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长达4万字的“实施意见”,重新定义了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的未来城市格局。
3月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上海地图上,环绕在外围一圈的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有望被培育成一个个“综合性节点城市”,共同构成“五大新城”。
无论是购房、租房还是落户,未来五大新城和中心城区将形成差异化政策。上海将加大五大新城的住房土地供给,加快商品房建设和供应,还将缩短“居转户”年限。
上海,不再是一个单核城市,而是“1+5”城市群,这也将深刻地影响房地产市场。
枢纽型新城
“五大新城”的规划由来已久,但从未被提升到现在这种高度。
早在2001年,上海就提出打造7个新城,包括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金山新城、崇明城桥新城,但那时候的定位仅仅是“郊区新城”。
十年前,上海再次发布“十二五”期间的七大新城详细规划,要将上海的建设重心从城中心转移到郊区。
到了“十四五”规划发布,一场脱胎换骨的改变来了。
七个新城变成了五大新城,“郊区”两个字消失了,五大新城定位既不是城市副中心,也不是卫星城,而是独立的综合节点性城市。
五大新城像一张拉开的弓,对准广阔的长三角腹地,它们将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
它们将确立在各自区域廊道上的交通枢纽地位,联结上海与其他长三角城市;到2025年,五大新城所在区GDP总量将达到1.1万亿元,接近目前整个浦东新区的年GDP;到2035年,五大新城将各集聚100万常住人口,新吸收近300万常住人口。
事实上,经历前20年铺垫,上海五大新城已经各自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摆脱了郊区发展洼地的形象,城市面貌初具雏形。
3月1日,上海市政府召开的新城建设推进大会,明确了未来会推动全市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向新城倾斜和集聚。
这说明未来五大新城的发展,不会再遵循房地产开发先行、形成郊区睡城的模式,而是通过优厚条件首先吸引产业集聚,再通过提高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水平,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涌入,实现正向循环。
或成拿地热点
值得关注的是,新城规划发布后,未来上海的购房、租赁以及落户政策,都将一分为二,上海中心城区和五大新城将各自执行差异化政策,这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影响一是体现在落户放松后购房人群的变化,二是市场区域格局的变化。
五大新城落户政策的基调是“放松”,比如“实施意见”提出拓宽海外引进人才的渠道,部分人才的“居转户”年限可由7年缩短为5年,以及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加3分等政策。
在住房方面,五大新城的主要思路是增加商品房供应、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这两条政策都将减轻青年人才安家上海的压力。
过去高落户门槛和购房门槛,限制了年轻人留在上海长期发展,同时二线城市又放开落户和鼓励人才购房,“抢人大战”打得轰轰烈烈,上海却面临人才流失。
去年9月,上海出台应届毕业生落户新政,四所名校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申报落户,体现了上海吸引人才的迫切。
接下来,五大新城会承担起为上海留住人才的任务,还能疏散中心城区人口,缓解大城市病。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次政策对上海房地产后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房企未来测算上海购房需求的重要因素。
严跃进认为,“实施意见”中有几个要点值得关注。比如意见提到新城核心区的开发强度将强化,意味着后续容积率规定的放宽,这会使得投资机会增多,青浦、松江等过去印象中的偏远郊区,未来将成为开发商拿地的重点区域。
此外,意见中提到大力支持TOD模式,根据上海已有TOD项目的入市情况,严跃进预计这类产品市场认可度将很高,对人口导入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开发商特别关注。
“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释放了非常好的信号。”但严跃进表示,近期要防范中介炒作,积极稳定市场,真正实现新政对人才、产业的利好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