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申通快递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德殷投资及实际控制人与阿里巴巴签署了《经修订和重塑的购股权协议》。根据该协议,阿里巴巴投资32.95亿元,间接获得申通快递10.35%的股份,累计间接持有申通快递上市公司25%的股份。本次权益变动后,德殷投资仍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28.76%的股份,陈德军、陈小英及一致行动人可以实际支配的公司股份为35.84%,依然拥有公司的控制权。
2019年3月,阿里豪掷46.6亿,获得申通14.6%的股份。
8月阿里趁热打铁,跟申通再签了一个收购协议,在2022年12月28日前,阿里可以随时行权,收购申通至多31.35%的股份,收购价为99.82亿元。
前天申通发布的公告,内容很长,很枯燥。大意就是,阿里离控股申通又近了一步。阿里的定力足够深,硬忍了一年多才出手,巧合的是,在京东发出封杀令后。
虽然陈德军兄妹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申通35.84%的股份,仍然是大股东、实控人。但阿里从不为此担心,从趋势来看,阿里控股申通的,只是时间和方式的问题。
按此前协议,只要阿里愿意,随时可以行权控股申通。如今才行权了10.35%,还有21%的行权空间。不过阿里控股申通只需至多再行权6%即可。彼时阿里持股上升到31%,而陈德军兄妹相应地减少6%的股份,降至30%以下。
如果不用购买剩余的15%股份,阿里将以最低的成本轻松控股申通,至少节省50亿元,利益最大化。相比极兔消耗掉第一轮粮草到融资百亿,能不能再造一家一线快递巨头还是未知数。阿里可谓精打细算、深谋远虑。
疫情之后,物流重估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京东自建物流并不被看好,除了经历了十余年的亏损,京东物流还曾陷入“融来的钱只够再亏两年”的困境,相比之下,外界更看好菜鸟网络所贯彻的平台模式:轻资产、高利润、是典型的“互联网+物流”。
随着疫情出现,“重资产”模式的价值被充分验证,平台和市场也开始重估物流。
今年一季度,疫情催生的物流需求大量增加,但由于运力紧张和交通情况复杂,大部分快递公司的派送效率不尽人意。在此期间,京东物流脱颖而出,不仅在驰援湖北和C端配送上表现优秀,还为京东带来了同比24.8%的活跃用户数增长。
顺丰在疫情期间表现也同样突出。根据财报,顺丰一季度实现营收335.4亿元,同比增长39.59%,业务量达17.2亿件,同比大涨75.15%。不同于采取加盟模式的“通达系”,顺丰一直以自营模式为主,这意味着顺丰能有更好的履约体验和掌控力。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和顺丰并非只在疫情期间凸显优势,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两者的“扎实”价值在疫情逐渐缓和后仍在显现:
据财报,京东二季度的年度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了30%,相较一季度进一步提速。
顺丰的优势同样进一步扩大,其上半年营收达711.3亿元,同比大增42.05%。
相比之下,在履约体验上稍逊一筹的“通达系”的营收增速要么是负数,要么仅录得个位数的增长。
在增速上的此消彼涨,直接导致了物流行业的洗牌。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顺丰速运的物流业务件量达36.55亿票,同比增幅高达81.3%,远高于22.1%的行业增长,顺丰的市占率也从去年年底的8%增长至接近11%,超越了申通。反观“通达系”,除了行业龙头中通实现了市占率小幅增长,韵达、圆通的市占率基本没有变化,百世和申通则都出现了负增长。
在疫情的压力下,物流效率和履约体验之于公司增长的价值被显著放大。对于陷入存量竞争的电商平台来说,物流的价值不光是体验问题,更是关系到用户会不会流失去对手平台。因此,平台在拉新上有多努力,在物流领域的角力就有多激烈。
物流角力,殊途同归
电商与物流相辅相成,今年阿里、京东和拼多多纷纷加大了对物流的布局,期望通过筑高物流护城河来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1、京东。除了发力打造自营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京东充分认可加盟模式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实现快速扩张。今年3月,旗下的加盟制快递品牌“众邮快递”横空出世,众邮快递主打高性价比价格方案,服务聚焦于3kg小件和电商包裹。众邮如铺网成功,对京东迅速补齐下沉市场的物流短板大有裨益。
