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半年,56家公布业绩预告的A股上市药企中,70%预计利润增长,更是有-U企业或将实现盈利。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9日,有56家A股企业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2家减亏、1家略减、2家预减、11家续亏、7家略增、5家扭亏、26家预增以及2家不确定。
康希诺或成科创板-U首家盈利企业,热景生物上半年净利润预增700倍,但这背后都透露着一个疑问,疫情过后,该当如何?
01 康希诺或成科创板-U首家盈利企业?
2021年,几乎与新冠疫苗附条件获批同时,康希诺首次迈入千亿市值,回顾整个上半年,不仅是千亿市值,新冠疫苗还为康希诺带来了首份产品销售收入,更是有可能一举实现盈利,或将成为科创板首家盈利的后缀-U企业。
根据Choice数据显示,6家科创板上市后缀为-U的企业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仅有康希诺一家为扭亏,“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但未显示具体数据。
不难看出,康希诺在上半年扭亏主要归功于其新冠疫苗的上市销售。事实上,康希诺在一季度就实现了产品销售,一季度营收4.6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83%,归母净利润-1141万元,并且提到,“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已获得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的紧急使用授权及中国附条件上市批准,对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为正。”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依靠新冠疫苗盈利的康希诺等,疫情过后该当如何?
事实上,就在前不久,康希诺的MCV2-脑膜炎球菌二价结合疫苗刚刚获批上市,其公告显示,“公司MCV2已完成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I期临床结果初步显示,公司 MCV2在各不同年龄组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公司产品与目前国内批准的主要MCV2产品相比,康希诺的MCV2于3月龄组中表现出更好的安全性,于6至11个月及12至23个月的年龄组中,A群表现出更好的免疫原性。”此外,康希诺另一款脑膜炎球菌疫苗MCV4也在新药上市审批中。
而对于疫苗股的估值,有业内人士评论,“疫苗股的估值一般来说较高。国内投资者对疫苗企业未来的发展较为乐观,给予了较高的估值。疫苗股不是纯粹的概念炒作,因为未来的业绩可预期。新冠疫苗的估值重点在于新冠疫苗利润的持续性,目前来看,可能持续较多年,但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变化,价格可能变化,不能进行准确的估值,建议持续观察。”
再看整体科创板-U的上市企业,泽璟制药是第一个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半年仍是续亏。但值得注意的是,6月9日,首款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氘代药多纳非尼已经获批上市,用于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泽璟制药在回复投资者提问中表示,多纳非尼已经发货到全国各地,目前全国百余家医院和药店已经开出处方。
而对于科创板的规定:“自上市之日起第四个完整会计年度起经审计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将触发退市条件,并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有投资人指出,达成条件还要看研发投入,未盈利创新药公司如何平衡高额的研发费用仍是这一条件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二个完整会计年快要接近尾声,作为第一个科创板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两年后泽璟制药是否能完成,仍要看其市场表现。
02 疫情股业绩暴涨,热景生物预增700倍
除了疫苗股,该考虑疫情后该怎么办的还有体外诊断行业。
截至发稿日,A股一共56家企业公布了业绩预告,热景生物的业绩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 137,263.31 万元到 159,263.31 万元,同比增加 74474.15%到 86410.56%。”也就是说,2021年上半年,热景生物的扣非净利润预计是上一年同期的740~860倍。
而对于原因,其业绩预告中也指出,一方面在于基数较小,“2020 年上半年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经营业绩较小”;另一方面,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先后获得欧盟认证,驰援德国,导致公司的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
然而,市场并非看好业绩“暴涨”的热景生物,业绩预报发出当天收盘,热景生物收盘价181.09元/股,涨跌幅-4.19%。有投资者质疑,“随着全球疫情减缓,在竞争激烈、需求收缩的新市场环境下,热景生物还能“热”多久?”
