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和明星经理的赚钱魔咒

大摩财经
赚钱的基金,不赚钱的投资者。

“太少了。”当银行客户经理发来某款基金认购结果的时候,赵然有些懊恼。

赵然原本准备了12万元认购这款偏股型基金,但没想到的是,最终认购比例仅有11.06%,即仅有1.3万元认购成功。

“买的人太多了。”银行客户经理也很无奈。

买基金要配售,这样的火爆行情在今年频频上演。Wind数据显示,仅今年7、8月间,就有27只权益类基金在认购当天即售罄,且不乏多只百亿规模基金。其中,计划募资150亿元的广发稳健回报A申购规模达到348.75亿元,原计划募资80亿元的中欧阿尔法混合A当天就认购超过550亿元。

4月以来,A股的结构性牛市,点燃了投资者久违的热情。对于没有太多精力研究个股的投资者来说,包括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在内的公募权益类基金,因为投资门槛低、公开透明,而成为他们试图分享本轮股市红利的首选。

“这一阶段,投资者大概率赚不到钱。”资深公募基金从业者张亭泼了盆冷水。根据他多年基金从业的直觉判断,目前多数新成立的爆款基金所投向的领域,板块估值已处于相对高位。

而过去多年,“基金赚钱,投资者不赚钱”的悖论也成为很多投资者对公募基金的刻板印象。如何打破这一魔咒?

投资者涌入,新基金发行创纪录

“我今年基金投资收益才25%。”投资者成瑜对这一收益水平并不太满意。

成瑜今年才开始投资基金,此前,她的闲钱都放在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中。但伴随货币基金收益不断下降,年化收益已经低于定期存款,她开始尝试将一部分资金投向偏股型基金,而今年的股市行情没有辜负她的期待。

这几个月,不少朋友在听说她的经历后也开始找她推荐基金,在他们眼中,成瑜俨然已是“专家”。

2020年以来,股市出现结构性牛市行情,权益类基金回报喜人。数据服务商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4日,在5886只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中,仅有442只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负,绝大部分权益类基金录得正收益,最高收益达到91.68%,近乎翻倍。

投资门槛仅1元或10元,专业的基金经理操盘,在研究选股、择时等方面更具优势——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表示,公募基金最为规范、透明,是最适合大众理财的投资工具。

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在近期发布的《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显示,据最新调研数据,超9成投资者倾向于基金理财,仅有2成投资者倾向于自己买股票。

“我现在不敢买个股了,只做基金定投,年化收益能到18%左右。”方圆投资基金已有7年,2015年买个股亏得一塌糊涂后,坚定了她只买公募基金的决心。目前,她定投的基金主要是消费类、指数类和科技类。

基金热销,基金公司也加快了权益类新基金的成立速度。Wind数据统计,截至9月15日,今年权益类基金发行已达到591只,发行规模1.33万亿元。

据多位基金从业者们回忆,上一轮如此火爆的行情,还要追溯到2015年:全年发行权益类基金583只,发行规模1.21万亿元。在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此前也仅有2015年权益类基金发行超过万亿元。

而今年前三季度还未过完,权益类基金发行就已超过2015年全年盛况。2020年公募基金发行创下新纪录已板上钉钉。

“今年结构性牛市,股市大涨是基金发行创新高的直接原因。此外,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既然理财风险都在上升,货币基金、债市基金表现都不好,老百姓不如去买权益类基金。”张亭表示,互联网渠道的兴起,使得买基金也越来越方便了。

赚钱的基金,不赚钱的投资者

尽管今年基金出现普赚行情,仍有大批投资者表示没赚到钱。

“我的基金浮亏1万多了,半个月亏了5%左右。”投资者万华告诉作者。

万华是10年老股民,但炒股经历却“伤痕累累”。听朋友反馈今年基金行情非常不错,相对股票也更稳健,于是在9月1日购入某基金逾25万元。

“这只基金近一年收益有69%,我可能买在了高点。不过这点亏损幅度还能接受,而且频繁操作还会被扣除较高的手续费,综合其历史收益,我计划长期持有。”万华称。

“大多数投资者根据过去的收益状况决定何时买入,而70%是在牛市走到中后期时买入,这时市场估值已相对较高了。”天弘基金资深产品专家李骏在近日一场理财直播节目中介绍。