此外,京东还借用资本的力量快速补齐航空资源的短板。今年8月,京东宣布其旗下子公司京东物流将收购跨越速运。跨越长期深耕B端,在航空资源、干线网络等方面积累深厚,而京东物流离C端更近,业务更偏供应链下游。跨越的相关资源意味着能助力京东物流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构建,并向供应链上游延伸。
为自家业务垒砌高墙的同时,京东还将非京东系的快递公司排除出自家业务范围。京东先后“封杀”天天、百世、申通、圆通。背后是与阿里在物流上的短兵相接。
2、拼多多。为防止被对手“卡脖子”,拼多多构建自有物流生态显得尤为迫切。今年4月投资国美后,国美旗下的安迅物流已接入拼多多平台。不过,外界关心的还有另一家和拼多多“绯闻不断”的快递公司——极兔快递。
极兔快递在印尼起家,在东南亚市占率极高的快递巨头,其创始人和背后的资本关系都与OPPO和vivo相关,而拼多多黄峥又是段永平的“第四个徒弟”。基于明显的人际联系,外界很难不有所猜想。
极兔快递虽然今年2月底才起网试运营,8月全网业务量常态日业务量已突破800万件。和拼多多相似,极兔快递抢占市场的手段也是“烧钱”,极兔速递新一轮的百亿融资已在筹备当中。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获得资本加持的极兔快递将继续搅动快递市场。尽管拼多多尚未对其与极兔快递的关系有过明确表态,但增长迅猛的极兔快递无疑能帮助其在阿里、京东的地盘外开辟一条新的物流通路。
3、阿里巴巴。延续了自己一贯通过资本捆绑快递公司的策略,除了多轮投资百世外,今年4月首次入股韵达,自此,阿里聚齐了“通达系”的所有成员。9月,接受圆通投诚,花费约66亿元将将在圆通的股份提升至22.5%。目前,阿里巴巴在百世、申通、圆通、中通的股东位置分别从第一、第二到第三不等。
形势逼人,高手谋局
阿里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当年的星宅急便就是明显的案例。
其行权增持申通股份,必有自己的考量。首先,是因为京东封杀申通,阿里得给申通一个名分。其次,所剩的几家一线快递巨头都是优质的行业资产,一路扶持发展壮大,如倒戈相向阿里将得不偿失;再次是阿里对国内快递行业的持续看好和肯定。
通达百世虽已悉数归入阿里麾下,由于来自电商平台的件量是其主要业务来源,他们本质上还是对手,从增量掠夺到存量竞争,快递价格战频频发生,此消彼长,都想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他们各怀异心,无法听命于阿里,形不成统一的战线,内耗越严重,生态越恶化。
通达系电商件这一基本盘正在遭到新老对手的猛烈冲击。除了来势凶猛的众邮与咄咄逼人的极兔,还得面对老对手顺丰的挑战。2019年5月,顺丰推出了针对电商件的“特惠专配”低价快递业务,此后又进一步降低价格,对于3000票以上客户的价格甚至降至4-5元/票,接近靠低价抢夺市场的“通达系”的定价水平。同年11月,顺丰还通过联手唯品会获得了后者全年超5亿的订单增量。
虽然电商件利润不及顺丰的传统业务,但其作为填仓件能大幅提高顺丰的陆运资源使用效率,改善装载率,因此对于顺丰来说,电商件并非亏钱赚吆喝的买卖,何况低价快递业务正成为顺丰营收的核心推动力。
根据顺丰中期财报,经济件产品在2020年上半年共取得营收201.8亿元,同比增长76.12%,占总营收比例从22.89%大幅提高到28.38%,业务量同比增长240.86%,并“带动公司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图源:顺丰2020年中期财报
今年8月,市场传言顺丰正在组建一个电商件快递网络,并开放网点加盟。对于“通达系”来说,这意味电商件“腹地”正遭到持续侵入。
——阿里感觉到了对手逼人的气势。所以阿里需要也必须要找个突破口,
如果阿里冒然控股申通,用力过猛,会吓到旁边的“小弟”。毕竟有人抵抗,有人观望,有人两面三刀。
从投资菜鸟开始,阿里一直想从物流领域找一个突破口。
无奈大家对其加倍提防,甚至一度出现了三通一达联手的局面,这是阿里不愿意看到的。
为了瓦解这个联盟,2015年阿里战略入股了圆通,当时联盟的“首领”正是圆通董事长喻渭蛟。但入股圆通可以,控股就呵呵了。
2018年,阿里入股中通同样遇到这样的情况。
最后,阿里将目光投向了申通,希望从那里撕开一条口子。
没想到一下子就获得了近15%的股份,这在“三通一达”中史无前例。阿里有钱,申通高层有想法。阿里将计就计,把口子撕大一点,于是6个月后,阿里和申通签订了购股协议。
阿里只要死死捏住申通这张王牌,管你是难啃的骨头,还是玩暧昧,不表态,不站队,最终都会投欢送抱。
阿里不打没把握的仗,当它开始控股申通的时候,第二个“申通”一定在路上。
借力打力,将百世申通收入囊中,援手圆通,静待中通韵达跑步进场。
流量裹挟巨头,ofo是前车之鉴,毕竟谁也不想落到最后。阿里与菜鸟的快递统一战线,正在形成!
本文作者:咎海桃,来源: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