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轮的通胀中,哪些大宗商品是最大的受益者?

对冲研投
在PPI快速上涨的通胀时期,工业品一般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黑色商品的上涨行情最为稳定。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月国内PPI同比增加0.3%,这是在疫情爆发后PPI同比数据首次转正,市场对通胀来临的情绪高涨,期货市场交易活跃。

为了寻找通胀期间可以重点关注的投资品种,本文追溯了历史中PPI增速大幅提高的原因以及通胀期间各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涨幅,发现在PPI快速上涨的通胀时期,工业品一般都有着不错的表现,而黑色商品的上涨行情最为稳定。

以PPI增速为依据,我们选取了2000年以来通胀较为明显的四个时间段:2002年1月~2004年11月,2006年4月~2008年8月,2009年7月~2011年7月,2015年11月~2017年2月。

1、2002年1月~2004年11月:投资与出口需求共同拉动工业品价格上涨

2002年~2004年期间,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国际贸易开始回升,同时就业情况改善,促进消费市场得以改善;而同期国际油价也出现大幅上涨。

2002年后,受益于加入WTO与外围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净出口额逐年提高,外汇储备增加导致市场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宽裕;同时,我国在此期间坚持实行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并确定了扩大内需的长期政策,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量增长,带动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

从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看,本次通胀在受到国内需求拉动的同时,也有国际油价上涨等输入性因素;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为黑色商品、有色金属和能源化工板块等工业品,其中乙二醇涨幅最大,为244.11%,苯乙烯和原油紧随其后

2、2006年4月~2008年8月:美元贬值叠加内需快速增长

2007年7月至2008年8月期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期间,国际油价由每桶90美元上涨到130美元的历史高位;同时大量国际热钱流入中国,加大了国内的基础货币供应量。

而此时国内以食用油为代表的一系列商品价格因为供给短缺出现大幅上涨,同时整体经济发展过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2007年整体经济增速达到了11.9%,主要便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输入性通胀、部分商品供给短缺、固定资产投资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叠加当期流动性过剩,共同造成本轮通胀。

本轮通胀期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是黑色商品、能源化工板块和农产品,其中焦煤价格涨幅最高,达到191.67%,铁矿石与动力煤其次。

3、2009年7月~2011年7月:危机后的需求修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在全球扩散,而国内也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货币政策收紧,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速减缓。

2009年开始,为了挽救经济,全球普遍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同时货币政策极度宽松;2010年开始,全球经济增速开始由负转正,国际贸易逐渐恢复正常,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的需求得到恢复。

2009年至2010年,中国也同样持续采取了积极地财政政策,配合宽松的货币政策,运用刺激内需弥补来外需减少的方法促进国内经济复苏,带动大宗商品的价格回升,直到2011年扩张性的政策逐渐退出。

在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通胀期间,我们监测的品种价格,除乙二醇外,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白银价格的上涨幅度最高,涨幅达到183.83%,天然橡胶与铁矿石其次;

4、2015年11月~2017年2月:供给侧改革推动工业品供需结构改善

2015年末至2017年初的PPI同比大幅增长国内供给侧改革的推动,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供给端主动清退老旧产能,降低库存,供需结构得到优化;与此同时,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且汇率上升带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输入性上涨,也是PPI增长的动力之一。

本轮PPI同比大幅提高期间,我们监测的大宗商品,除玉米与淀粉外,均有较大幅度的上涨,而受供给侧改革影响的工业品价格上涨最为明显,黑色商品、有色金属和能源化工板块均出现大幅上涨,黑色商品收益最为明显,焦炭涨幅最高达到135.73%,焦煤与铁矿石涨幅其次。

本文作者天风期货研究所,来自对冲研投,原文标题:《过去几轮的通胀中,哪些大宗商品是最大的受益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