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银行股跌穿了整个6月,并且无法找到特别能解释的理由。
一个似乎有一定解释力的理由是,主要是经济见顶回落了,影响银行业发展。当然,这个理由无法验证,未来经济现在谁也说不准。
而容易验证的是:近几个月银行指数和新能源指数,走出了肉眼可见的负相关性。
也就是说,单纯从资金面而言,资金在银行板块(及其他类似板块)、新能源板块(及其他类似板块)间来回摆荡。
什么是驱动这种资金摆荡的动力呢?我们在上图中再加入SHIBOR(3M)的线(图中绿线):
肉眼看,相关度依然较好,SHIBOR(3M)与银行股走势大致同步,与新能源指数反向。
SHIBOR(3M)是代表银行间流动性的指标,这个利率低,代表银行间流动性宽松,大部分银行是受益于此的(因为银行间利率代表银行部分负债的成本)。但事实是,这个利率走低,银行股也走低,宽松对银行经营是利好,但对银行股价是利空。
背后的实质是:SHIBOR(3M)走低,代表着宽松,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下降,那么高估值的成长股板块更受益,资金就抛弃银行股,去追捧成长股。
尤其是3月以来,SHIBOR(3M)持续走低,完全出乎我们意料。于是,银行板块下跌,成长板块涨,又回到了疫情期间的交易模式,我们简单称之为交易“货币宽松”。我们事后给出了利率宽松的解释(《哪来的水?近期货币宽松缘由的几个猜想(2021-6-19)》)。
但这只是解释了什么因素导致宽松,但无法解释央行为何任由市场这样宽松。因为理论上,这些因素导致宽松后,央行如何觉得不必这样宽松,那么可以采取措施把多余流动性回收。但显然,她没有这样做。
妈对我太好,这让熊孩子害怕:我是不是生病了(要不然妈怎么会这么关心我)?
但这段时间,央行没有什么明显的表态,于是大家就持续交易着“货币宽松”和经济下行,银行股持续走低。5月反弹了一下,6月仍加速下跌。
而且,6月下跌,跌幅最大的依次是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也就是前期表现最好的几家银行,也是最优秀的几家银行。这些银行当然也是此前机构投资者持仓最重的,所以大概是这些机构投资者跑路了。为何跑路?大概是去追涨幅凶猛的成长股了……
这段时间我们只看到SHIBOR(3M)持续走低,央行对货币政策没有给出任何说法。于是,市场“我是不是生病了(要不然妈怎么会这么关心我)”的逻辑继续发酵,经济见顶的观点越来越流行。
直到7月7日,政策消息面持久的平静终于被打破。这天,国常会指出:“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后面这几天,银行股开始被各种消息抽打:
我们次日给出了关于这次国常会的分析(【随笔】降准不是放水,而是给银行喂糖(2021-7-8))。
文中特别强调了,不是大水漫灌,是通过银行间接重点支持中小微(会议原文已经明白阐明这一点)。但显然,市场由于有前期先入为主的观点,所以是不信的,大家可能心里觉得就是经济不好了,要进一步宽松了,甚至还会继续让银行让利中小微企业。
换言之,官方说我是这样想的,市场说,不,你不是这样想的,而是……
这就聊不下去了。当然,也不是说市场肯定不对,而是说,这种争执没法现场验证,就会把天聊死。
当然,股价是市场说了算的,因此按市场的观点来走。于是,7月8日和9日,银行股连续两天深跌。
两天之后,7月9日星期五,收盘后,人行宣布了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人行在答记者问和媒体发文中再次强调,不是大水漫灌,而是常规操作,释放的流动性会有部分用来还MLF和对冲7月交税等流动性需要。
市场大概是仍然不信的。市场上甚至传出了后续MLF利率、LPR会下降的预测……大家都紧盯宽松一事。
周末还有个事,就是一份编号为银保监会15号文的文件流出,严控城投企业的地方政府隐性负债。我们无法核实这种文件的真实性,但市场显然觉得城投问题很严重。主要担心点,一是担心城投发生债务违约,二是城投贷款不让做之后,银行能否找到其他投放。
但其实无需核实此文件,因为此前国务院5号文公布在前,地方政府隐性负债肯定是要严管了的。
7月12日,周一,开盘后,银行股先高开(可能是因为受益于降准),但没几分钟就回落了,然后深跌。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几家城投贷款占比较高的银行,领跌,所以下跌就是对网传15号文的反应。
13日,小反弹了一下,14日,继续深跌,城投贷款占比高的银行领跌。
这时的感觉,跟去年很像:虽然从基本面上看,银行经营平稳,虽然有负面因素(比如去年的疫情、和今年的城投严监管),其实影响并不大(银行不放城投贷款可以放别的,还远没到贷款放不出去的地步)。但是,投资者不会因为“影响不大”而买入,尤其是在流动性宽松、其他板块大涨的情况下,肯定要追强势板块啊。
正当我们发愁时,14日晚间,一家并不特别受市场关注的县域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张家港行)披露中报快报,业绩增速19.68%,超出大家预期。并且,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大升,显示出盈利质量很高(不是靠降拨备来反哺利润的)。(【点评】资产质量改善,业绩增速回升:张家港行业绩快报点评(2021-7-15))
这是银行股第二份中报快报,上次是常熟银行,也很超预期,也刺激银行板块涨了几天,但终究不敌市场大势。但这些数据毕竟验证了我们的观点:银行基本面其实很好。
15日,银行股在张家港行业绩带动下,开始反弹,张家港行领涨。上午,央行将到期的4000亿元MLF中仅续做了1000亿元,其余的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了,验证了其降准时的说法。MLF利率也没有下调。上半年经济数据也差不多时间披露,表现得还可以。
这些信号,让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有所收敛。银行股在各行业中涨幅居前,张家港行领涨板块。
这么大一个板块,最终还是靠来自县城的小张力挽狂澜。
以上便是银行股这一周经历的大致事情。从其基本面角度,我们认为行业情况还不错,甚至可以说很不错,主要观点体现在我们的报告中。(【报告】景气度全面回升:银行业2021年中期策略(2021-7-4))
可见,虽然基本面向好,但因为种种预期和消息层面的事情(流动性宽松导致大家对经济走弱的预期,降准又强化了这种预期,然后又叠加网传15号文),银行股时涨时跌,折腾不停。
我们最后将这几天经历的情况总结一下:
(1)近1-2个月流动性宽松,导致资金追逐成长板块,同时也形成了经济走弱的猜测;
(2)超预期的全面降准更加强化了经济走弱的预期,也形成了货币政策转向全面宽松的预期(虽然央行一直否认这一点);
(3)网传15号文进一步打击银行股(虽然实质影响有限);
(4)超预期的小银行中报快报验证了银行股基本面向好的判断;
(5)偿还MLF、MLF不变、经济数据尚可等信息,证伪了货币全面宽松,能够暂时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走弱的预期。
但是,目前,这些变化显然还不足以完全扭转大家对货币政策、经济形势的预期,也不足以彻底扭转市场追逐成长股的风格。
展望后市,依然是资金在银行板块(及其他类似板块)、新能源板块(及其他类似板块)间的摆荡(市场风格问题)。而这些资金怎么摆,依然取决于以下两股力量的对决:
银行股后续超预期的中报(或快报)能否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
市场对未来宏观经济、流动性的预期(这直接决定了对成长股的追捧热度)。
此外,还得盯着是否会有其他黑天鹅打破这个对决。
本文作者:王剑,来源:王剑的角度,原文标题:《随笔】近一周银行股到底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