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王牌集结,领久基金“兄弟连”:现在是启动投资事业的最佳时候

资文
找最好的人,做最深的研究

2021年3月24日,笃慧在朋友圈晒出上海领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注册信息,并写道“人生的下半场刚刚开场,海阔天空,尽志无悔”

作为中泰证券研究所曾经的执行所长,业内最有号召力的周期行业分析师之一,笃慧的奔私之旅格外引人瞩目。

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两个“小伙伴”——胡彦超和魏晓康。

胡彦超是中泰证券曾经的农业和食品饮料王牌分析师,荣获过新财富第一名,亦出任过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研究视野和管理能力俱佳;

而魏晓康则是中欧基金的王牌专户投资经理,早前也是中泰证券消费领域的王牌分析师,个人特长是自下而上挖掘大牛股。

在2021年一季度,三位曾经的新财富获奖分析师出手搭建了他们“下半生的事业平台”(笃慧语)—— 领久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这会是一个从组织架构、考核激励到产品管理运营模式都与众不同的私募基金公司。它将以创新模式运行,并誓言要把所有资源向一线的专业投资者倾斜!

A股你好,领久来了!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

像领久这样,配备三位明星投研人员的私募团队,在过去的私募圈内很罕见。

但考虑到这几年资管市场对“投研成色”的重视越来越甚,这么做也有它的道理。

这样特点的公司怎么看待私募创业的时机和资管市场的未来发展空间?

公司董事长笃慧认为,领久团队的私募创业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尤其是三个合伙人年龄相仿、能力互补、曾长期共事,是绝妙的人员组合。

他们事业前半程都极尽辉煌过,如今一起创业打拼事业“下半场”,是为了实现打造长期、专业的合伙人制投资平台的目标来的。“现在是我们创业的最好时候”。

公司总经理胡彦超说,中国的资产管理赛道足够长、足够大,将来一定会诞生像资本集团(Capital)那样几万亿美元量级的资产管理公司。

领久基金从二级市场开始做起,目标是一定要投出伟大的企业,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资产管理机构。”

公司投研总监魏晓康表示,三个人不仅曾经是同事,也是日常交流的“串友”(一起撸串),投资市场上理念相通的“战友”,

我们志趣相投、彼此了解较深,在公司未来发展上也达成了高度一致就是领久基金的资源要无条件的向投研一线人员倾斜、再倾斜,打造极致强悍的研究和投资业绩。”

组织架构创新

根据工商资料的披露,上海领久私募基金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的股权结构是笃慧持股33%,胡彦超持股32%,魏晓康持股30%。

一个私募公司有三个核心创始人,且股权结构较为均衡,这样的安排在行业内非常少见,日常决策该如何做出?

胡彦超透露,领久基金未来的组织决策会贯彻类似高盛的“合伙人制”,公司的重大事项按照由事先确定的议事流程来决定,不唯股权论

比如,涉及投资的重大事项,两个创始合伙人笃慧、魏晓康分别对他们下属投研团队和募集产品实施“最终决策权”。

而公司运营和管理业务上,胡彦超有“最终决策权”。

领久公司层面的重大决策会在合伙人会议上充分讨论决定,但最终决定会由担负具体方向的“最终决策人”来拍板。

招募最好的投研人员

在投资体系的搭建、考核上,领久基金也有不少的创新。

魏晓康表示,领久的投研体系会给出高于一线机构的薪酬机制。从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到投资经理,激励机制都会足够优渥。

魏晓康认为,目前A股市场不缺研究,但缺真正有深度的研究和思考。领久的机制就是要给予研究员充分的激励,然后严格考核,真正让团队成员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挖掘牛股上。

他还透露,三个创始人已经达成一致,公司净收入的50%以上必须奖励给投研团队。

公司未来的目标就是,践行真正的合伙人文化、招最强的人、做最深的研究。

“公司投研团队人数可以不需要多,但找就要找最好的人才。”魏晓康总结道。

 

对话领久基金经理

“周期高高手”笃慧:A股未来是长牛、慢牛

作为业内至今仍在一线的资深大类资产研究员,周期行业的“高高手”,笃慧的市场影响力远远超过他的岗位。而他对A股资产的看法也备受关注。

“未来A股是长牛、慢牛。资管行业会有长足的发展!”

问:怎么看下一阶段A股资产的机会和风险?

