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你很久了!千亿规模“雪球”迎来监管点名,券商已启动自查

上海证券报
雪球产品全称“雪球结构化期权产品”,是一种由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今年3月以来,雪球产品销售火爆,不少资管机构的财富管理号里都大力推介。但近日监管通报发文,要求券商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并提醒该产品存在风险。

“收益颇丰,胜算极高、上涨不错过,下跌有保护……”在某些资管机构的大力推介下,雪球产品一度上架即“秒光”。

然而,一阵风风火火之后,这类网红产品被监管点名。

近日,监管通报发文,要求券商强化雪球产品风险管控,并提醒该产品存在投资者销售适当性、证券公司对冲不充分、表内亏损等风险。

雪球产品的三大风险点

雪球产品全称“雪球结构化期权产品”,它实际上是一种由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一般而言,雪球产品挂钩的标的可以是指数,也可以是个股。

雪球产品此番迎来强监管,或与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密切相关。

据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预测,截至2021年一季度,收益凭证存续规模共4116.1亿元,估测雪球产品规模约720.3亿元。另外,场外金融衍生品存续约8117.6亿元,其中47.58%为股指类,假设约有20%为雪球产品,则规模约772.8亿元,合计1500亿元左右。给予更激进的占比假设,雪球产品当前最大可能市场规模约为5000亿元。

此次监管情况通报中,指出雪球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风险点:

一是投资者销售适当性风险部分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其他销售渠道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时,存在销售人员未对投资者可能承担的市场下跌风险进行充分提示、片面强调“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情况,容易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该类资管产品,出现亏损时引发纠纷。

二是证券公司对冲不充分的风险目前,证券公司波动率敞口缺乏较好的对冲工具,波动率对冲整体较粗糙。同时,当在观察日前后,挂钩标的价格临近敲入价格或敲出价格附近时,证券公司Delta、Gamma 等风险敞口将发生剧烈跳动,对证券公司的对冲精准性和交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三是表内亏损风险目前,雪球发行规模持续上升,中证500 股指期货负基差出现一定收敛,市场波动率已有所下降。考虑到雪球结构适用环境具有较强周期性,若市场走势出现趋势性下滑,同时伴随挂钩标的波动率走低、股指期货负基差大幅收敛,证券公司对冲成本将大幅增加,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证券公司大幅亏损。

热度太高 雪球急发声明

记者了解到,这份“机构监管情况通报”发布,多家头部券商已迅速启动自查,在几家APP上,仍可见相关雪球产品的介绍,但部分已不能正常购买。

 

“自从收到监管的发文,我们已配合提供产品数据等,宣传合规口径也更为严格。”某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原来发行的老产品还正常存续,只是最近咨询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想买的话,就不能直接买这类产品了。现在我们不太建议个人投资者买雪球,可以买一些更稳健的私募产品。

此前一度热销的场景也正在降温。“现在没有那么好卖啦,之前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现在我们按照场外引入的方式引入投资者,所以只能机构投资者参与,个人投资者参与不了啦!”前述券商人士对记者谈道。不过,也有券商表示,其所在平台个人投资者还可以购买,只要满足合格投资者的资产要求。

作为监管收紧大背景中的一个小插曲,12日晚间,投资者社区雪球也在其官网发布解释称:冠名雪球结构的产品并非雪球公司出品。

 

产品须强化风险管控

监管部门指出,各证券公司应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

具体来看,就涉及投资者、销售、产品设计、风控等,监管提出了详细要求。

一是加强投资者准入及适当性管理,包括建立交易对手白名单准入制度、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销售行为管控及销售文件审查。

具体而言,证券公司发行雪球产品,发现资管产品管理人及销售渠道存在未依法履行投资者适当性义务及夸张宣传的情况,应中止合作;在销售底层资产为雪球产品的资管产品过程中,严禁使用“保本”、“稳赚”等词汇诱导投资者购买或片面强调收益,客观揭示投资者可能面临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与投资者签订风险揭示书,充分提示相关亏损风险并进行留痕。

二是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包括产品设计管控、风险敞口限额管理、提供敲入亏损情景处置机制及按业务实质进行风控指标计量。

通报的最后,监管部门强调,下一步将对证券公司发行雪球产品的销售适当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风险管控不足的公司,将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层层追责。

稳赚不赔?一度热销已迅速降温

“雪球结构化期权产品”,作为由券商发行的收益凭证类产品,从期限看,多为24个月或12个月,其票面利率即购买该产品所期望获得的年化收益。这类产品的认购门槛100万元起,一度被机构包装为最适合震荡市的理财产品。从记者获取的产品推介资料看,雪球产品在发售后有一个成立门槛,一般是5000万元左右。

今年3月以来,雪球产品销售火爆,不少资管机构的财富管理号里都大力推介。不乏部分券商、网络媒体在宣传时会把雪球产品包装成“类固收产品”。

“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因为雪球产品是不保本的。以市面上最火的中证500雪球为例,若标的指数下跌使产品触发敲入,则客户也就会亏掉相当部分的本金。期权如果方向选对,收益其实也是有限的。”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市场上之前卖的太热,以至于有的客户对雪球结构的印象是稳赚不赔、保本。但其实哪有什么稳赚不赔的产品?”一位券商营业部人士说道。

据业内人士观察,早期买入的较多客户群体其实是看不懂这类产品的,销售端也有夸大预期收益,强调只赚不赔的说辞。雪球产品在今年上半年火了一段时间后,券商的推介力度迅速减弱。主要是产品收益并不乐观,比如产品敲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有产品出现亏损。

兴业研究首席金融行业分析师孔祥指出,雪球产品复杂的结构是一把双刃剑,收益可观的同时投机属性较强,投资人容易产生“赌胜率”的心态,进行产品风险与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交易操作。极端情况下雪球产品或出现持有期内敲入,投资人承担超过-20%的亏损(如2017年5月),而2018、2019年也均出现过超过-10%以上的亏损。因此管理机构亟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同时通过更专业的投研体系帮助投资人进行相关产品的配置。

本文作者:朱琳娜,来源:上海证券报,原文标题:《关注你很久了!千亿规模“雪球”迎来监管点名,券商已启动自查》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