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股太强了,为啥说面临历史性投资机遇?

雪球
军工行业的最大变化就是投资逻辑,从原来的事件驱动,转变成产业基本面驱动,因此要以成长股的思路来投资军工。

最近军工的表现太扎眼了。过去一周,国防军工板块指数涨幅在中信30个一级子行业中排名第1位。

近期,核心军工企业陆续开始收到“十四五”订单,并且部分企业已于三季度开始备产。目前,对于“十四五”期间武器装备采购显著提升较为确定,尤其是军机、导弹领域。

以前的军工股,都是以事件驱动、主题性投资为主,持续性不大好。那么,这一次会有新变化吗?

结论是,军工产业可能面临历史性的投资机遇。

4个变化

第一个是国防政策的变化。因为军工行业是一个典型的 TO G的行业,国防政策是所有军工产业发展的源头。我们的国防政策已经由过去的强军目标稳步推进,转变为备战能力的建设,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过去我们以反制武器发展为主,实行的是韬光养晦。发展到现在,政策上升到全面备战能力的建设,因此,武器装备的订单将从原来的稳健增长,可能会变成加快并购、高速增长的情况,提升了武器装备放量建设的迫切性。

第二个是装备产业发展的变化。十三五之前,我们一直处在一个重点型号(比如歼 20、运 20、直 20)的研制定型或者小批量批产的阶段,研制出来了一些重点型号。“十四五”进入到大批量列装、形成军工作战体系的时期。所以这是一个产业发展的趋势,从研制定型到大批量放量建设的阶段。

第三个是军队组织架构的变化。我们从 2015 年底启动世界上最大一轮的军改,目前军改已经基本上结束,整个军队的人事组织架构调整到位,这也为武器装备的批产、采购奠定了组织和人事基础。

第四个是采购模式的变化。以往的装备采购叫三年滚动采购,当年有当年装备的采购计划,然后执行第二年的草案计划,第三年的预告计划,依次递进,逐年滚动的一个方针。因为以销定产的规律,以前军工产业链的产能只能匹配以往的稳健发展下的装备需求。

突然间,现在装备放量建设大的需求下来,产能匹配不上现在的需求,所以军工产业链扩产非常必要。

很多上市公司已把扩产计划提上日程,比如说抚钢2020-2022 年三年建设三项生产项目,投资 7.9个亿,就是针对航空航天、能源动力等领域的的发展。

西部超导调整募投项目,扩展的背景就是某型号军用航空发动机型号快速的量产。还有钢研高纳向大股东中国钢研进行募资。

总体上,一些上市公司陆续已有扩产计划,整个军工产业扩大产能,主因是采购模式的变化。以往的年度采购计划,逐步的会转成批次合并,大单制采购,预付款的比例也从原来的 30%提高到50%的水平。

所以军工企业可以展望到更长时间维度的军工订单的高增长,现金流也能大幅改善,这是采购模式变化带来的好处。

高景气时代

未来七年,装备体系整体升级,长期来看是一个军民融合,军转民,一些民用产业持续发展的高景气时代。

比如红相股份、新光光电、特发信息、高德红外等,已经在陆续公告“十四五”订单的情况,基本可以反映“十四五”军工行业的高景气度已经来临。

从产业链了解的情况,现在一些重点型号的一些大单制的采购,其实已经开始在执行,一些重点型号的装备基本在都跟配套厂商签订大的“十四五”采购的框架合同。

从订单的角度来说,军工已经迈入到“十四五”高景气度的时间周期里。

另一方面,一些民参军的企业,在装备放量建设背景下,体制内的产能比较紧缺,就会外溢到民参军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强一些,比如光威复材、北摩高科、中简科技、鸿远电子、火炬电子等,这些公司的 ROE水平相对会比较高。

从机构持仓的角度,三季报的时候,军工的机构重仓持股比例是 2.87%,环比增长 1.4个百分点。

从趋势上来说,机构从二季度就开始逐步加仓军工。但大家对军工未来的景气度到底怎么样,没有实证的数据进行验证,更多是通过产业链去调研。

另外一方面,即使摸到了很多订单确实不错,但是担心机制的原因造成增收不增利,所以很多质疑。再加上过往军工都是以主题事件驱动为主,造成很多机构对军工投资仍是抗拒的。

事件驱动到基本面驱动

从业绩来看,最晚到 2021 年的一季度,主机厂的预收款,上游电子和原材料的营收和利润都会大幅增长,这时军工的高景气度跟业绩会得到充分验证,那时会迎来第二波双击。

因为业绩的确定性提高之后,估值溢价也会得到提升。目前机构对军工的持仓比例较低,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

企业利润端来看,从三季报开始,大部分军工企业Q3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非常突出,预示着产业链已经进入高景气的阶段,利润拐点已经到来。

因此,整个行业的最大变化就是投资逻辑,从原来的事件驱动(包括炒资产注入等),转变成产业基本面驱动,所以军工产业迎来了一个最大的历史性投资机遇。

因此,要以成长股的思路来投资军工,短期来看,处在一个订单跟产能双双爆发增长的时期。

从今年开始接触到整个备战能力建设,需求很大,各个产业链的企业扩产,会在 2023 年左右达到产能高峰。

也就是说,这三年产能持续向上,交付情况也是处在一个持续向上的过程中,景气度是在环比向上。

如何选股

赛道非常多,哪些是“十四五”装备重点采购的方向?

要重点通过未来作战装备、消耗型装备两个方向去选赛道。

未来作战装备要符合当代及未来作战的需求,不再是像以前那种大面积火力覆盖的方式,这是武器装备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二个是消耗型装备,逻辑在于,实战化的训练加大了消费型装备的消耗,再加上备战能力建设的需求,需要储备大量消耗性装备,所以精确制导、弹药等的需求量会比较大。

高增长的细分赛道排序,第一是导弹,第二是航空发动机,第三是无人机,已经使用了高性能军机。

选择军工的第一个维度是优选赛道,短中期要看重点采购的方向,中长期要看军民融合,哪些赛道会走得更长,空间更大。

第二个维度是选卡位,一些核心卡位的军工企业,它们的产能释放往往决定了整个产业链的交付。

这些企业是在产业链上拥有稀缺或者垄断性产业地位的一些主机厂,上游的一些电子或者材料企业。关键看他们有没有核心竞争力,竞争格局是不是好,是不是具备市场化竞争的能力。

比如说导弹里面的洪都航空、宏大爆破、高德红外。航空发动机的总装是航发动力,军舰总量是沈飞、西飞、洪都航空等,无人机的总装航天彩虹。

核心的上游军工电子,包括振华科技、紫光国微;电子相关企业,包括睿创微纳、火炬电子;国防信息化装备包括中国海防;军工材料包括ST 抚钢、应流股份、中航高科、西部超导、钢研高纳、光威复材、北摩高科、中简科技等。

本文作者:那有什么荣华富贵,来源:雪球

2020年度巨献,华尔街见闻黑金会员限时上线!

一卡解锁APP内所有会员和专辑课程(附带一节线下课程)+跨年期间额外加送千元豪礼

戳此一键进入会场获得属于您的至尊礼遇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