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持续提升,平安银行价值重估的机会来了?

平安银行
中国强劲的经济复苏为资本市场带来热情,国内银行股自年初以来表现一度亮眼,已引起市场关注。 截止2月1...

中国强劲的经济复苏为资本市场带来热情,国内银行股自年初以来表现一度亮眼,已引起市场关注。

截止2月18日,A股银行板块今年涨幅达到14.84%,仅次于化工、有色等传统顺周期行业。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无锡银行和宁波银行上涨幅度皆超20%。

银行股的投资逻辑

普遍观点认为,目前市场对宏观基本面的预期一致:中国在去年经历经济V型反转后,今年有望实现较高水平的同比增长,1季度单季经济增速在15%左右。尽管由于基数原因2021年经济增速逐季下降,但是经济增长中枢在上移,对银行资产质量的预期在好转。

并且,目前政策面预期一致:货币政策不急转弯,意味着1季度央行大概率不会降准也不会降息,而且再贷款再贴现也大概率不会再有。而经济走强、利率不再宽松、回归中性甚至偏紧的时候,银行股通常会有比较好的表现。相比2020年, 政策层面更加有利于银行经营,有望缓解银行信用风险、流动性压力和资产利率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上市银行4季度预期单季净利润将同比出现正增长,而且增速会在20%左右。强劲的业绩复苏将为银行股带来估值中枢的修复和抬升。从估值水平和基金持仓比例上看,银行板块的平均PB远小于1,也处于历史低位。

此外,金融业务属于持牌经营的业务类型,随着互联网存款管理办法出台和法人直销银行牌照的陆续下发,BATJ的部分金融业务受限,这类业务都将回流到银行体系内部,无论是对存款业务、零售贷款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支付结算业务都将银行业构成利好。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加强也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的基本面预期。

通过复盘去年到今年年初银行板块的四次阶段性上涨,也可以印证顺周期银行股的投资逻辑。

第一波行情是在2020年6月底7月初,由于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资金涌入银行板块。

第二波行情是在2020年9月底到10月中旬,由于银行业绩的恢复,使得板块出现了较明显的超额收益。

上海银行间同业三个月拆借利率走势

第三波行情开始于2020年11月中旬。在此之前,由于9月和10月的经济数据持续超预期,比如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两个月持续同比上涨6.9%,恢复到了疫情之前的水平,地产和投资数据的增速也较快,同时利率有抬头迹象。此外,全球疫苗利好消息不断。在此背景下,国内中证银行指数也创新高。

而年初以来的第四波行情,则属于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银行业“业绩牛”。

截至今年2月4日,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江苏银行先后公布了2020年业绩快报,而平安银行则发布了2020财季银行业第一份年报。其中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业绩大幅回暖,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实现增长,同比增幅在1.15%~4.82%之间;不良率也大幅改善,处在0.96%-1.79%区间。

而其他银行的业绩也符合预期,银行板块迎来了业绩驱动、资产质量改善下的阶段性行情。

板块内分化,资产质量成关键

随着行业整体业绩的改善,银行板块内部也在分化。

由于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要营收来源,高息差将直接对银行的盈利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家银行,如果能够在资产端优化其生息资产的结构和收益率,在负债端有较强的揽储能力并控制利息成本,那么就有能力使得息差在资产质量的提升走阔,并在资本市场上脱颖而出。

在已经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的上市银行中,在业绩和资产质量上有明显优势的,平安银行便是一个。

2月2日,平安银行发布2020年业绩快报,2020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35.42亿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归母净利润289.28亿元,同比增长2.6%;加权平均ROE为9.58%。截至20年12月末,资产规模4.4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18%,拨贷比2.37%。

平安银行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1.3%、2.6%,尤其是在疫情肆虐导致前三季度净利增速下滑5.2%的情况下,在去年高基数下全年盈利重回正增长实属不易。此外,平安银行的不良率持续下降,由2020Q3的1.32%下降至1.18%,不良率、关注率、逾期率创近年最优水平,资产质量大幅超预期。

超预期的业绩和资产质量的背后,平安所做的可以总结为一个字——“早”。

2020年,平安银行提前为2021年非信贷计提大量减值,金额高达27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7.78%。而2020年核销贷款达到了594亿元,其中2020年Q4单季度核销便有190亿元,非贷款减值的大幅计提分流了一部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导致贷款拨备覆盖率环比-16.89pc201.4%,拨贷比环比-0.5pc至2.37%,拨贷比较年初下降0.64pc, 21.26%。

