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市场,火得不行。
2020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产销总量分别为136.6万辆、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相比2020年整个中国广义乘用车6.2%的下滑,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逆市上扬,发展迅猛。
所以,无论是全新纯电动产品的落地,销量的增长还是资本市场的快速增值,每个深入其中的人和品牌都企图想要挖掘更多的价值,让自己成为风口下的领头羊。然而即使新能源车型增长迅猛,但相比中国汽车市场2012.3万辆的销量,市场销量占比不到7%的新能源汽车依旧并不能够说成功。
特别是当市场回归理性,曾经动辄100%以上的增幅早已悄然消失,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和补贴红利的退潮,新能源车已经过了最初的市场孕育期,目前正进入到依靠产品力竞争的阶段。
市场越来越成熟,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今年伊始蔚来、小鹏、理想们开始调低销量预期,股价应声下滑,是产品实力?是国家战略部署?还是本身的周期性?似乎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增长受到了阻碍。
随着近年“三电”技术的快速提升,以及在新材料应用、整车轻量化、造型低风阻等领域的持续突破,续航的疑虑已基本得到解决。随着技术降本、规模化降本以及电池梯度利用等模式的实现,成本和残值问题在近年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所以整个市场也在纷纷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什么在阻碍电动车的普及?
电池安全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焦点
2月26日01时50分,石家庄市董庄村。
一辆电动汽车突然发生火灾,救援人员到达现场之后车身已经被大火吞噬,正处于猛烈燃烧阶段,一组警戒组负责现场警戒;二组救援组立即出两支水枪分别从西侧和北侧对着火车辆进行灭火。2时20分现场火势被控制。随后,救援人员对车厢及发动机进行再次喷水冷却 ,确认无明火以及高温。
搜索新能源汽车、着火这两个关键词,百度会在0,07秒内就会出现6,480,000个搜索结果。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曾开展新能源汽车消费调查。从消费者净推荐值指数、满意度以及未购买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原因共三个方面进行调查。调研结果显示,新能源汽车安全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因素。
要知道2020年1-12月全年被媒体报道的烧车事故就有124起。虽然根据2020年《电动汽车安全报告》数据提出,我国汽车每年的燃烧事故率达到万分之3.16,新能源车的燃烧事故率为万分之0.98,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一旦失控,无论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电池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
当所有人都在追求自动驾驶、超长续航、智能座舱时,电池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安全因素。
什么是安全的动力电池?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曾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自燃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剩余电量状态,其中电池电量剩余85%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57%,剩余电量100%的占比为14%;充电状态与非充电状态各占50%。
所以高电量下的热控制成为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曾表示,电池安全事故就是发生热失控。
近年来,国家也在不断完善动力电池的安全法规,去年政府出台了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这一标准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测试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标准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
相比之前,这次法规将电池系统优先作为安全要求的主体,完善和调整了电池系统的要求,同时,辅以必要的单体安全要求。也就是说电动车行业对于整车安全的共识已由单体安全转向系统安全,提升电池整包的安全性能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
当前电池自燃多由于电芯出现内短路,导致温度升高、电芯内部反应产热最终出现热失控,随后蔓延到整个电池包所致。电芯安全解决的是电池本质安全,而整包安全是以系统思维解决从电芯、模组到系统的全方位安全,相比电芯安全更为重要,也更难实现。
所以对于动力电池来说,受到碰撞要保持足够的机械强度使得电池不容易发生短路以及电解液泄露、在震动中机械和电气系统要保持正常,最重要的是不仅要兼顾电芯的单体安全性,更要保证整体的系统安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这样才能算得上是安全的动力电池。
所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都在开展电池安全技术的课题攻关。某种程度上,谁能研发出“不起火”电池技术,攻下技术难关,就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引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从最近的试验中我们悄然发现广汽埃安似乎跃跃欲试。
弹匣电池的秘密
2021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国家电池安全标准起草人之一刘仕强博士带领团队,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对广汽埃安三元锂(弹匣电池)整包进行了针刺热扩散试验。