笃慧:我们看好中国的股票资产正在面临历史性的机遇。而这个机遇过去很多年是没有的。中国工业化步入成熟期是股市沸腾年代的前提。居民财富配置方向的转变是驱动新一轮长期牛市的基础。

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工业化初始阶段,产能普遍短缺,实体经济的回报率太高,居民财富偏好制造业投资。因而造成宏观经济利率抬升,股票资产估值被严重压制,股票市场盈利快速提升并不能完全对冲估值的缩减。而在工业化成熟期,实体经济回报率下降,制造业投资开始降速,利率普遍维持在偏低水平,对股票资产估值变得逐渐友好;

另一个原因,房地产过去很多年是居民投资的主要方向。随着人口和城镇化增速逐步放缓,目前整个地产已经进入存量市场。国家“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也空前明朗。居民在地产方面投资将逐步进入弧顶区域。居民地产投资的转移也为股票市场繁荣创造了条件;

除此之外,从去年开始居民理财净值化,也给居民风险偏好抬升创造了机会。

问:你曾经很好的把握了2016年启动的供给侧改革的行情,当时研究的过程是?

笃慧:2015年底,我提出一个比较大的判断叫“三周期共振”。

我研究周期行业主要关注库存周期、产能周期和需求周期三个周期的变化。当时,我发现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大宗商品的三个周期多数都处于底部,同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已经逐步发力,三大周期向上共振只是时间问题。

加之当时已经有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思维在酝酿,我们明确提出大宗商品存在机会,而且强调做多商品胜过做多商品股,这个结论后来被市场充分验证。

很多人把2016年商品行情归咎于供给侧改革,而我并不这么看,如果没有需求侧的发力,供给收缩犹如无源之水。当时我们做过一个最坏的假设,即使没有供给侧改革这个政策,国内的周期性行业由于长期亏损,在2016-2017年也不会有新增产能。随着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大幅发力,整个大宗商品市场的热度一定会起来的。供给侧改革只是锦上添花的政策罢了。

问:你现在对地产不看好了?

笃慧:到目前为止,房地产的销售依然是非常好的。但这个好是跟以往地产销售好是有明显区别的,以往是量价齐升,而现在是量升价不行。在现行的政策组合下,房地产商的最优选择就是加速推盘,这也符合政策面要求房地产行业去杠杆的要求,但供给增加后价格就有所趋缓。今年虽然限制了房贷,然而一季度经营贷大幅增加,其中部分流入地产市场。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对经营贷加大审查。如果政策执行比较严格,后期地产销售将面临较大压力。

但对于周期性行业研究员而言,我们都知道一到两年的时间跨度,更多是观察周期性因素。如果观察5-8年的时间跨度,我们更多倾向于结构性因素来解释。最终房价是看人口和城镇化趋势的,这两点都不支持未来长期房价大幅上涨,长期偏离均值后意味着调整的压力开始逐步增加。

问:那你现在对周期品持什么看法?

笃慧:如果地产正在构筑中长期顶部的逻辑可以成立,那么周期品比如工业金属可能也在经历5年牛市的拐点。过去5年是牛市,未来5年可能不会。

从需求角度说,地产行业均值的回落,现在工业金属的需求可能也正在经历一个拐点。当然,具体时间点很难确定,这主要观察融资收紧的速度。今年国内融资收紧的方向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速度与轨迹。

问:领久未来投研上会如何分工合作?

笃慧:我们三个在各自领域算是各有所长强强联合。我会更多在周期和大类资产配置以及传统行业上发挥作用。彦超早年就是消费领域的王牌分析师,后来在消费企业做过高层管理,对大消费领域有深度的认知。晓康既是优秀分析师,更是出色的投资经理,在挖掘成长股上业绩斐然,他会更都多担纲成长股的挖掘。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通过研究框架体系增强公司研究团队的梯队建设,同时欢迎市场上优秀的人才加盟,领久的平台对所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开放。

胡彦超:“非典型”新财富分析师之路

胡彦超很早就获得过新财富第一,看过不止一个行业(农业、食品饮料行业),也是2017年福布斯中国最佳分析师50强榜的第一名。

当他还是个年轻的获奖分析师时,他就已经不满足了。他更换研究的赛道。接着又去了一家刚起步的食品企业(妙可蓝多)参与创业。当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市值都增加了十倍后,他选择了和小伙伴一起创业,创办一家私募基金公司。

在对话中,他反复强调,他沉醉于从0-1的创业过程,而厌倦大公司内从事重复的工作,“我是闲不住的性格”。

问:2015年时你在卖方研究已经做的很好了,为什么会跳槽去一家上市公司?

胡彦超: 我去妙可蓝多有一些机缘巧合的东西。当时我是食品饮料行业的分析师,去调研这家公司。

我看过很多的老板,但这个老板是最不同的。她给我讲的东西,我觉得是发自内心的,她是确实想把奶酪做好,她有极强的意愿去做成这件事情。看到这些,我就主动说我过来跟你一起干吧。

问:你是看中这个老板?

胡彦超:对,拥有“现实扭曲力场”,又能用生命做事情的老板,是很难得的。事后证明也是如此,经过几年打拼,公司收入和利润都增长了几十倍。

问:那你还是选择了离开?

胡彦超:我是闲不住的,我不喜欢做重复的工作。而且,我们现在也有机会把领久做成一个伟大的企业。

问:你曾经是食品饮料业的成功分析师,又去参与食品企业的创业,回头看,你近年对消费品认知上有哪些进步?

