满钵满;但如果苹果发生了转型或危机,深度绑定的立讯精密想转型就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