另一名投资者沈乐也是和万华一样的境遇。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在5月下旬买入诺安成长混合,在5月末卖出,在9月初又买入,目前亏损超过7%。“我身边朋友买这只基金的都赚了,只有我亏了。”

“高点买入,心态又不好,一通瞎折腾。”沈乐如此总结自己亏损的原因。

《2020国人理财趋势报告》显示,哪怕包括稳赚的货币基金和定期产品在内,七年来仍然有21.5%的用户没有通过理财赚到钱。而亏钱的原因,不外乎频繁买卖、追涨杀跌和盲目相信自己。

其中,频繁买卖的用户较拿着不动的用户收益率相对少28%;追涨杀跌用户较基金自然净值涨幅少赚40%。截至2020年7月,基民中35%的用户买入后不到一个月就会清仓,能赚钱的不到6成。只有38%的用户持仓一年以上,但近9成都能赚到钱。

中欧基金在2019年的一则分析中也指出,其旗下某基金产品三年来涨幅达到55.42%,较同期中证500的超额收益达到81.28%。在此前任意时点买入并持有2年就一定能获得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达43.88%。但该基金投资者平均收益仅8%,买了该基金亏钱的用户也大有人在。

类似的案例在基金公司中屡见不鲜。作者从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了解到,今年初统计中,某基金产品2013年到2019年累计收益超过300%,期间只有2018年收益为负。但曾经持有的客户中有近40%都亏损,真正实现100%以上收益的客户只有1%。

“类似情况在全部客户分析中也可以看到,着实令人遗憾。”该基金公司方面表示。

“不买爆款基金”

岳凌今年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超过40%。理财APP上显示,她的基金收益水平打败了平台上99.99%的投资者。

岳凌说她给自己定下了几条规矩:“不买新发基金,不买爆款基金。”

“新发基金有封闭期要求,面临很多不确定性,我更愿意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爆款基金的话只能说明它募集能力强,而募集能力和投资能力是两码事。”岳凌介绍,自己主要挑选规模在10亿-30亿规模的基金。“一旦基金规模过大,基金经理在操作时就要追求稳健,操作时局限因素更多,收益水平自然就降下来了。”

兴全合宜灵活配置混合基金便是一个典型的观察样本。该基金是2018年开年的大爆款,发售当天认购金额就达到327亿元。由于起初未设置募集上限,这部分认购资金最终全部确认。

今年1月末,在兴全合宜两年封闭期满时,其年化收益为9%。即将开放申赎之际,基金经理谢治宇在致投资者信中坦言,基金成立后,沪指很快从3500点一度下探至2400点。一方面大家很善意地认为市场高点发行一只规模巨大的基金管理难度确实比较大,获得一定的收益已属不易;但另一方面,两年期的年化收益也不算太亮眼。

在兴全合宜设立前,谢治宇的基金管理规模约在130亿元,在兴全合宜之后,其基金管理规模一度超过400亿元。

“规模的挑战显而易见。”谢治宇表示,“因为兴全合宜规模较大且一次性开放赎回,两年封闭期投资就像一段短途航程,必须为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准备充裕的时间。建仓需要一定时间,仓位稳定一段时间后,随着封闭期临近结束,我必须提前考虑减仓,为基金的流动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张亭和岳凌都表示,如果看好一位基金经理,买他管理的存续老基金最合适,这些基金有过往的业绩表现支撑和成型的投资风格。

但市场现状是,投资者们蜂拥购入明星基金经理的新基金,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爆款基金;在市场的推动下,基金公司也不断推出新基金,乃至创下发行纪录。

以今年市场最火的广发基金经理刘格菘为例,其目前在管9只基金,管理规模已达821.32亿元,是目前市场上管理规模最高的主动权益基金经理。

2019年,刘格菘管理的三只基金包揽公募基金业绩前三名,成为职业生涯中的高光时刻。2019年12月和今年1月、3月、6月,广发基金趁热打铁,先后发行了刘格菘管理的广发科技创新混合、广发科技先锋混合等4只基金。