根据要求将动力电池样品充电至90%,SOC以上,采用直径为3mm-8mm的钢针,以0.1mm/s-10mm/s的速度,垂直于电池极片的方向贯穿样品,在针刺点附近布置温度传感器。样品发生热失控的判定条件为:监测点的温升速率dT/dt≧1℃/s,并持续3s以上同时电压降超过初始电压的25%或者是监测点温度达到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温度时。
为了验证弹匣电池的安全性,广汽埃安的三元锂(弹匣电池)整包针刺热扩散试验,直接采用了8mm钢针和SOC100%电量的最严苛试验标准。在试验过程中,电池整包被针刺后,出现短暂冒烟、最高温度达到686.7℃,但1分钟后,冒烟停止,温度也快速降了下来,无起火和爆炸现象;静置48小时后,单体电压降至0V,温度降为室温。
针刺后只有被刺电芯模块热失控,没有蔓延到其他电芯。打开电池整包,观察内部结构完好。这是行业首次通过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试验,三元锂电池安全性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从试验结果取得远超国标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出,广汽埃安的三元锂电池拥有更高的安全性表现。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将推动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而这就是广汽埃安的“秘密武器”: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简称“弹匣电池”。
为何命名为弹匣电池?因为这项技术采用类似弹匣安全舱的设计,有效阻隔热失控电芯的蔓延、当侦测到电芯电压或温度等出现异常时,自动启动电池速冷降温系统为电池降温。所以这不是纯粹的结构优化,也不是简单的增加隔热,而是一个专门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的系统性技术,它从电芯本征安全提升、到被动安全强化、再到软件主动防控的一整套安全技术,同时也是一个软硬件一体化、具备超高防御能力的智能安全技术。
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弹匣电池具备四大核心技术:超高耐热稳定的电芯、超强隔热的电池安全舱、极速降温的三维速冷系统、全时管控的第五代电池管理系统。而这四大核心技术就是从结构设计、材料应用乃至软件AI监控全方位保证电池的安全,可以说重新定义了三元锂电池主动安全的标准。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弹匣电池虽然增加了大量的安全设计,但同时在冷却系统、电芯设计、整包布置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搭载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的电池包,其能量密度相对于同类普通电池包体积能量密度提升9.4%,重量能量密度提升5.7%,成本下降了10%。因此,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是在没有牺牲续航和提高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高安全、长续航、低成本。通过技术创新,广汽埃安不仅使弹匣电池具备了产业化竞争优势,同时也给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贡献了埃安的智慧。
坚守和信念
相比刀片电池、高速叠片等增强电池性能的技术,弹匣电池技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更加专注于整个电池的安全性能上。就在2020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还在针刺试验上相互“争执”,想要成为这个行业在安全性能上的领先者。
而广汽埃安凭借这款弹匣电池悄然成为了这一细分领域的领导者。据了解,弹匣电池作为一个安全技术,可以为其他各类型电池进行安全赋能,即不限于三元锂、磷酸铁锂,也可以为后续的石墨烯、硅负极等所有电池提升安全性能。相比之下,刀片电池仅针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优化,其本质原因是由磷酸铁锂材料相对安全的特性所决定的。由此可见,刀片电池其实更像是一个提升能量密度的技术而并非安全技术。
广汽埃安之所以能在电池安全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主要源自广汽在电动化技术方面长期的资源投入和技术积累。其实早在2011年,广汽就开始了电动化技术的研究应用,并推出了国内首款中重度混合动力车型。在电动化技术研究方面,广汽的研发已经超过了10年,并形成了大量的技术成果和人才储备。
由广汽研究院、广汽硅谷研发中心、世界顶级电芯专家领衔开发,超过600人组成的国际顶级研发团队倾力打造,弹匣电池体现了广汽埃安电池安全的最高技术水平。广汽从动力电池过流保护、电池热抑制方法、电池热失控监控及预警等方面进行研究开发,形成了国际领先的专利群,包含80多项专利,发明占比超过70%。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汽埃安的解决方案。
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对于广汽埃安的意义,不仅体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更将引领行业技术的更新迭代,对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资本天平向技术的倾斜愈发明显。理性的投资者们也越发意识到,无论多美好的愿景都需要实打实的技术落地。
而在新能源车成为大势所趋的现如今,作为能够彻底解决行业安全难题的重磅级技术,弹匣电池的诞生无论是对于消费级市场还是资本领域都有着重大意义。可以预见,在弹匣电池技术的带动下,由广汽埃安所主导的新能源车版图扩张过程或将进一步提速。
其实,无论是刀片电池还是弹匣电池,中国新能源技术已经部分领先全球可以说是逐渐被消费者以及市场所认可。而广汽埃安技术强大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强大的表现,其不仅关注马斯洛夫需求金字塔的顶端,更关注低端的安全,在追求全新科技技术领先的同时更注重三电技术的安全,真正打消购买电动车的顾虑。
这不仅是来自广汽埃安的理念和坚持,更是对消费者的责任。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华尔街见闻观点,请独立判断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