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默默离场?光大理财两大“王牌”双双离职,是水土不服还是自然选择?

目前高管来自光大银行

来时热热闹闹,走时静悄悄……

对于不少“非银行系背景”的投资人才来说,这似乎成了转战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常见结局。

有时,这是理财公司“王牌”也难逃的命运。

来自业内的信息显示,光大理财的两位关键人士,公司首席投资官戴京焦和首席技术官张轶两人已于近期离职。这成为年内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层变动的又一案例。

投资专才戴京焦

戴京焦和张轶均为光大理财2019年通过社招引进的市场化人才,算是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后,最早一批被引入的“非银行背景”资管大佬。很早就被受市场关注。

戴京焦是资本市场的老将,曾任职平安证券、平安保险和嘉实基金等金融机构,并担任管理职务。

戴京焦曾经是一线基金公司嘉实基金的副总经理,长期分管投资业务。从2008年到2014年,她长期担任嘉实基金的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职务,实际上主导嘉实基金庞大的投资规模。

2004年她卸任嘉实基金投资总监职务,带领团队创建了嘉实旗下“金贝塔”企业。该企业主要致力于为金融机构提供解决方案。2016年金贝塔获得蚂蚁金服A轮战略投资,2018年获得人保启迪基金B轮主投、泰康保险跟投。

资深技术人才张轶

而此次离任的另一主人公张轶,原是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

资料显示,张轶曾任职工商银行总行、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他在金融信息科技领域有20余年的工作经验,在泰康时已是泰康资管的副总经理级高管,主导相关工作。

离职去向待考

戴京焦和张轶都属于资管行业的一流管理人才,他(她)们当年入职光大理财,显然与该公司提出要“打造一流资管机构以及领先的资管科技公司”的战略愿景有关。

但两年后,两人的去职,也当然会引发行业关注。截至目前,戴京焦和张轶下一步去向尚未公布。

有趣的是,2020年,光大理财先后获得一个国家级发明专利和3个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同时,光大理财在去年末快速完成了机构直销等系统的搭建,并在2020年底落地了首笔机构直销业务,截至今年一季度,光大理财的机构直销规模已突破40亿元,实现了科技对前台业务的支持。

目前,光大理财的高管层全部由长期在光大银行服务的人士出任,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显示,目前光大理财的高管为张旭阳、潘东、王琳、王景春、郦明、李永锋。

投研岗位变动频繁

成立之初,光大理财设置5大板块共计19个大部门。其中,投资板块包括研究及数据部、委托投资部、固定收益投资部、资本市场及量化部、项目及股权投资部、创新资产部、集中交易部。后资本市场部更名为股票投资部。

但相关报道显示,今年年初,光大理财固定收益部,股票投资部,项目股权部门负责人相继离职,近期新招聘的部门负责人才刚到位。而光大理财研究数据部负责人也已离职。

光大理财旗下产品投资经理的变更公告也显示,旗下多只产品投资经理变更。

例如,光大理财发行的三只权益类产品中,两只更换了投资经理。这两位投资经理分别为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吴云峰、投资经理翟志金。

同时,去年才加入光大理财,掌管阳光金12M添利4号理财产品的刘琦也于今年5月因“工作调整”卸任该产品投资经理。

资料显示,吴云峰曾任中金公司、泰达宏利基金、嘉实基金等,担任基金经理。

而刘琦此前在工银瑞信基金工作,拥有近13年资产管理从业经验,先后担任债券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工作,投资于人民币债券市场、海外美元债市场和中国A股,曾获得第三方机构评定的金牛基金奖、明星基金奖,有丰富的投资经验。

光大理财成立至今还不到两年时间,其人员更换之频繁也是不多见。

理财规模初具

光大理财是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首家成立的理财子公司。截至2020年末,光大理财管理产品规模达5041亿元。

在产品体系方面,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开业伊始便选择延续原有的“七彩阳光”理财产品体系。

不过,光大银行理财子公司也根据资管新规对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要求,适时将原有的“七彩阳光”理财产品进一步升级为“七彩阳光”净值型理财产品。

光大银行2020年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光大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8362.73 亿元,比上年增加 574.36 亿元,增长 7.37%,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 5035.52 亿元,占比已达 60.21%。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