有市场声音指出,如此密集发行新基金,是不太负责任的做法。

“每个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管理规模的边界,超过这一边界后,操作调仓就没那么灵活。”张亭表示。“但今年的行情,把所有基金的规模都撑大了。渠道也只认明星基金经理,没办法,只有这几个能发的出来。”

在张亭等资深基金业人士看来,基金公司以规模论英雄,而不是为投资者赚了多少钱来评判。因此,销售渠道的重要性取代了基金投研能力。

有基金业高管举例称,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某产品和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某款产品表现基本一致,但前者规模上百亿,后者仅有1亿多元,“说明这家小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并不弱,造成这种巨大规模差距的,主要是因为银行、券商等销售渠道的支持差异。而销售渠道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佣金费率、销售激励”。

以投顾业务对抗人性弱点?

“公募基金发展还是太慢了。”从业超过20年的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彤感叹道。

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在17.69万亿公募基金中,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基金占比近六成,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在内的权益类基金规模仅4.97万亿,占比尚不足30%。

中基协在2019年度下半年工作计划中指出,个人投资者由于频繁申赎、高买低卖等原因,基金投资体验感很差,导致公募基金失去投资者信任这一发展根基。

相较个人投资者,全国社保基金的收益令人艳羡。社保基金近日发布的2019年报显示,2019年度实现权益投资收益额2917.18亿元,投资收益率14.06%。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14%,累计投资收益额12464.06亿元。

公募基金是全国社保基金最主要的委托投资资产管理人。

陈彤表示,社保基金成功的一个主要秘诀在于长期投资,个人投资者却很难做到。这一过程中,要克服追涨杀跌、频繁买卖的人性弱点,实在是挑战重重,必须通过账户、产品和对基金的研究和配置综合完成。

方圆也认为,自己投资基金收益不错的主要原因就是, “主要看基金经理的专业背景,历史管理基金收益,另外就是长期持有。只要选的基金不出大问题,基本上都能赚钱。”

陈彤表示,如果将基金产品比作给老百姓解决投资理财问题的“药品”之一,把基金公司比作“制药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行业的“制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过去,投资者买基金就像买“非处方药”,但能否“对症下药”,需要有“医生”来把脉问诊,开出处方。此前基金市场上“医生”这个角色是缺失的,多数投资者并不太了解市场上众多的基金产品,又缺乏专业的投资顾问,因而买的产品不一定适合自己。”

中基协在上述工作计划中指出,“以前端收费加尾随佣金为代表的销售费率机制是损害投资者利益、导致公募基金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大力推进行业费率改革,摒弃销售额驱动收费模式,转为按保有量收取一笔费用,由募集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自发形成不同水平的管理分成。

2019年10月,证监会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试点机构可代客户作出具体投资决策,这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正式落地。

目前,包括南方基金、易方达基金、中金公司、招商银行、腾安基金、蚂蚁基金等获得基金投顾业务试点资质,涵盖了基金公司、销售机构、银行、券商等渠道。

与传统模式相比,投资者将账户委托给投顾机构,投资者支付的投资顾问费是投顾机构的唯一收入,投顾机构不向基金管理人收取销售费用。这也意味着投顾不会因为销售激励向用户推荐产品。

2012年底就试点基金投顾业务的嘉实财富运营显示,投资者持有基金的期限更长,且权益类基金加权比重超过50%,客户盈利水平也高于行业总体水平一倍。

陈彤表示,通过基金投顾试点,有望让专业投顾机构辅助投资者做出决策并监督执行,可以适度抑制投资者追涨杀跌的行为。有投顾机构专业挑选基金,可以让基金公司从销售渠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投研能力论英雄。“投资顾问也是对抗投资决策中人性弱点的尝试。”

“十几年前,我去推广基金时,有老百姓以为我是卖‘鸡精’的。而现在,公募基金已经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在互联网渠道的推动下,只要投顾业务能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得到用户认可只是时间问题。”陈彤乐观表示。

(文中赵然、张亭、成瑜、方圆、万华、沈乐、岳凌均为化名)

本文作者:肖望,来源:大摩财经 (ID:damofinance)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