实际上,提早计提这部分的减值,并且进行核销,使平安银行在2021 年能够轻装上阵,为利润增长做好储备。再叠加前瞻性动态风险指标大幅改善、“不良+关注”的滚动生成率下降至历史低位以及新冠疫苗的大规模接种和经济复苏,平安银行2021年的不良生成压力有望大幅下降。表内资产质量上,平安银行对不良的认定继续趋严,逾期占比不良环比下降;拨备计提力度边际减小,拨备覆盖率、拨贷比均环比下降。 预计随着未来信用风险新增压力递减, 安全边际将有所回升。逾期率降至1.42%低位,环比下降35bp,同比下降67bp;关注类占比1.11%,环比下降48bp。

表外资产质量上,平安银行提前一年完成理财非标问题资产回表,足额计提了拨备且回表问题资产符合条件的基本核销完毕。

对公与零售业务维度上,平安银行继续夯实对公条线资产质量,总的对公不良率继续环比下降7bp至1.24%, 一般企业贷款环比下降12bp至1.39%。在对公做精做强战略下,客群聚焦战略客户和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小微客群,对公条线不良率一路向下;零售条线资产质量好转,各条线产品不良率均环比下降。新一贷、汽融、信用卡分别为1.13%、0.7%和2.16%,环比下降30bp、2bp9bp

在资产质量不断提升的超预期下,平安银行其实早有动作和布局。

2016年之后,平安银行迈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零售转型。首先,近年来,平安银行开始调整零售策略,强化风险管理积极核销处置零售不良资产,加快实现存量风险出清;其次,平安银行零售贷款向按揭及持证抵押等低风险贷款倾斜。

虽然房抵贷也是带有一定消费属性的贷款,但相比于过去以信用贷款为主的消费贷和信用卡贷款,拥有抵押品的房抵贷的抗风险能力明显更强。多措并举之下,平安银行零售资产质量持续向好。

2019Q4,平安银行采用了更为严格的五级分类标准,将逾期60天以上的贷款全部纳入不良,拨备多提,主动“藏肌肉”。

考虑到不良认定标准从严和消费金融领域风险上升的行业背景,此举在当时对平安银行各项零售贷款的不良率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毕竟贷款分类调整只是改变了零售不良贷款率的时点基数,并不影响零售资产质量逐步改善的趋势。

对公业务端,截至2020年末平安银行在制造业和商业(主要是批零业)的对公贷款,占总体贷款的比例仅有8.3%,是上市全国性银行中的最小值之一。平安银行一直在压降这两个行业的风险敞口,两行业贷款总额占比从2012年历史最高点41.40%持续压到2020年末只有不到9.00%。公司更小的信用风险敞口,意味着大环境波动对资产质量会产生更小的影响。

2019年公司开始新一轮的对公业务改革,将低风险的战略客群作为核心客群之一。在调整了原有的行业事业部机制以后,作为对公业务支柱之一的“行业银行”体系从总行层面整合集团资源对接头部客户,使战略客群在资产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2019年战略客户贷款较上年末增长53.30%,大幅超过对公贷款14.5%的增速。重点客户占比提升,风险行业占比下降,有助于继续降低未来的对公业务风险。

平安银行在年报中表示,2020年,该行坚持对公做精策略,紧跟国家重大战略规划,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聚焦优势行业、重点客户,持续压退高风险客户,进一步优化资产组合配置。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对新增业务风险管控,加大存量风险的化解和处置力度,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采矿业、制造业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有所上升,分别是受贷款规模减少和个别对公大户新增影响导致,整体风险可控。

通过提前主动而为,平安银行注重资产质量的“硕果”开始在盈利端显现。这也使得平安银行得以“轻装上阵”,穿过疫情的迷雾,一路乘风破浪。

尾声

随着中国经济的的强劲复苏,以及货币政策的常态化,作为顺周期的银行板块将乘上第一波浪潮。而作为银行股中的龙头,平安银行有望凭借优质的资产质量成为潮头的“弄潮儿”。

其中,平安银行自2014年开始发力的零售业务,一直是平安银行坚固的护城河以及安全边际;并且疫情之后复产复工进度加快,中小微企业有较大的贷款需求,央行在政策上也亦对该部分企业有所倾斜,而伴随这平安银行精品对公贷款规模扩大,其优质资产规模也随之增加,公司的资产结构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优化,而这也将显著抬升平安银行的长端盈利和估值。

因此,资产质量提升下的业绩改善,成为当下平安银行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

展望2021年,随着理财回表压力提前消化,以及减值压力彻底释放,平安银行的盈利空间已经打开,且从年初至今的行情中也可以看到该逻辑正在逐渐得到市场验证。

在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龙头银行股在估值、业绩上的双重扩大,甚至是银行股行情从龙头个股向板块性机会的大幅扩散。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