事实确实如此,7月6日,德国联邦卫生部长施潘表示,该国已有3270万人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占总人口的39.3%。德国外长马斯同一天表示,当德国所有人都已获得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机会后,便不再有理由继续执行任何“封城”措施。他提议应当在今年8月实现这一点。
也就是说,随着新冠疫苗的普及,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市场也在萎缩,同时也有分析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6月24日,全球已有76款检测产品获批进入德国家庭自测市场。热景生物产品的市场“岌岌可危”。
当然,热景生物的主营产品不仅是新冠检测试剂盒,据其官网,“热景生物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全场景免疫诊断技术平台,从高精度上转发光POCT(UPT系列)到小型、中型及大型单人份化学发光平台(MQ60系列),再到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平台(C2000),实现了免疫诊断平台在全诊断场景领域的应用。”可以看出,该公司虽然拥有成熟产品,但此后业绩能否维持住疫情期间的水平,仍然是存疑的。
此外,热景生物也在寻求疫情后的“出路“,利用本次获得的资金加快体外诊断领域以及创新药赛道的布局,6月10日,热景生物拟以自有资金3000万元出资比例约15.79%发起设立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医疗健康、智能制造、适度覆盖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企业;5月25日,热景生物发布公告,同意各方股东拟共同对舜景医药进行增资,增资总额为4,000万元,逐步在抗体制药领域加大投入。
除了热景生物外,东方生物也是疫情中体外诊断领域业绩“暴涨”的公司,“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298,000万元至353,000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68.76%至573.73%,同比上年增长245,605.32万元至300,605.32万元。”
03 医美三巨头
医美玻尿酸三巨头已经齐聚A股,上半年,三巨头在A股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有机构统计,截至2021年7月1日,昊海生科股价涨幅超过45%,华熙生物涨幅超90%,爱美客的涨幅近226%。目前,昊海生科和华熙生物已经发布了业绩预告,华熙生物净利润涨幅预计超30%,昊海生科净利润涨幅预计超700%。
作为全球透明质酸钠(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近年来业务不断从b'端向c端转移,在化妆品医美领域布局。
2021年h1华熙生物预告“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34,718万元至37,388万元,同比上年增长30%至40%,同比上年增长8,012万元至10,682万元。”
其中原料业务受疫情影响,国际客户对透明质酸原料的采购需求增长,医疗终端业务稳步复苏。华熙生物旗下品牌以”玻尿酸第一品牌”的形象在功能性护肤品市场站稳脚跟,成为公司占比最高的主力布局线。
此外,华熙生物2021年1月获卫健委批准扩大透明质酸钠在食品领域的适用范围,功能性食品业务也进入布局推进。2021年华熙生物进入医药原料、医美、化妆品、食品四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据公告显示,昊海生科预计2021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2亿~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92亿~2.22亿元,同比增长699.21%~808.19%。增长原因,公告将其归功于疫情过后的需求恢复以及营销活动带来的品牌影响力扩大。
尽管并列玻尿酸三巨头,但二者并不完全在同一赛道,诚如上述,华熙生物在推进医药原料、医美、化妆品、食品四轮驱动的业务模式,在美护消费品领域发力;而昊海生科不容忽视的还涉足了眼科领域,此前,昊海生科人工晶状体系列产品在京津冀“3+N”等集采工作中标,其中标价格区间为350~6166元/片。此前昊海生科还在公告中表示将继续“提高在人工晶状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04 誉衡预减、科伦预增
在传统药企方面,转型中的誉衡药业仍在预减;集采“大赢家”科伦预增近100%。
经历一系列“卖子求生”、“控股股东破产”风云后,誉衡药业2020年业绩从2018年的54.81亿元下滑到了30.55亿元,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为负。
2021年5月28日,誉衡药业更是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于对哈尔滨誉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报的问询函》,要求誉衡药业具体分析公司营业收入变动的合理性,是否存在持续下滑的可能,并充分提示相关风险等。
当然,誉衡也在转型“自救”,譬如聘任了前再鼎医药首席医学官(CMO)黑永疆担任誉衡生物CEO;誉衡生物的PD-1抑制剂上市申请也已获受理,用于治疗二线以上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另一个公布业绩预报的传统药企科伦,其预计2021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0,000万元至50,000万元,同比上年长:97.2%至146.5%。
科伦可以称得上是集采“大赢家”,第四批集采中,科伦4个品种、6个品规全部中选,集采当日就发布了喜报;第五批集采中,科伦更是11个品种,18个品规全部中标。五批集采,科伦一共中标了25个品种,37个品规。
而五批集采也在透露一个信号,中标在向龙头企业集中,同时也不可否认,龙头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对于“以价换量”更占优势,而这些企业也有足够能力去转型创新。有行业分析师也称,制药市场“强者恒强”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
本文作者:Erin,来源:E药经理人,原文标题《医美三巨头齐聚A股,谁增长最快?利润预增700倍热景生物还能“热”多久?疫情股下半场如何打?56家A股药企公布上半年业绩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