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主题挖挖看】十倍空间?配备储能电站势在必行

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通知提出,将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鼓励工商业用户通过配置储能等方式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用电成本。

近期发现,关于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的背后是电网稳定性要求与新能源波动性愈发凸显的矛盾。

我国的电网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线路长度最长的电网,稳定性要求极高。

电网的稳定运行条件包括电压稳定、频率稳定以及事故备用等,这些都需要辅助资源来实现,被称之为灵活性资源。

在传统能源时代,电力灵活性资源并不稀缺,煤电和燃机就可以承担灵活性资源的角色,因为燃煤和燃机是可调、可控的。

而当今风电光伏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对电力系统提出了严峻考验,现有灵活性资源已逐渐无力支持电网接纳如此高比例的波动性能源。

风力发电,一会儿风大一会儿风小;光伏发电,白天电力需求弱,它猛发电。晚上电力需求旺盛,它又不发电了。

风电和光伏出力难以预测,增大了电网运行调度的难度。这时就需要储能的上位,储能作为更优质的灵活性资源,可以有效平滑新能源出力、提供调频调峰等辅助服务。

2020年度,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和风电达到48.2GW和71.6GW,光伏和风电的新增装机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62.8%。累计装机超250GW和280GW。

也就是说,去年大部分的发电站指标都给了风和光。越来越高的装机规模,配备储能电站已是势在必行。

储能包括物理储能和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可以分为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

而化学储能则主要利用化学元素作为储能介质,包括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钠硫电池等储能方案。

目前物理储能在储能领域中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中抽水蓄能装机规模占比为90%左右。不过受益于锂电成本下降等因素,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扩张。

根据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的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技术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

而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27GW,也就是说,“十四五”期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增长近10倍!

另外,未来储能系统渗透比例的提升,解决了电力消纳和传输问题,也会带动光伏装机需求,光伏产业中的一体化龙头和组件布局较早的产能较大的并向产业链前端渗透的企业日子也会滋润起来。

主题库已为用户梳理好储能板块,欢迎查阅。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