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指数猫 (ID:AWFintech),华尔街见闻专栏作者
有句俗话叫做“千金难买早知道”。
早知道房价会涨,那我10年前多买几套就好了;早知道茅台会到2000多,那我在100块全仓买入就好了;早知道比特币会涨1万倍,那我哪怕买1万块放着也好啊……
然而,未来之所以是未来,就是因为充满了不确定性。
不过呢,有一件深刻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的大事在10年、20年后一定会发生,应该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反对,那就是老龄化不可阻挡地到来。
2021年5月11日,全国最受关注的一个人物,应该是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他公布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50%,这个数字,已经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的临界点(14%)。
还有一个逻辑推演是公认的,老龄化所带来最确定的投资机会,是医药行业。
其实趋势已经很明显,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等公司都是上涨超过10倍的大牛股。而根据东吴证券的研报,截至2021年5月20日,医药行业市值约9万亿,占全部A股的市值从2011年的4%提升至10%。
不过医药行业门槛非常高,最简单的,我们去医院看个病就知道跟医生的知识和信息壁垒有多强。
而投资呢,选得好,5年赚个8-9倍。
选得不好,那也可能亏到怀疑人生。
不要说股票,就连指数都有21个。那么,如果想把握住这个机会,该选择哪个呢?
活得更久、活得更健康是人类的终极需求
老龄化其实是人类的文明化成就——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让人类有了更健康、优质的生活,因而变得更加长寿。
但同时,也让人类面对更多的疾病。100 年前,平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的时候,最需要解决的是感染类疾病,更长寿以后,就有了肿瘤、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等,这是寿命增长必然遇到的问题。
疾病带来医疗费用的直线上升。广发证券的一份研报中,列出不同年龄的平均医疗开支,趋势非常明显。
面对这些疾病,人类也研发出疗效越来越好的药品和治疗方式。
比如说癌症,在中国整体的五年生存率已经从2009年的30.9%上升至2019年的40.5%,而在美国,更达到了70%。
这其中创新药的贡献极大。
例如2001年上市的格列卫,也就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的“神药”,堪称人类抗癌战争中的一个里程碑,让白血病患者5年生存率从30%提升到90%以上,预估中位生存期是19.2年,就是说半数以上的病人得病之后可以活19年以上。
当前最热的是PD-1抑制剂,对几乎所有癌种都有效果,跟传统治疗方法相比,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可将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17%提高到34%;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4%提高到16%。
所以,老龄化带来巨量的医疗需求,而医学的进步在越来越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巨量市场就诞生了。
比如PD-1,预计到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是800亿美元,而其中的王者,默沙东的K药,到2025年销售额就将突破200亿美元。
中国医药行业规模也在快速增长,200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1.45万亿,在GDP中占比4.54%;2019年,这个数字为6.52亿元,在GDP中占比6.6%,而发达国家基本上都超过10%,美国甚至达到18%,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老龄化对医药行业的负面影响:医保控费
但老龄化对医药行业带来的,不都是正面效应。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医保控费。
中国社科院学者戈艳霞的研究显示,如果按照当前的状态,2026年全国医保基金当年结存将首次出现缺口,到2034年,累积结存降到0以下。
就是说,13年后,中国的医保基金就不够用了。
△截图来自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保基金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分析》
这也是最近几年成立国家医保局,推行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控费政策的核心背景。
仿制药、高值耗材等细分领域已经没有多少利润空间,即便是创新药,毛利率也将大大降低。例如几款国产PD-1,售价一降再降,最新的医保谈判中,已经降到每年5万元左右,而一开始是17-18万元。药企只能选择以低价实现规模效应,并提高竞争门槛,对龙头企业有益。
日本翻倍股的启示
目前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与日本90年代初接近,而日本也同样长期处于医保控费中。因此,看看日本过去二三十年的股市,有一定的启示。
光大证券的一篇研报考察了1995年-2019年的日本股市,10年股价涨幅超过5倍或连续3年复合增速大于26%的市值10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共86个,集中在高端制造、医药和消费三大赛道中。
12只医药行业“翻倍股”中,有6家创新药企业,5家医疗器械类企业,1家偏计算机行业的医疗服务公司。如果比照此刻的中国,那分别可以对应恒瑞医药(制药)、迈瑞医疗(器械)、爱尔眼科(医疗服务)。
21个指数,选哪个才能更好地抓住未来?
医药行业按参与环节,大致可以分为医、药、支付三个领域,药又包括制药和医疗器械。支付,也就是保险,不过在可见的未来,中国的支付主体仍将是社会保险,商业保险公司的份额不会很高。
当前A股中跟踪医药行业的指数共有21个,回看过去5年的业绩,会发现差异很大,有的指数例如互联网医疗,长期以来收益都很差。
整体收益情况比较好的是7个指数:CS创新药、生物医药、中证医疗、中证生科、医药50、CSWD生科、CS医药创新。
其中CS医药创新去年刚发布,今天(5月31日)第一只跟踪这个指数的基金刚刚开始认购。过去5年和过去1年的业绩都是最好的,不过前4年的收益数据是回测所得,而今年以来又显得比较普通,所以,未来是不是能够继续领先,还需要再观察。
细分到每一个年度,在大多数时候,相比于沪深300都有较大的优势。
再看一下重仓股会发现,7个指数有较大的重合度。
像药明康德、恒瑞医药、智飞生物、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等,在很多指数中权重都很高。
这些公司,和刚才的分析逻辑以及日本的经验很接近,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优秀的医疗服务公司,是整个行业中最有前景的细分领域。
7个指数年化收益在20-30%左右,如果未来10年能够获得一个中间值的回报,就是25%,10年总收益可以达到9-10倍。
具体来说,如果特别看好创新药,那么选择CS创新药和生物医药都可以。
结合日本的经验看,目前日本前四家制药企业武田、第一三共、安斯泰来和中外制药的权重占到日本东京交易所医药指数的49%,前9家大中型医药公司市值权重之和占比达到87%。其中,武田、中外、第一三共制药也是日本东京交易所市值排名前二十的公司。
如果特别看好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那么可以选择中证医疗。
如果创新药、医疗器械兼收,那么中证生科、CSWD生科都可以。
如果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都想收入囊中,那么可以选择CS医药创新。
如果不希望自己判断,而是根据规模来定的话,就选医药50。
不过上面7个指数都有一个缺陷,不包含港美股的公司,像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等,都是创新药领域的潜力股。
另外就是,相对于沪深300,这些指数的回撤都要更大,如果看好的是未来10年、20年,那么就需要拥有更强大的承受力。
什么时候跌是没法预测的,所以定投是比较合适的参与方式。
当然,更进阶的做法,是当回撤的时候增大投资,我们以后再写文章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