胡彦超:很多,比如,真正明白了产品的好坏,对于食品饮料企业的核心重要性。

大家觉得产品很虚吧。但产品是一个最实的东西。某一家的瓜子其实和其他人家就是不一样的,茅台和其他白酒也不一样,对吧,在食品饮料行业,领先的企业一定是能做出不一样产品的公司

我有一个很直接的认知,如果一个食品饮料企业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打磨产品,甚至它们是找代工厂去做的,未来是完全没有希望的。

问: 那你怎么看现在资产管理行业的未来空间?

胡彦超:中国的资产管理赛道足够长、足够大,将来一定会诞生像资本集团(Capital)那样几万亿美元量级的资产管理公司。

领久基金从二级市场开始做起,目标是一定要投出来伟大的企业,同时也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资产管理机构。

问: 你们现在有几个合伙人,谁为这个团队的最后结果负责?

胡彦超:我们在设立领久基金的初期就想好了,怎样去激励投研队伍?内部是怎么样的一个分配机制?我们在股权的背后,做了大量的这种机制的设计,去保证任何一个合伙人的变化、波动,它不会影响整体这个公司的长期发展。

我们现在也不止3个合伙人,未来的合伙人可以更多。领久的目标是成为高盛那样的“合伙人制”的公司。

问:你担心进入私募市场的时间太晚么?

胡彦超:不担心,做正确的事,永远不会晚!

魏晓康把团队所有的精力都集中挖掘牛股上

魏晓康是领久“兄弟连”中接触股市最早的。早在大学时期,他就进入过股票市场。大学时候的学费、饭钱乃至各种杂费很多都来自于他投资所得。

毕业后的魏晓康经历颇多。他先是进入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接着加盟私募基金,再进入中泰证券担任分析师,后在中欧基金公司出任专户投资经理。在卖方分析师职业生涯,发掘了海天味业、恒顺醋业、中炬高新等一批大牛股,专户期间更是以早期挖掘并持有颐海国际这样的大牛股而闻名。

魏晓康是果断的投资人,有着超乎常人的认知“穿透力”,而且表述极富感染力。这让和他的对话成了一种有趣的享受。

问:你是怎么走上卖方行业研究道路的?

魏晓康:这个过程比较戏剧性。2012年我在一家私募基金就职,当时想回上海发展,就面试了中泰证券的行业分析师岗位。

我在面试时和当时的研究所长说,我希望做食品饮料行业的研究。所长说,这块有人负责了,让我去看当时更热门的零售行业。

我回去做了几个月的零售行业,把市场品种排摸了一遍后和所长汇报,零售行业没大机会,我还是想做食品饮料的研究,要研究调味品,这是这个板块最后一个金矿。

所长拗不过我,给了一个“苛刻”的转换条件,用一周时间完成某家陌生的调味品公司的调研和报告撰写。

然后我三天就完成了,就成功的换了研究跑道。

问:进入这个研究领域后你做了什么?

魏晓康:转换研究“赛道”是2012年中报发布前,中报披露后,我花了100天时间,写了50篇调味品方面的各种研究报告当时重点推醋和酱油的品种。结果大家现在都看到了。(醋和酱油的上市公司的到现在涨幅都是十倍甚至几十倍)

问:当时不少调味品公司的机制僵化、估值不低,你不担心么?

魏晓康:估值岂止是不低,而是很高,当时的个别公司还有一大堆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这不妨碍这些公司实现价值。这个赛道太好了,入行壁垒也足够高。公司稍微正常发挥点,或者不折腾事儿就出来了,利润就能出来。

问: 这类公司的优势在哪里?

魏晓康:比如口味记忆啊,所有调味品公司的特点都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口味差异,用户有很高的消费粘性。再比如,调味品有很长而厚的产品线长尾,再比如,很多餐馆的菜肴制作开始使用完整料理包。大家都在餐厅内吃过鲥鱼、吃过凉拌花螺,这些菜都是预制菜或者复合调味料来制作的。

问: 感觉你很强调深度研究?

魏晓康:是的,现在的资本市场比以前更重视公司和行业研究。从投研的角度去看,大家已经形成了抱团思维,那么在这种抱团思维和移动互联网快速的迭代下,能否做到出真正的深度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

问: 做真正的深度研究“难点”在哪里?

魏晓康:要花更多的时间,用真正专业的角度,去发现事物本质和市场通常认知间的差异。就像当初的调味品那样。

问: 你们如何激励团队做差异化的研究?

魏晓康:充分激励和严格考核。要给一线研究人员足够好的待遇。我们通过制度设定投研团队奖金占净收入的比重不少于50%,且投研人员的奖金上不封顶。我们一定要把激励都尽量向一线投研人员倾斜、再倾斜。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